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常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2009-05-13赵麟
赵 麟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学校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是全面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校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做细做实“备、讲、辅、作、考、评”各环节的工作。特别是易地搬迁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按照“规范、规矩、提升、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向管理要质量,使学校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常规管理,力求扎扎实实
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我校重新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发挥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层级教研组、学校督导机构成员的作用,从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每件小事抓起,力求做到扎扎实实。
1.抓备课。要求教师依据课标备课,做到双向设计、注重方法、突出过程。强化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课人),“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通过主备课人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备课、沟通交流,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填写《集体备课修正卡》,让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抓上课。从一点一滴做起,包括提前候课,教师仪表、教态,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及学生评价的每个细节都有具体的要求。学校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观摩、高级教师的示范课、中级教师的优质课,促进每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抓质量。学校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抓好“三个一”,即: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抓,一分钟一分钟地抓,一分一分地抓。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做好教学各环节工作,期中、期末考试后,分年级、分班级召开成绩分析会,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扎实有效的工作,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学到了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的新理念。
二、优化管理过程,追求改革创新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目的是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校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过程中,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调整教师因枯燥、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带来的对管理的逆反心理。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措施和方法,追求管理手段的推陈出新,尽力创造和谐、人文的管理环境。如:听课是教师互相学习、领导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但是教师们往往对陈旧的听课形式十分反感,特别是领导“推门听课”,是教师不愿接受的一种方式,于是很多教师采取的是消极被动的方法,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改“推门听课”为“预约听课”,提前和教师预约听课时间,给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后,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去听课,这样不仅尊重了教师的权利,又给了教师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机会。
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成不变的,学校无小事,教学无小事,处处皆学问。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精心谋划,分步实施,着眼学生所需,落于课堂之处,在不变中求变,在常规中出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完善管理策略,坚持持之以恒
“滴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抓出实效,看到效益,靠的是持之以恒。教师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难以形成严谨的教风;学校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各项规章制度难以落实,也很难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在完善各项制度上注重它的可行性,在执行制度时,坚持一抓到底,毫不动摇。如《教师量化管理制度》自1998年在我校实行以来,我们不断对其进行充实、完善,10多年来,它全面地记载了教师在思想、工作等诸方面的成绩与不足。新领导班子成立后,又对该制度进行了更科学、更完善的修改,并落实于教学管理中。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领导们做持之以恒的表率,带头听课,推动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常规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在工作中体会到了抓好常规管理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今后我们将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注重学习,积极探索,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和谐、全面地发展。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