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网上偷菜行为的心理学解析

2009-05-12徐建培周尚坤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小学生

孙 骁 徐建培 周尚坤 李 军

摘要随着一款开心农场游戏风靡网络,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菜农”大军,收菜、偷菜成为孩子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本文在分析孩子们“偷菜”心理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引导孩子网游的策略建议,希望对广大家长、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生 网上偷菜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一款开心农场游戏风靡网络,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菜农”大军,收菜、偷菜成为孩子们每天必修的功课,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对此表示担忧。

1 不劳而获,小学生热衷偷菜游戏

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五年级的程程是开心农场的一位“老农”,偷菜半年多来,在不同的偷菜网站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并结识了很多“农友”。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打开电脑上网进“农场”,先把蔬菜和动物全部收掉,再顺着把所有好友已经成熟的作物偷一遍。

随着一些年轻父母的热衷,“农场偷菜”这些富有趣味、操作简单的模拟游戏慢慢蔓延到小学生当中。有调查显示,这些小家伙们已迅速成为资深玩家。在小学生中,不仅出现了记录准确偷菜时间的专用笔记本,甚至还有在凌晨起床上网,为的只是收获自家地里的几棵白菜、顺便再偷上一圈的“痴心老农”。“今天,你偷了吗?”已逐渐成为学生们挂在嘴边的流行语。

据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调查报告统计,过去的一年里,我国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

游戏本身并无错,但在这个“你偷我、我偷你”的过程中,极大地剌激了学生的感官,很容易让其上瘾。小学生们本身心理自制能力较差,玩必丧志,会不会滋生一种游戏人生的心态?

著名心理保健师关舒俊认为,小学生本身思想不成熟、性格未定型、心智幼稚、欲望难控制,如果恋上大人玩的“偷菜”,甚至一度沉溺于虚拟网络游戏,会难以区别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出现自信心膨胀等高涨情绪反应,以至产生妄想。

在网上有过这样的报道:两个读五年级的小学生,因不理解父母在农场“偷窃”的情形,误以为“偷”很正常、很开心。于是,两个孩子偷偷地从家中公用小金库里“偷”走了100元钱,“准备到学校请同学一起花,体会一下受同学欢迎的感觉。”

2 心理分析,找出学生偷菜根源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通成长过程中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成年以后如若固着于某种物体的特殊心理以致形成癖好或神经症,有可能是其童年某一时段性心理发展的不健全所致。比如,烟瘾者,乃是童年口腔欲发展不良的原因。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个体“本我”快乐原则的行为表现。以弗氏的三个心理意识来论,偷盗,在意识状态下是不允许的,因为它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理智对其长久的控制,这种欲念已沉入潜意识永远不得翻身。当游戏者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到可以释放这种毫无理由占据别人财物而不受惩罚的这种本能欲望时,自然的就会喜欢上它;并且,当自己的金币越来越多、积分越来越高时,其虚荣心也就越得到满足。其实,许多人小学生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被大家认同,获得一种判断和评价。

另外,众多小学生参与到偷菜游戏中,还受从众心理影响。所谓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来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小学生们发现班里其他同学都在农场里“辛勤耕耘”,自然忍不住参与进去,结果越陷越深。

3 因势利导,带领孩子开心网游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一定程度上应该鼓励小孩子们早些接触网络,包括各种类似的游戏。如果小学生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置身在网络信息时代,“偷菜”、QQ等网络的产品人人皆有,不参与网络的同学会感觉自卑或者落后于其他同学,这对其成长不利。(下转第20页)(上接第17页)“偷菜”游戏只是网络大千世界中的一面,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玩游戏而一刀切地阻止其上网。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放学在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探讨,加强对话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接受过家长的类似询问:孩子似乎对“农场”的偷菜种菜上瘾了,作为家长到底该怎样正确引导?余允珠建议,不能一味地阻止,而是应该有原则性地引导。作为一款在业余时间供人轻松消遣、精神快乐的游戏,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旦沉迷其中,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都不亚于沉迷其他游戏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余允珠告诫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在不该玩游戏的时间内玩,以免影响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对此有沉迷迹象,首先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禁令”,因为青少年喜新厌旧的周期比较快,过分强调反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并“约法三章”:首先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开电脑,但即使在业余时间也不能废寝忘食地玩,吃饭时不能离开餐桌跑到电脑前,到睡觉时间应该关机。如果孩子半夜起床“偷菜”,家长就应当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拔掉网线、设置电脑密码等。某一时间段内孩子的兴趣不代表永远,需要家长合理地引导并配合教育。因此,面对“偷菜”问题,也应该有原则地和孩子协商,才能做到较为有效地疏导。

另外,家长可以利用孩子被“偷”的经历来感受自己不劳而获对别人的伤害。网上辛辛苦苦种的“菜”给“偷”了,这种滋味对孩子来说是特别强烈的。这种虚拟的“偷菜”,可以使孩子们切身体会到“被偷”的不愉快。家长可以利用这种感觉来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偷”及不劳而获的坏处。

4 创新思维,校园农场热闹非凡

与网络上众多声讨“开心农场”的人不同,成都实验小学借鉴“开心农场”这一网络游戏,把学生们综合表现化身为一棵棵白菜,而不是传统的小红花。这一激励制度的小小创新,引发了学生们的广泛兴趣。在实验小学二年级的6个班里,都有一面绿色的墙,喷绘的油纸上,一块块“绿地”都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成为他们的“私家农场”。根据游戏规则,学生们可凭借在校的表现获得奖票,奖票则相当于“网络积分”,而积分则决定农场里所种的农作物,“5张奖票则可兑换一棵白菜,而四棵白菜则可换一根香蕉,以此类推,最高的级别是樱桃。”学生们每升一次级,换种更高级的水果、蔬菜,还可以得到文具用品等物质奖励。而反之,学生们表现不好,老师则可以收回“积分”或者蔬菜。

老师贺贝告诉记者,孩子们对“开心农场”的兴趣点在于游戏中的竞赛和升级。抓住了这点,“校园农场”自然在学生中有了市场。“以前,学生得奖了,常常没人来领。现在是每天都有人追着老师换分种菜。”贺老师说,获得奖票的方式很多,比如学习成绩好、卫生做得好,甚至回答问题很积极都可以兑换。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得分点”。为此,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兴趣,都很积极。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学校将网络游戏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从以前的大红花变成现在的大白菜,这中间的变化,事实上也是教育不断适应时代变迁的产物。他表示,“校园农场”找到了大多数孩子沉溺网络的症结,有助于小学生抑制网瘾。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某一时间段内孩子的兴趣不代表永远,需要家长合理地引导并配合教育。“中小学生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主人,孩子提早接触网络生活是有意义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面对“偷菜”问题,家长应该有原则地和孩子协商,才能做到较为有效地疏导。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孩子的网络行为应采取正确的引导,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家长的教育一旦走向极端,不管是过分放纵还是过分限制,都容易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现象。”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