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超大校”为何如此牛气?

2009-05-12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场所关怀教育资源

马 静

近几年,北京的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超大校”,即分校多、班级多、学生多。然而,据市民反映,一般的人即使是家住学校对面的学生,也是很难依据就近入学原则进入到这所学校。一边是“超大校”的人满为患,一边是普通学校的生源不足,我们不禁要问,北京的学校到底怎么了?(11月30日央视新闻30分)

必须承认,“超大校”首先体现了家长的跟风意识。如果整个社会都在择校,则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即便教育部明令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赞助费,有些家长也是照缴不误。再者,“超大校”更反映了时下城市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现状:优秀的教师资源、硬件条件往往集中于几所名校之中,这种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止,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反映在招生上,自然就会体现为一种生源人数上的不平等;反映在现实中,就造成了家住学校对面的孩子无权进入学校学习的现象。

可是,无论是家长的跟风行为,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拒绝执行“就近入学”原则,并收取择校费、赞助费的借口。更何况,这样的事例就发生在教育部所在的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显然,在分校多、班级多、学生多这些表面现象后面,还有更为可怕的权力操作问题。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公权力的袒护,相信再贵族化的学校也不会这么牛气。

在新闻中,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由于超大校校区分散、人数众多,学校举办大型活动都会选择另外的地方。通过这些场所,或许我们能得出点什么!以北京实验二小为例,据了解,此学校选择的校庆场所是人民大会堂,举办校运动会的场地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可以说,这样的场所,对于其他学校来说,真是难以想象。可想而知,“超大校”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权力运作及巨大的资金支援。

从北京市民的反映中,我们了解到每一所这样的学校后面,都站着一个或几个国家权力部门、一所或几所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单位的员工,将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就是希望给这些孩子以最大的“关怀”,即使这种“关怀”是一种以权谋私。普通学校也正是缺少了这样的“关怀”,才显得势单力薄。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介绍说,权势部门当然不愿意取消这些重点学校,否则,他们的孩子就不能获取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这显然是一种拿国家的公共资源来满足自己小孩需要的以权谋私行为。

当然,企业和权势部门赞助学校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的赞助不应该通过干扰学校的招生来完成,这不仅让本来已经不均衡的教育资源更加集中在几个学校身上,更打破了就近入学原则和教育公平原则,进一步讲,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平等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场所关怀教育资源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