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积怨,政府需要“新思维”

2009-05-11周兼明

凤凰周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群体性新思维刚性

周兼明

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近日公布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对党政领导处置群体性事件不当要严加问责,更是给各级政府官员造成巨大压力,表明执政党对群体性事件的高度重视。

仔细分析这些群体性事件,就会发现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社会积怨这个因素。积怨是一个古老的词,《史记》中就有“积怨畜祸”的说法,民间也常言:冤不可极,怨不可积,足见积怨的危害妇孺皆知。而当前社会之不平和,正是与民众中涌动着一种大范围的负面情绪有关,它可能最初只是一些个体的怨气、怨言或怨恨,但由于模仿、暗示、感染等心理作用,积累久了,就有了转变成一种集体心理、所谓人怨惹天怒的趋势。这时,它不仅开始暗暗主宰着我们对政治的理解,也时刻影响到我们的公共生活。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社会冲突,乃至危及社会秩序。从2004年的汉源事件开始,到不久前的邓玉娇杀人、石首跳楼事件止,当地民众的情绪(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如同干柴烈火,一点就着,即是明证。

社会积怨的产生自有土壤。每逢社会制度面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变化,无法适应或自我调整时,社会积怨就会大量产生。亨廷顿有个观点,认为现代化进程会天然地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为经济增长虽在以某种速度改善人们的物质福利,但同时却也以更高的速度增加着人们的社会挫折感。对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来说亦是如此,建国60年,尤其是近30年,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由社会挫折感导致的社会积怨尤为普遍。当下中国社会积怨的表现形式大抵如下:既有民众因生活压力增加,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而滋生的不满,对食品安全和生存环境恶化的担忧,对权力腐败的愤恨;也有弱势群体对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的怨怼,对“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现象的激愤;以及基层公务员对权责不对称的抱怨,对清廉难晋升的不满;实现“小康”以后的人们对个人尊严和权利衍生出的诸多渴求一时得不到满足的郁闷;即便是强势集团之间,也可能因分赃、争利不均而积怨,更不要说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利益的抢夺所带来的仇怨;大富和小富之间的对抗;甚至还混杂了一些敌对势力为制造“颜色革命”,有意挑动民间对政府的不满与对抗……凡此种种,使当前的社会积怨成了复杂的普遍现象,而清理、化解积怨则成为艰巨的社会工程。

解决群体性事件考验的是政府官员的危机处理能力,是“急茬儿”,但化解社会积怨却是“慢功夫”。如果对社会积怨性质辨析不清,或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分而治之,整个社会就像坐在一座活火山上。

仔细辨别,我们会发现,这些社会积怨虽然有着多种表现形式,但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中一大部分是利益纷争导致的,受损方的权利一直得不到合理补偿;一小部分是由社会及政治结构导致的,有一些深层的、基础性或历史性的原因,体现为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前一类社会积怨因为不涉及“政治”诉求,比较容易化解——只要政府规范了某些制度,积怨就可能得到释放。比如高房价、就业难或环境污染引发的不满和纠纷,地方政府与民争利或执法不公引起的积怨,等氘后一类社会积怨化解起来比较困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波及面很广。比如民族问题或宗教问题引发的积怨,激进民主或基层选举“黑社会化”引起的积怨,等等。

许多人介入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既有情绪发泄的心理成分,也有借人多势众欲将事情闹大,迫使政府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公正处理的利害权衡。正因为如此,事件中群众的矛头往往指向政府,事态往往快速升级。而这种对政府的针对性,以及快速升级的破坏性,反过来又使一些官员有理由将事件定性为“铁坏稳定”,从而动用专政手段强势处理。至此,两种刚性——管理手段的刚性和民众泄愤诉求的刚性——碰撞到了一起,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伤害,也给政府形象带来伤害,而这两种伤害极难修复,很可能又为下一次更大的社会冲突积蓄能源。

一些地方政府对群体性事件惯常的处理方式,虽然无助于积怨的化解,但依然被沿用的理由是,中国社会的政体对“稳定”有着刚性需求,政治系统和经济发展都高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秩序性,“稳定压倒一切”几乎成了无需证明的公理。在此前提下,要想彻底化解社会积怨解决好群体性事件,执政者首先要对自身角色重新站位,改“专治”为“服务”,变“防范”为“疏导”,以顺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应对办法,不轻易调用国家机器,就像去年公安部部长盂建柱撰文所强调的“三个慎用”那样(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其三也是最根本的是,必须认清社会积怨对应着“社会百病”,不能用“维稳”这一味药包治,而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政策调垫分门别类地、针对性地进行化解。只有这样,才不失为管治思维的真正进步。

猜你喜欢

群体性新思维刚性
创新思维竞赛(3)
陶瓷压机机械结构刚性对能耗影响的研究
技术创新能力刚性陷阱与超越路径分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壁挂工艺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