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09-05-12朱守长
朱守长
[关键词]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一、优化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1.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态度要友好而平等,语言生动富有激励性,学生发言人数要多,次数要多,同桌讨论,集体回答次数更多。在讲解时教师应用引导性语言,建立在友好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学生们的各方面素质如语言的表达、创造思维才能得到锻炼。
2.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就是使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勇气。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课堂上形成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气氛,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启发性,所提出的问题要适度,使学生愿意答并且能够回答出来。
3.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心智”得到发展
调动学生参与的目的不是为了配合教师上课,而是为了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这就必须提高学生参与质量。从历史教学来看,要提高学生参与质量已显的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迁移性思维进行肯定、引导。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积极思考,提高兴奋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提高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是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墓本事实和新旧交替事物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有意识地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优化记忆方式,激发学史的兴趣是创新思维必备的条件
记忆是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探索记忆规律,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英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时,教师不必马上讲清条件有那些,应让学生设想资本主义生产顺利发展的三个步骤:准备阶段一生产阶段一市场。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利于清晰记住这部分内容,而且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的同时,既能激发学生探索记忆规律的兴趣,又能在分析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加强史科教学,提高学会上的分析运用能力足创新思维的根本目的
历史教育从分析史料入手,尤其从教材中涉及的史料入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还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会学习。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新理念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结合,这种自主合作性的学习,无疑是直奔新课改的方向去了。学生以多种方式,多个渠道搜集资料和精选资料,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胆质疑教材观点,在分析和讨论中充分体现交互主体——“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