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乐土
2009-05-12肖育文
肖育文
谜一样的古城
丽江除了有座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外,在距丽江以北约120公里的金沙江大峡谷旁,还有一座古城,一座奇特的城,因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故称石城。石城四周山坡上辟有重叠连绵的层层梯田,犹如一朵秀丽的灵芝挺立在千山万壑之中。“宝山石头城”是其汉文的地名,是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几何时,石头城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那里的姑娘需要嫁到别村,别村的姑娘可不愿意嫁到这里来,因为,它是一个居住在大山包上的村子,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石头城如今居然成了旅游点。于是,许多村人闻所未闻的故事被编造出来了。似乎,这个地方历史上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是一个文化的中心。
宝山古石城建于1277-1294年,当时为云南行中书省丽江路宣府司所辖的7州之一,州治设此,称宝山州。这里是纳西族居住较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当年忽必烈革囊渡江的地带。这里地势险要,作为城址的这块巨岩,三面都是绝壁深谷,东面临江如刀削,惟有南面一条羊肠险道外通,所以没有高峻的城墙,只是为了加固防守,砌了一圈1米高的石墙作掩体。城内瓦屋鳞比,巷道纵横,现有住户108家,城外有住户116家,全为纳西族。作为一座城,宝山石头城未免袖珍了一点,但它的布局却是十分严谨的。三横五纵的街巷设置,使整座城街路畅达,巷道通幽。房屋家什的筑造,更令人备感奇妙。民居群落全是就岩随势,有的利用天生岩石稍加修凿而成家庭用具,如有的在厨房中凿巨石为石灶,有的把庭院中的巨石凿个大圆洞,当水缸使用;还有的将房中巨石修凿成石床使用,有的床沿已磨得滑溜精光,不知道睡了多少代人。从“城”的角度看,石头城很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件巨大无比的雕塑作品。百余户人家,生活在一块大石头上达千年之久。纳西族同胞用智慧与汗水雕塑了自己刚毅的形象和艺术化的生活。
到石头城,途中要穿越玉龙雪山的干海子、黑水白水、鸣音乡山村、宝山乡驻地,沿途可饱览如一条银龙长舞天边的玉龙雪山十三峰,还有与它隔虎跳峡相望的哈巴雪山的壮丽景致。秋季,路旁林子里蓬勃怒放的野山花,使大地洋溢着一派热烈的生机与野性的美丽。
宝山石头城是个谜一般的神奇之地,西汉时属益州郡邪龙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到唐朝时,有7个麽些(纳西)兄弟来到此地,分居罗邦(即宝山)、大匮(今大具乡)等7寨,以宝山古城为中心形成强大的村寨联盟。
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同胞还另有传说。相传,古时宝山石头城就是一处风水宝地,才俊辈出。玉龙山地区的统治者木天王生怕这里的人尖子夺了他的衣钵。有一天夜里,一颗亮星坠落,溅起满山光芒,木天王感到大事不妙,率领队伍到宝山镇守。那一天,一条大龙从空中飞腾而下,木天王怒火大发,抽出宝刀向龙挥去,将龙砍成了两截。于是龙身化作了阿刷山,龙头则变成了石头城。 这龙头似乎还一直保留着几丝“气脉”,保佑着石头城。1996年2月3日这天,丽江境内发生了7级地震,石头城座下的大石头被扯出200多米长、40多厘米宽的大裂缝。城中的人十分担心这大石头要滑到江中去。但事隔不久,这条大裂缝又自然地慢慢合拢了。今天,要是不经当地人指点,还真看不出这里曾经有过怎样夺魂慑魄的震撼。
石头城见闻
宝山石头城属于宝山乡行政村(现为村民委员会)的一部分。宝山石头村在纳西语称为“刺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据村中的老人讲述,宝山城内的居民的祖先是从泸沽湖边的达朱(今泸沽湖边有达朱村)地方搬迁过来的,有的说他们就是来自“达朱盘鲁坞”,意思是“达朱白石村”。因此,他们在送去世者灵魂回归祖先之地时,要送到“哥旅地,直译即“上方”,指的是泸沽湖边一带地区。
我走进石头城时,石城门口坐着几个纳西老妇,头戴黑色头巾,其装束与其他地方的纳西族有些差异,与其对话,他们能讲流利的纳西西部方言,但本地人之间则讲一种外人听不太懂的纳西方言。
