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
2009-05-13张虎
张 虎
摘要文章探究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的形成及其特征,分析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隐性知识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概述
著名的英国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所著的《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中译本名为《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知识一词。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波兰尼提出了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个命题的含义就是: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包括了他们可以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但是却不止这些知识,在这些知识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类不能或很难用言语、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不仅包括用言语表达的知识,比如学科知识,而且还包括他们通过无意识地内隐学习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隐性知识。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的形成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在生活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自身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通过与老师、同学以及参加工作后的同事之间的交往活动,不断地学习(更新)了本学科领域内的显性知识,同时也自然地将这些显性知识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绝大多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完成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校园网络维护、电教设备管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工作,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肩上的担子着实沉重。这种情形必然要影响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知识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当然这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教育部门(学校)的因素,这势必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更加复杂的隐性知识。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隐性知识的主要特征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等进行逻辑说明的,它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仪式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地表达或理性地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紧紧相连,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存在着明显的两极性。一方面。它有积极的价值。比如,高中信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对于硬件维护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容易让学生产生敬慕,在教学过程中,有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一些消极的、对于教育规律要求非一致,同时又是“习俗化”的隐性知识则会妨碍或干扰教师的教学活动。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生到机房来上上网、聊聊天、玩玩小游戏等,就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机,在这样习俗化的观念之下,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实施“放羊”式教学,任由学生自由操作。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对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影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高中信鼠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对于教育育教学活动既可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又可能起到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观念上:以“教”为主的教育教学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育活动的进程,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教师现:决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更新显性的教育理论知识、技能,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自身那些习俗性的、自以为是的隐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借助于显性知识来不断修正、发展和提升自身的许多陈旧的有关教育教学的隐性知识,从而提升自身隐性知识的水平。
2.学生观: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
在现实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仍然被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是没有独立性的,教师习惯于自己做规范的演示性教学,让学生几乎完全按照教师的方式去操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潜在发展的可能性。
3.教育教学观: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持以“教”为主观念的教师,无论是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还是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育方法和策略上,都始终秉承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的特征,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是否能够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无法从实处实现课程目标中所定位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而持以“学”为主观念的教师,能够实现传统意义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尊重学生个体作为信息加工主体的发展,让学生真正能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