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在课程自主学习中的实践与反思
2009-05-13徐志平韩拥军
徐志平 韩拥军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最统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学习策略很少是孤立运用的,它们常常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本文在课堂中实践了各种网络环境下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支撑下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反思。旨在通过我们的探索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自由的学习者。
关键词学习策略;探究;自主;协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以及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都在促使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很多,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Inter Teach to the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基于Agent的协作学习、“拾荒式”教学,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方式等,都为信息化教学、学习做了有益的探索,开创了成功的经验。
利用网络构建课堂教学体系,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建构,使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无论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上都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学习的成效又如何呢?目前还没有一个说法,不少实践者尝试了网络教学后又“返朴归真”了。网络学习这种新的求知方式对传统教学提出了重大挑战,如果从网络学习的理想状态设计,网络学习应该是学习者通过网络,进入网络教育平台,独立选择学习策略,获得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后的考核和进行交流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其间交流和自主化的学习,是自远程教育出现以来所要解决的重大领域,质量和广泛程度一直以来成为其有待突破的难点问题。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喜欢自主学习,但总感觉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喜欢信息量大,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喜欢协作学习,但拿不出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基于网络的学习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说今天的尝试不能圆满成功,并不在于这种网络自主学习方式的错误,而在于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建立过程中的不完善。如何让那些学习型网络更好地和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关心的课题。
什么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设计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设计系统是在网络教学中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即在什么时刻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学习最优化(如图1)。
在系统中。学习者需求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都是由学习者进行的。然后由学习者选定目标。这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的,学生几乎不参与设计过程,这种设计一般只适合一部分学生。
网络环境下以学为主学习策略支撑下的教学方法实践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求知。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来看知识,则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是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知识既是事实、概念的系统描述,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在知识增长成几何级的今天,试图拥有所有的知识已完全没有可能。怎样获取知识,无疑要比拥有具体知识更为重要,而现阶段网络教育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又不同程度地造成学生学习热情的衰减,分散了网络学习的人气。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适合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便自然成为网络教育的中心话题,在此,我们在各门学科中实践了多种学习策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试图明晰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
1.Inte Tecah To The Future的实践与反思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性的课题学习。Intel未来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带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思路,为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道路。Intel未来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和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Intel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英特尔未来教育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使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的教学观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引进的一个全新概念的培训项目,也是世纪之交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有着比较广泛影响的重要事件。
这里,我们严格按照英特尔未来教育中文5,0版的要求在各个学科中实施了一系列的研究性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协作下完成作品。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带给我们的是诸如:任务驱动式学习(这里的任务不能等同于简单的做练习题或写作文);研究性学习;在做中学;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法研讨;协作共享;反思学习;资源型学习;面向作品集的评价等等一些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些新的理念反映了美国多年来教育改革的成果,也是今天美国教育的现实情况。但是,对中国师生来说,这些教学模式不仅对灌输式教学、应试教育等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对大部分中国师生的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方式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英特尔教育创新计划旨在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广泛应用于研究性学习。
2.WebQuset实践与反思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因特网的资源,并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WebQuest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其哲学背景,强调网络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师在WebQuest的设计流程中,要带人人本主义思想,让学生通过参与WebQuest学习而成为一个自主的、自由的学习者。
这里我们坚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重视学生个人意义的学习班教师在WebQuest设计中开放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教师在WebQuset设计时加强师生情感互动这五个基础原则设计了一些WebQuest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在政治课实践中,学生在WebQuest教学模式支撑下完成的一个课题获得了市一等奖。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webQuest是一种探究导向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发生交互作用的部分或全部信息都来自Internet上的资源或附加视频会议,它为教师将网络有效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提供了一种策略和工具,它为教学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是这种网络学习单元经历的时间较长,它往往是通过“代替”大量的常规课程时间进行的,这对能力水平不等的教师而言,可能会觉得不太可行。此外,在计算机硬件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这种长时间的网络学习单元将缺乏现实价值。
为此,我们又选用了对WebQuest做了一些适应性调整和改编的MinQuset,与weboues相比,MinQuest最明显的改进就是要求课堂时间大大缩短。它只由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内容构成。一个基本的MinQuest的学--习过程为:让学生访问一个网站,进行研究,然后回到教室分析、讨论,并根据所学到的内容产生一个成果。
这里,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MinQuest的四部五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如图2)。并按此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设计一个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像MinQuest比较适合高中阶段各科的课堂教学。
3.基于Agent的协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人工智能学科的创始人之一M.Minsky曾经在1994年就指出,“Agent是一些具有特别技能的个体。”针对计算机系统,Agent是指“当使用者向机器说明完成某些任务,而无需了解机器自身是如何工作,即将其处理为黑箱时,就称其为Agent”。利用Agent来构建网上协作环境,就是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嵌入Agent模块来更好地实现各部分功能。基于Agent的网上协作学习的基本结构(如图3)。
尽管基于Agent的协作学习可以实现实时监督、教学分析、信息过滤(推荐)、协作学习、智能推理等功能,但由于Agent技术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在实践时感到教师的前期投人太大,一方面由于目前通用的网页设计语言HTML不利于计算机理解,我们在设计Agent时需要使用XML元标记语言构建网络教学系统,这对实践教师是一大挑战,另一方面我们目前对智能Agent的性能还不很了解,Agent还不具备可与人类教师进行比较的智能,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思想指导智能Agent的设计等等,所以目前的智能Agent不可能代替专职教师。因此,我们认为基于Agent的协作学习系统还不适合在中学使用。
4.教学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这是最简易的网络环境的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模式。现在有很多的名校都有相应的网校,考察一些著名的网校,我们发现一般都有同步指导、名师答疑、在线视听等栏目,比如北京四中网校的知识导学和同步指导栏目是四中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归纳提炼。强调对各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归纳、总结,配有经典例题,题型精炼、新颖,充分体现中考、高考精神,以便学生及时把握中高考动向,配有相关测试题。并对学生的期中期末进行复习指导。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这里有很多功能很适合学生在课堂上的相关学习。特别是一些同步指导深受学生的喜欢。一般人们都喜欢把网校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作为家庭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认为在目前的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减少和家庭上网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妨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网校的学习内容作为传统学习的有益补充。
网络环境在课程自主学习中的实践总结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无非就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过程,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索、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这是以个体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
根据探究的形式不同,又可以把探究分为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
自主探究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统称,强调从学科领域向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和取证,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工作者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获得无认知技能。像教学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就是很明显的自主探究,像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可以使用自主探究。
协作探究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的一种策略。学生在协作探究活动中,将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网络环境下任何一种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不管应用何种具体的教学形式都可以采用协作探究。
与传统环境相比,网络环境对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何利用好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实施好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两类不同的探究时要采用相应的较完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