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检察院: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法律监督公信度
2009-05-08张建杨武
张 建 杨 武
民生问题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开阳县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司法公正,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2年以来,开阳县检察院先后被高检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示范院”、“文明接待室”、“文明接待示范窗口”、“一级规范化检察室”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次);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两房建设”先进集体、“五好检察院”等省级荣誉15余项(次);被高检院荣记集体一等功一次、贵州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等。
开阳县检察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法律监督公信度的主要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法律监督主线,加强执法理念教育。
开阳县检查院党组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率领全院干警正确履行检察职能,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公信度。一是深化对全体干警的执法理念教育;二是怀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情感,进一步转变执法作风;三是争取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不就案论案、机械执法。2008年,开阳县检察院自侦部门已立案侦查9件10人,均是5万元以上大案,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批准逮捕224人,提起公诉156人;四是在贴近民生服务民生工作中,加强民行检察工作。去年以来,开阳县检察院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16件,和去年同期相比持平(不包括市院交办),立案12件,比去年增加17%,建议提请抗诉5件,与去年持平,提请抗诉3件,比去年增长50%,督促起诉案件20件,是去年同期的20倍,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
其次,深挖民生领域职务犯罪,跟踪服务注重系统预防。
一是密切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案件的突破和深挖取信于民。例如2008年4月,开阳县检察院积极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立案查处发生在国土部门的危害土地资源案件5件5人,专项工作初见成效;二是多关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职务犯罪线索。比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保险领域、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官犯罪、动迁安置房小区的物业管理领域等,这些领域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三是注重民生领域的系统预防,跟踪服务,从根本上保障民生。如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全面铺开到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四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严格区别对待。开阳县检察院按照高检院下发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结合本地区执法工作实际,制定了《轻微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等14项工作制度,在检察办案环节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并与公安、法院经常性召开联席会议,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界限和落实标准。
再次,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方便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
诉讼程序制度是方便群众诉求的根本环节,开阳县检察院对控告、举报、申诉、立案、侦查监督、诉讼监督、审判监督工作中的制度进行认真梳理,为方便群众诉求提供制度保证。一是在坚持来信来访案件线索统一受理,进一步解决群众告状难的问题;二是健全控申、民行带案下访、巡访回访制度,方便群众诉求。充分发挥人民检察的前沿阵地作用,畅通与人民群众沟通、调解矛盾的联系渠道。根据乡镇人口分布和案件情况,解决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三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四是健全完善群体访、告急访、老上访、缠访缠诉案件的处置预案机制,使各类矛盾纠纷迅速得到解决;五是加强对群众诉求指导,进一步完善诉求预知、诉求风险提示制度,使群众不因缺乏法律知识反映问题捕风捉影,增加司法成本。2008年,开阳县检察院共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件62件(次),均在7日内报批分流,处理率100%;通过加强内外联系,办理涉检上访案件3件,其他两访一户案件1件,受理刑事申诉案件5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开阳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