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认识

2009-05-12

商情 2009年15期
关键词:史迪威抗日战争

王 颖

[摘要]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驻华美军司令约瑟夫•史迪威无疑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国共两党为了保家卫国,联手抵御了外侮。但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表现,又给史迪威留下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抗日战争 史迪威 国共两党

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认识,一方面基于他数次来华,对中国政治社会形势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则通过在美国陆军部工作的一些中国通的了解及其实地考察所作的分析报告。

一、抗战初期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认识

1935年,52岁的史迪威被任命为美国驻华使馆上校武官。这时,蒋介石一方面继续谈论武力抵抗,另一方面却不对日本采取任何行动而继续反共。为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况,史迪威开始从华南到东北的一系列旅行。最后他得出结论:蒋介石根本没作任何准备。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在抗战烽火中,他去过开封、徐州、台儿庄等地作前线视察,对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和计划感到不满。1938年3、4月间,史迪威到台儿庄前线考察,并同前线司令官李宗仁进行了交谈。在稍后的日子,史迪威又与宋希濂、关麟征进行了交谈,对抗战前途表示“乐观”,并谴责了国民党政权“坏透了,坏透了!太腐败了,太腐败了!”

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面对民族危亡,中共加强了对抗日的宣传,并主张与蒋介石结成抗日联盟,而与“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此时,史迪威开始收集共产党的情报。在调查中,他认为共产党的军队纪律严明,生活俭朴、士气高昂,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在给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红军组织健全,战术高明;他们不要大城市,甘愿在农村过艰苦的生活;他们的武器装备很差,然而却把政府军吓得要死。1938年,史迪威在汉口有幸结识了周恩来和叶剑英。在他的印象中,共产党领导人“‘襟怀坦白,彬彬有礼,态度和善,为人直率与身着毛领大衣、脚穿皮靴的国民党新式拿破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共产党人的口中,他第一次了解到共产党主张的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全民抗战的方针,以及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作战原则与意义。

二、太平洋战争后史迪威对国共两党的认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汇合在一起了。正是在这一时期,史迪威对国共两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史迪威看到国民党政治上的腐败、失职、混乱,经济上的苛捐杂税、囤积、黑市、通货膨胀、与敌通商,更觉察到军事状况日益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第一,其军队装备不足、给养不足、疾病流行、训练很差、领导无方。第二,蒋介石正利用战争的时机,把一些非嫡系的国民党军队调离他们的家乡基地,派往前线作战,以消耗他们的实力以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第三,国民党指使大批的军队投敌充当伪军,名曰“曲线救国”,实则表明他更着眼于将来同中共进行内战,而不注意当前的对日作战。根据以上的观察分析,史迪威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一团糟,看不到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前景,经济危机继续发展和恶化,国内骚乱日益活跃和增长,看不到一点民主改革的迹象,与所有盟国的关系也疏远了……,我们遇到的是“积极的不合作的态度”。

其次,基于对中共的了解,史迪威和他的助手建议美国政府应给予中共领导的军队以承认和军事援助,并与其进行政治军事上的合作。

作为在华13年的“中国通”,史迪威对中国共产党并不陌生。他欣赏、佩服中国共产党,但鉴于国内外形势和自己的身份,他与共产党人只进行了有限的交往。史迪威和他的助手通过多渠道获得了关于中共的第一手资料,明辩了国共两党的本质区别。在考虑中国战区军事政治问题时,他们首先抵制了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总是千方百计地制造军事摩擦,造成了抗日力量不应有的损失。史迪威看穿了其险恶用心,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抵制。1943年,日本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蒋介石要史迪威急调驻缅中国军队回援,史迪威则提出驻缅部队不能调,应把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队空运到广西、云南。

三、史迪威和迪克西使团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高潮,欧洲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却在豫湘战役中一触即溃。军队损失惨重,数月之间,竟损兵百万,失地千里。整个亚洲形势危如累卵。美军统帅部,尤其是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部,从早日结束对日战争之目的出发,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中共的力量。而史迪威将军则成了与中共达成联系的先导。早在反攻缅甸之前,他就已发现蒋介石是无心抗日的,“心情沮丧的史迪威只好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政府以外的力量上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寻找一种新的抗日力量的迪克西使团便应运而生了。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美国军政代表第一次深入中共领导的地区,目睹了一个与国民党统治区迥然相异的世界,这里清正廉洁,人人平等,充满活力,直接了解到中共的内外政策和根据地发展的概况。在《皮博迪报告》中迪克西使团对共产党情况作了详尽的介绍:“观察员们一致的意见是,中共正规军是一支年轻力壮、营养良好、服装整齐、饱经战斗锻炼的志愿部队。它有良好的体质,很高的智力水平和非常高昂的士气。”这几乎与1943年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的“除中共军队及驻印军外其他军队士气皆低落”不谋而合。戴维斯认为:“蒋介石所领导的封建中国,无法与中国北部广得民心的现代政府长期竞存。中国前途属于中共而不属于国民党。”

以史迪威为首的中国通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正确的预见,提出了合乎逻辑的政策建议,但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并未真正接受这些建议。史迪威将军虽然是一位代表美国国家利益的资产阶级军人,但是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永远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参考文献:

[1]黎军,王辛.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118.[2]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262-446.[3](美)约瑟夫•W•埃斯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172-202.[4](美)约•斯•谢维思.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9.[5]史迪威事件.商务印书馆,1973:235.

猜你喜欢

史迪威抗日战争
市政府外办与美国林同棪国际董事长邓文中会谈
9月历史大事记
2000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
关于史迪威及其史迪威公路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外祖父史迪威与蒋介石的恩怨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