新课标下作文写作要求的淡化
2009-05-14王玉行
王玉行
效率不高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老问题,其症结在哪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作文写作要求过多,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而当代中学生思维灵活,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这些能力。作文标题只有一个,中心只有一条,选材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学生把作文视为苦事,谈“文”色变,写文章也只为应付教师的检查。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人物面孔千篇一律,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忽略了学生丰富的感情,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学生作文宜松绑,也就是淡化对学生作文的过多要求,强化自由作文。
一、淡化标题要求,选题宜自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多是一些未紧扣学生生活的命题作文,学生或对它不熟悉,或已写过多次,所以兴趣不高,往往是皱着眉头完成“任务”,文章写出来当然枯燥无味。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写随笔,不规定标题内容,文体篇幅,让他们在自由天地里任意驰骋自己的笔墨,让他们写自己要写的人、要叙的事。这样不但是标题的淡化,也给了学生选材的自由化。比如在一次《路边小事》的作文中,全班五十多个学生,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的是路上撞了车,有人围观无人管,或路人主动帮忙把撞散了的东西拾起来。写这样的事本来无可厚非,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可是这样千人一腔就不正常了。后来我把标题不做要求,从标题上给学生以写的空间,结果学生写出了各种各样的事,都是自己熟悉的,出现了大量情满胸怀,让人动容的好作文。所以我们平时作文标题宜淡化要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情趣来。标题淡化了,也等于给学生在选材上松了绑,这样学生就能独立思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写作。
二、淡化主题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的文章主题得积极,思想得深刻,否则便对作文横加否定。如果写《尝试》,就只能写做老师、做班干部、尝试在家里做饭,如果写尝试吸烟、喝酒、考试作弊,即使带着忏悔的心情去写,也会在劫难逃。如此,我们要求学生反映生活、写真话,又怎么能够实现呢?各类报刊上学生类的刊物什么内容都可以写,唯独学生写些离经叛道的事就会被视若洪水猛兽,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从作文的主题上给学生松绑,留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写作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会写出更多的以情动人的好文章来。写《母亲》一文时,多数同学都仿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写自己母亲的平凡与伟大的主题,唯有一位同学写了母亲是如何虐待自己的奶奶,而自己也在母亲的胁迫下对奶奶无礼,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以及对奶奶的同情、对母亲的不满。我给这篇作文判了优,并作为范文进行了讲评。同学们看到如此,写作文也放开了手脚,写出了许多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淡化写作技巧,要求多读多练笔
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如果一味追求写作技巧,认为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来,则会把学生导入写作误区。如果写作技巧真的很灵验,作家将会遍地都是。任何一个作家都是经过了艰苦的磨炼。多读,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化为自身的积累;多写,任何一个作家不是生来即能写作,而是从自己写作的磨励中脱颖而出的。如河北著名女作家铁凝,她也不是光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先从生活的积累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勤写苦练才成为名作家,而后又去学习写作理论的。我们的学生更应该淡化写作技巧,多读多练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中悟出写作的独特滋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淡化课内写作,强调课外练笔
写好作文必须有课外练笔作保障,只靠课堂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周只有两节作文课,还要隔周写一篇,还要讲评,要修改,一学期也写不了几篇作文,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必须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外练笔,比如写日记,写随笔,自办作文报,黑板报,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写作素材毕竟来源于生活,所以要鼓励学生随时捕捉创作的灵感,即时成文,教师要不怕麻烦,对学生的作文随时进行指导,在课外练笔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总之,我们就是要为学生的写作松绑,给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将学生引入绝对自由中,而是要给学生留一方更为自由的写作空间和思维空间,教师要敢于放开,但也要加强指导,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通联:河北邱县新马头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