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本教研 打造新型教师队伍

2009-05-13刘凤岭

黑河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三中教研组层级

刘凤岭

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研。华东师大郑金渊教授认为校本有三方面含义: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简单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打造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打破常规,组建三类教研组,形成校本教研共同体

易地搬迁后的三中人,面对新环境、新机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变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的是理智的思考,明确的目标,有效的管理策略。构建一个美好的共同愿景,打造一支有品牌教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后备充实、和谐奋进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采取了评价机制保障、教研制度把关、教学活动促进的策略,打破了常规教学管理模式,在原有备课组、教研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层级教研组(按三级职称分组),建立了学校督导委员会,形成了主管校长领导两处(教导处、教科处)、两处引领三级教研组、三级教研组带动全体教师、督导委员会全程监督指导的管理网络。

层级教研组的形成不仅源于三中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改革多年来教学管理弊端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多为两类,一是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二是以不同年级同学科为单位的教研组,这两级组织可以在同学科中横向评价教师的工作,利于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尤其是利于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但是,随着教师晋升职称工作的开展,在同一职称级别中对教师的纵向评价出现了空白,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困惑。一些已晋升为高级职称的教师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导致其他级别的教师怨声不已,校园中不和谐的因素随之产生,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成立层级教研组,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这一空白,化解了一些矛盾。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层级教研组的建设,形成“三组”管理模式,锻造队伍,形成互助学习、快乐成长的教研共同体。

二、整章建制,引导教师目标定位,形成自主成长意识

在《黑河三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我们将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基本要求为:教师要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要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能恰当地选择教育教学行为,要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为保障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们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层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制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责及管理制度》、《教师业务培训制度》、《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规划管理制度》等,为有效地实施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师成长的支持系统的建设,引领着广大教师顺利步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进程。众所周知,校本教研只有把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具体的任务、有奋斗的目标,教师才能在繁杂的事物中不迷失自我,克服自身的惰性,做到持续发展。在《黑河三中“名师工程”》中,我们设计了“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规划档案”,根据自我发展需求和学校对各层级教师的不同要求,由教师自主设计五年个人发展规划,并在每个阶段确定不同的实施目标,如做“魅力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师确定设计计划后,填写相关材料,报请学校批准,然后由学校督导委员会成员具体负责跟踪指导、验收。或许这项工程的实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引领教师初步形成了自我成长的意识,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使校本教研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立足课堂,同学科同帮互助,形成学术管理氛围

学术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高层次的追求。2008年5月,我们正式成立了学校督导委员会,力求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引领、监督、指导作用,逐渐形成学术管理的氛围,完成由行政管理向学术管理的过渡。

学校督导委员会的成员由资历高、能力强、观念新、乐奉献的教师组成,他们在本学期的四轮练课教研活动中,带领同学科教师互帮互助、反思交流、评价总结、探寻规律、有效提升,共同享受认同感和成功感。

校本教研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实践场在课堂。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四轮练课”教研活动,由教学校长牵头、教科处主抓、教导处配合、全校任课教师参加,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本学科教师听、评、研、导课任务。“四轮练课”教研活动的内容是:

第一轮:预约听课。由教师自主拟定授课时间,预约校长和督导委员会教师、同组教师听课,按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

第二轮:抽签听课。每天一节常态课。相关领导、督导教师每课必听,并按《黑河三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打分,达不到80分的要重新听课,直到达标为止。此轮按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

第三轮:校级公开课。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全校教师投票选举出高级教师示范课、中初级教师优质课共15节。听课时按“评分标准表”评分,课后颁发奖励证书及现代教育理论书籍。此轮按层级组进行教研活动。

第四轮:反思课。总结三轮课中的成败得失,提炼“问题”,形成课题。

“四轮练课”教研活动,历时三个月,听课123节,不仅全员参与,而且坚持每周一次“面对面评课”:授课教师自评,同组教师、督导组教师、主任、校长逐一面评。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自然感受到了科学的态度、探索的精神,构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练就吸纳、筛选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实现由实践经验到教育理论的升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教学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的确,依托校本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鲜明个性风格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将是三中人不懈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喜欢

三中教研组层级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想三中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