这是一个天生的岩石城。城四壁陡峭,势如刀削,猿猴难攀援。城里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墙,使石城更容易防御和掩护,整个石头城只有东、西两道门可以出入,石门一关,便俨然成一个封闭的巨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里的纳西先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石城南面绝壁边沿,建有宽约0.5米,高2米的城墙,设有了望窗;城的东面用石头砌成墙,长约380米,高3米。建有东西两座城门。城的西面空廓旷远,筑有烽火台和众将台,烽火台和众将台有独木桥相连,守护着古城西门。城中还筑过一座三层的炮楼。
据城里70岁以上的老人讲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来自中甸东旺的强盗经常来这一带烧杀抢掠,直至1949年这些强盗还气势汹汹地来过一回。人们躲到城里,把城门一关,有一些想攻打进来的土匪被城墙上甩下来的石头打死,被箭射死。这些荷枪实弹的强盗在城下团团乱转却莫可奈何,只好气急败坏地把古城外的民居房烧了出气。
1993年,宝山石头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走在狭窄的岩石路上,在我的眼中,这古城里的岩石路更像一条经人修凿的山间石路。从路旁的民房里不时地走出几头牛或一群羊,牛悠闲地走,不时甩甩尾巴拉下一堆堆粪,而羊却不安分,在巷道里你挤我拥地乱窜,常常与背着一大捆草或栗树叶的当地妇女狭路相逢,引来妇女们的一阵骂声。
城内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民房由正房和地楼组成。一般座向是正房朝南,地楼朝西。正房为两层木结构楼,穿斗式梁架,设有外廊,多两面厦、两步厦和骑厦楼。地楼一般二至三层,石基较高,垒土坯墙,以闷楼居多。楼下作畜圈,楼上作厨房和储藏室。民居注重门楼、外廊、门窗隔扇,梁房装饰。房屋青瓦坡顶,随岩就势,鳞次栉比。房屋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别有风致。
在石头城上举目四望,石头城周围的山坡上全是层层叠叠、十分壮观的梯田,金黄的麦浪在山风夕阳中波涌起伏,溢彩鎏金。田野阡陌上一簇簇的绿树,又给金色的田野点缀上缕缕苍翠。清泉在山间奔流,清亮无比。
这满山满岭依山就势修成的梯田,使人惊叹纳西人在这金沙江河谷里创造的农耕文明。据当地人介绍,宝山的梯田是很有独创性的,那就是独具一格的“自流灌溉”系统。当地人不是采取像外地那样上田满水,再让水流向下田的方式,而是在每块田的下面修有暗渠,形成一条由暗渠和水口形成的浇灌网络,堵住暗渠水口,水便会流灌整块田地。田里水满后,打开暗渠水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以浇灌下层田块。很多水口都是用石头砌成统一的规格,并有固定的堵口石块。浇灌田地时,宝山石头城的人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用石头压上树枝表示在浇水,待浇完一家再加第二家,从古至今,石头城从未发生过抢水争斗现象。
石头城的独特节日
宝山石头城的传统文化是十分丰富的。就东巴文化而言,东巴教有“四大派”之说,其中的一派就是“宝山派”,指如今丽江宝山、奉科、鸣音、大具这几个乡的东巴,因上述地区在历史上属于宝山州,因此称为“宝山派”。在这些区域里,很少受到佛教、道教等外来宗教的影响,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比较完整。因此,“宝山派”对纳西族东巴教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50年以前,仅宝山行政村(今宝山村民委员会)就有40多个东巴祭司。
除了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等这些纳西族传统的节日外,宝山石头城的纳西人还保留着一些丰富多彩的节庆,如“洗牛角”,可以说是一个牛的节日。在农历五月种完稻谷后举行,届时,各个崇窝(家族的家户)轮流进行,人们在牛角上挂上鲜红的绸或布带,由各户的男子洗牛角和全身,然后喂给牛用面粉和草混合的食物,表示对耕田辛苦的牛的犒赏。
宝山石头城的纳西人还有“喊谷魂”的节日,在收割完谷子后举行。男女在打谷时齐声呼喊:“哦雷鲁!哦雷鲁!”继而咏唱祈吉利求丰收的歌。石头城的居民还十分重视祭祖,一年祭祀两次,在农历六月的祭祖称为“塔补”,农历七月半举行的祭祖称为“波敬”。
石头城正是在这块0.5平方公里的巨石上,承载了纳西族1300多年的历史。在风雨的洗刷后,清晰地记载了纳西族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自纳西族先民在石头城聚居,便完成了从游牧到畜牧农耕文化的转变。在经济发达、信息畅通的今天,石头城却依然以它原始的面貌屹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