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2009-05-13葛绍渊
葛绍渊
“合作学习”是诸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开发的课堂中的交往资源,进一步密切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并且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近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一)开展合作学习,增加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机会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一门学科。然而,现实中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成了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语文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师生之间缺少思想的交流,学生之间缺少感情的沟通。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及时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适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则参与讨论、汇总学生合作讨论的成果,并加以整合、删选。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或分节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能扬学生之长,增加了朗读教学的魅力;在四人一组的合作小组中开展讨论,每个组员畅所欲言,竭其所能与组内成员交流、沟通,能补充思考的不足,培养思维品质;二人一组开展专题活动,或合编小报或互查学习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原本四十多人的空间分割为四人学习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同时开展学习,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就上升了许多。
(二)开展合作学习,照顾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合作学习作为全班学习和个别指导的中间环节,可将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分组后的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展现长处、弥补不足,从而促进个体的进步;合作学习中的个体动态发展也更能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认可。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专长都是不一样的,在语文听、说、读、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或许听说能力强一些,有的学生或许读写能力强一些。将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优势得以互补,个性也得以完善。“教学相长”在合作学习中得以体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智力,开发自己的潜能。
进行书后训练题的讨论,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个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共同探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体现个体的睿智,合作则凝聚个体之长,这样,合作学习就能及时发现个体思考的不足加以弥补;二人一组互改作文,能发现自己通常不能意识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当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雄、广阔性、合理性,这样的合作学习就更能促进学个体间的发展。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换位思考、学会倾听、乐于合作、善于付出等良好品质,均是初中生健康人格的体现。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无形之中培养了小组成员良好的人格。
朗读形式有多样,如开展小组集体朗诵读,能体现组内成员配合的默契程度;进行个体朗诵,则培养组员认真倾听,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语文阅读中所遇到的疑问、困难,通过集体商榷、共同讨论得以解决,又促进组员之间合作精神的形成;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名篇佳作,每个组员只要介绍一名喜欢的作家,那么,每个组员就能分享到其他组员的学习成果,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学生在合作活动学习中,其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等品质相互融合与碰撞,从而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则更多地提供小组与小组交流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并且鼓励、倡导合作学习中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等,并且敏锐地发现合作学习中地不足,减少合作学习中人为内耗,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发展。
合作学习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内部需要。学生在有限的合作时间里参与学习,在互动中互帮互学,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能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潜力,激活记忆,开启心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以真情对待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善待每一个正在成长变化中的学生,帮助、引导学生肯合作、会合作、能合作、爱合作,这样,就能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合作的快乐,体验合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