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2009-05-12黄益群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就业毕业生校企合作

黄益群

摘要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来看,但凡世界经济强国,无不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劳动力大军。铸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是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又一新动力,也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探索如何解决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来看,但凡世界经济强国,无不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劳动力大军,例如德国,曾在欧洲工人技能比赛中勇夺25个项目的全部冠军,依靠这样一支强大而有力的劳动力大军,面积仅相当于中国云南省大小的德国,其国民生产总值一直高居世界第三位。反观中东石油大国沙特,凭借其丰富的石油储备也曾使其国民人均财富一度挤身世界前列,然而其经济对于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依赖性太强,大起大落。由这两个相反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批拥有高技术知识应用型人才作为后盾,一个国家的经济就难以持久的增长下去。

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农业改革,经济发展走过的道路大致经历了制度改革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吸引国际投资激发国民经济增长的道路,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逐渐失去劳动力与原材料方面的价格优势,铸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是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又一新动力,也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摇篮,然而摆在眼前的问题却是,当前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普便偏低的现象。为什么在当前社会急需一支应用型技术人才队伍时,这些毕业生却在为就业问题烦恼呢?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规划中职院校毕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影响学生择校的态度和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毕业生就业率低下,大量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与在院校时所学专业不对口呢?问题究竟出在哪方面?

从社会用工单位反映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课程知识问题: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就业为方向的教育类型,学生所学习的技能都是为了迅速就业做准备。然而企业反映的情况却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往往都是工厂已经不再使用的设备或不再运用的流程工艺。毕业生对于工厂而言,仍是需要进行相当时间的培训才能够上岗独立操作,相较于面对社会人员的招聘后统一培训,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显得有多少优势,这是用人单位不愿意大量使用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的技能掌握熟练度问题:职业教育体系出来的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较好的结合起来,能够立即投入到生产劳动一线去,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然而,事实上企业反映的却是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需要进行相当时间的锻炼,才能放手投入到一线生产中去,技能熟练度不足,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上述问题的产生,使得我们必须要思考当前职业院校出现了什么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师资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要培训体系的师资力量供应体系,因此,大多数的师资力量都来源于此。而师范院校的教学设计初衷,是为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进行准备,换言之,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并不是师范院校的主要目标。正因为这一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的师资普便动手能力较弱,教师来源于师范院校,自身未曾接受过生产等方面的培训,对于理论转换为实际运用的技术,自身掌握不足,也就难以在技能方面对学生有较明显的示范作用。

设备问题:由于社会生产节奏越来越快,企业的技术运用速度也越来越快,设备的折旧淘汰率高,企业急需生产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反观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难以及时添置各类培训实习用生产设备,原有教学设备跟不上社会大生产的主流技术,从而使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生产设备,技术学握也就无从谈起了。

受这两种条件的约束,中职院校难以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掌握,从而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率.面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中职院校纷纷采用积极的态度,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探讨各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方式,为毕业生就业打开一条成功之路。院校与企业,本身就是社会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一个链接处,如何使得链接更加顺利,就成为双方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院校与企业二者都有着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校方的生源和师资,企方则拥有技术和设备,通过双方切实有效的合作,可以使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从而较好的弥补各自的不足,企业的技术人员有着较强的技术实践经验,院校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在实习场所现场演示或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院校教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得校方教师有机会现场观察学习,从而有效的缓解院校自身的师资队伍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一方面,学生通过现场学习模仿,可以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握新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掌握度。另一方面,院校的教师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技术运用的理解水平。

然而仅仅是改进师资力量,对于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如果学生未能在最新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实习操作,单凭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讲解和教师进行的知识传授来掌握技能的话,仍然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运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因此,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除了注重对于师资的提升以外,还需要改进实习场所与设备。诚然院校的困难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置办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实习场所,然而问题可以通过运用企业的生产场所的方式来解决,企业所运用的技术设备无疑是社会当前的主流技术,如此一来,学生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使用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对于学生们毕业后就业所面临的两大问题,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通过校企双方一系列的探索与努力,目前形成了以下几种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形式:

(1)校企合作:这种合作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合作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企业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中职院校的优势则是拥有丰富知识和传授技巧的师资力量,以及大批的后备劳动力团队——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组织师资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授课,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又或者与企业合作展开技术项目研究,为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师资力量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并为学业生的就业打开一条通道。企业方面则可利用学生充当弹性力量,充实一线生产,并在实习学生中择优而录用,从而能够解决企业用人问题,获取合格劳动力,降低用人成本。

(2)订单教育:这种模式实质上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其具体合作方式为,企业向学校下人才培养订单,学校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招生工作,此班级课程为学校按照企业要求量身订做,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就师资与实习场所设备问题展开深入合作,企业派技术员工驻校为学生讲课,每年设定固定时间段驻厂实践,当学生学业期满,在校方知识考试与企业方的技术考核中获得一致合格者,企业录用.这种方式下企业能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量身订做的人才,校方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中国地域宽广,想仅仅通过一两种所谓的标准化合作模式来解决各地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行不通的,各地区情况各有不同,解决就业问题任重而道远,然而只要围绕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校企双方不断深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就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情情况报告[R].

[2]“中国制造”面临挑战[N].文汇报,2002.8.17(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6-12-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

猜你喜欢

就业毕业生校企合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