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方言节目之我见

2009-05-13汪成江

群文天地 2009年21期
关键词:通俗绍兴茶馆

一、切实做好方言节目的贴近性与导向性的文童

方言节目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是因其有特定的地域亲和力,满足了特定区域部分百姓的文化需求与心理认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文化,它承载和记录着这方土地上的居民百姓的情感,运用它制作成的节目很容易被这个环境中的人群所接受并产生共鸣。就这方面由我曾编辑主持的方言节目《阿汪茶馆》、《阿汪开讲》都有着明显的特色,但归咎起来都可以说是“贴近性”的成功。剖析受市民百姓欢迎的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语言的形式、播报的风格、讲述的内容等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讲的都是他们可以感受到的身边事,用的也是他们非常熟悉亲近的语言。如在《阿汪茶馆》之“绍兴屋檐下”系列中,我曾讲过“私家车乱停乱放的现象”这一期节目,这是时下许多百姓都遇到并头痛不已的问题,不管是停车的还是被阻挡的,如何做出来让各方人士能接受,我就采取了颇具绍兴特色的“吊话”(诙谐的反话)来处理,节目出来后,反响不错。

但是追求贴近性要注意防止迎合性而忽视导向性。方言节目的形式、内容都要注重导向性。在选择节目题材、内容、表达形式上一定要注意政治导向、政策导向、生活导向、审美导向和语言导向。不能为消极迎合部分人的不良需求与心理,片面追求高收听收视率,忘记媒体的社会责任。方言节目完全可以化“硬”题材为“软”引导,利用其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什么叫“硬”题材,就是如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等,“软”引导就是需要我们方言节目的主持人充分利用我们的节目亲和力,来正确引导民众。如前面我提的一期关于“大堵车”的节目就是这一观点的较好体现。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策划与配合,方言节目就是一个贴近百姓的很好的宣传阵地。方言节目在为中心工作的服务中,也能提升自己的节目品位和社会价值,更好地实践“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的要求。

二、切实做好通俗趣味化追求与防止低俗化倾向的文章

平民化是当代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平民化要求我们的节目更加通俗趣味化。方言节目对通俗趣味化的追求无可厚非,正是从通俗趣味化中方言节目演绎出了许多精彩,成为其取胜之道。只有通俗趣味才能为普通百姓所接受、所欢迎。因此《阿汪茶馆》与后来的《阿汪开讲》,都从受众的角度来定位节目、设计节目,只有听得通俗听得有趣,才能抓得住人的耳朵。突出通俗趣味化,保持节目可听性,就成了节目强调的一个特点。

通俗趣味贯穿于节目中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的通俗趣味性,整个节目会选取诙谐幽默的内容,如采用茶馆中茶客家的故事作为素材,如《童言无忌》中小孩子非常可爱的语言故事让人捧腹大笑。那些发生在绍兴屋檐下的市井故事处处充满绍兴风情,让听众听后也忍俊不止。二是语言的通俗趣味性,发挥地方语言的通俗趣味性独特魅力能让受众感受到方言的妙处,这个通俗趣味性方言的特色的放大,是能让受众心领神会的。在《阿汪茶馆》中,尤其使用一些绍兴方言词语的ABB形容词重叠,如空壳壳(表示空荡无物)、甜惹惹(甜过得分)、辣呵呵(一般的辣)等等,再如“日里话到夜里,菩萨来夯庙里”等等绍兴俚语谚语的运用,非常能体现绍兴方言的通俗趣味化。

当然我们要强调通俗性趣味性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度”。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一种通俗媒体,通俗不能低俗,这里有着本质的界限。现在我们有许多节目往往过了这个“度”,如在有些语言的处理上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求,通俗性趣味性变成了骂街和尖酸刻薄,很有损媒体形象。就这个问题我们在确定语言定位时,我们确定了绍兴“官话”,这一方面为了体现通俗化,但更为了防止低俗甚至恶俗。经过这几年来的运作,不管是当初的《阿汪茶馆》,还是后来的《阿汪开讲》,都得到了受众们的一致认可。

三、切实做好播报方式创新的文章

现代人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对信息多元的需求对广播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节目激烈的竞争也迫使我们广播人必须不断出新,以创新思维代替常规思维。方言节目作为一种地域化表达方式,节目的创新更重要。《阿汪茶馆》在央视索英特的收听率调查中,不管是收听率还是市场占有率都稳居榜首,最高收听率曾突破10,成为广播节目中唯一一个收听率破10的节目,市场占有率更是在50%以上。这里边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播报方式的创新。一改以前相对古板的播报方式,而是采用说、讲、演绎等等手法。

先来说说“说”,说相对播来讲要轻松愉悦些,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对于受众来更能接受。如我在《阿汪开讲》中说新闻就是一种“与你聊天,在聊天中带出一些新闻来”的方式。从绍兴大街出现的“烧饼热”到小打小闹的邻里纠纷,一路娓娓道来,使人听了没有压力,便于接受。而“讲”就有了一定的个性,最明显体现在我《阿汪开讲》中的“阿汪评新闻”这一单元,除了说新闻,最后还要概括几个字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使得受众很“过瘾”。接着再来说说“演绎”,“演绎”是指主持人通过其丰富的生活语言来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精彩的“演绎”往往是方言节目的一个亮点。我的“阿汪讲故事”与“阿汪说典故”就是属于这一类。如在“演绎”绍兴一地名“舍子桥”时,我极尽所能通过对老人、小孩、妇女的描绘来模拟再现古代战争的残酷,使受众听了无不为之动容。又因绍兴是一个戏曲曲艺之乡,我在许多节目之中又即兴用绍剧、越剧、莲花落等等戏曲曲艺来穿插其中,这为我的节目增色不少。

综上所述,方言节目有长处有短处,它只是广播节目中的一片小绿叶,是主流节目的一个点缀与补充,希望大家冷静、客观看待这一股“方言热”现象,多为方言节目出谋划策,帮助它突破限制自身发展的困扰,使其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汪成江(1967—)男,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市广播电视总台编辑,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通俗绍兴茶馆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清白泉
《成都老茶馆》
绍兴大闯关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我的家乡绍兴
小说的通俗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