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的长寿考量
2009-05-08杨骏王东李昊谌贵璇赵明
杨 骏 王 东 李 昊 谌贵璇 赵 明
长寿,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几乎与人类文明历史一样久远,长寿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自古以来,人们从未中断过对长寿的追求,对长寿的探寻。
一位10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干起家务来,不仅动作麻利,还能完成穿针引线帮家人缝补衣物。她就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谷陇镇双山村的杨正英。
杨正英老人如今四世同堂,儿子、儿媳妇已有70多岁。听说记者要给她照相,老人转身进了屋。没多久,穿戴整齐跨出门来,只见她身着黑底暗花的苗族传统斜襟上衣,头戴苗族头饰,面貌焕然一新。当儿子拿出母亲获得的“百岁老寿星”镀金证书和绶带时,老人喜笑颜开,让儿子给自己戴上留影。
在贵阳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生活着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黄埔老人。不少媒体和个人带着好奇走近他,这不仅缘于他百年风雨人生里充满许多传奇故事,更在于人们想探究他百年健康人生的长寿秘诀。他就是传奇人物张葆琛老人。
走过103个人生春秋的张老,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常穿一件衬衫,外套一件马甲,重要活动或正式场合还身着一套笔挺西服,精神抖擞。那骨子里透出的神气和干练,让谁都不相信他竟是年逾百岁的老人。他耳聪目明,身板硬朗,思维清晰,讲话发言逻辑严谨,胸前一缕银须,鹤发童颜。作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贵阳市黄埔联络组负责人,张老一边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边过着悠闲自在的晚年生活,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百年人生健康的真谛。
在贵州,像杨正英、张葆琛这样的百岁老人还有很多。贵州的长寿现象由来已久,地处中国著名的西南长寿带的贵州,孕育了147岁的“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113岁的“2008首届中国十大寿星”高务虽。据省老龄委的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上半年,贵州百岁以上老人有718位,占人口比例的1.82/10万,明显高于全国1.45/10万的水平。
寻找贵州高原上的长寿之乡
2008年岁末,一场以寻访和评审贵州十大长寿之乡为主体的大型评审活动在贵州高原拉开序幕。
2008年12月19日,省博物馆内,锣鼓齐鸣,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此时,由晚晴杂志社策划,晚晴杂志社和贵州老年学学会联合主办的“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热烈举行。
省政协主席黄瑶,省委副书记、省老龄委主任王富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老领导王朝文、龙志毅、王思齐、李万禄、步智信、刘思培、王思明出席启动仪式。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致辞中指出,长寿现象是多彩贵州的新亮点,《晚晴》杂志通过组织“贵州省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对推动、发掘、整理贵州独特的长寿现象和文化,向世人展示贵州青山绿水、和谐人寿,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评审系列活动包含多项主题活动,在寻访和评审贵州十大长寿之乡的基础上,还将评出最具魅力的贵州长寿之乡、最具旅游价值的贵州长寿之乡、最宜居的贵州长寿之乡、最受网友欢迎的贵州长寿之乡和贵州十大寿星、孝星等。同时,活动组委会还将选择基本符合“中国长寿之乡”报评条件的单位,向中国老年学会推荐评选“中国长寿之乡”。
随着评审系列活动的逐渐展开,通过对贵州各地区长寿现象的深度挖掘和宣传报道,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贵州的青山绿水之景,生命健康之道,民生幸福之图,社会和谐之法。
山青水秀人长寿的画卷
贵州省会贵阳。绵延数十公里的环城林带,将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紧紧地包裹起来,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风。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爽爽的贵阳”已成为她闻名遐迩的城市名片。贵阳市云岩区黔灵公园,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黔南第一山”黔灵山在公园内拔地而起,山上山下,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老人涌入公园锻炼、练嗓、用巨笔蘸泉水在地上练习书法。白发翁扬鞭一挥,300多斤重的“超级陀螺”在地上飞快地旋转着,发出嗡嗡的响声……103岁的老人谢素珍在子孙的陪同下,沿着盘山道,一步步拾级而上——老人是去给黔灵后山猕猴喂食。这里,生长着400多只猕猴,长期与市民和谐共处。
就在这片森林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这种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物质,被长寿学家公认为益寿的重要因素。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丝毫不逊色于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
在中国革命转折之城遵义市,湘江碧波荡漾。江畔,即是中国唯一在城市之中的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在通往山中的石径上,登山背山泉的银发老人,络绎不绝。
再让我们的目光顺着画轴渐次展开,聚焦在六盘水、安顺、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市州地,发现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有长寿老人的身影。
在“苗岭歌后”阿幼朵的故乡黄平县谷陇镇,4万常住人口中竟然有20位百岁老人,其百岁以上人口比例高达50/10万以上,而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广西巴马,比例为30/10万。
据晚晴杂志社进行的初步统计表明,贵州有36个县(市、区、特区)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达到或超过2/10万,另有4个非常接近,占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的44%。这些数字正是对“青山绿水、和谐人寿”的贵州长寿画卷的生动诠释。
在凝视这幅“青山绿水、和谐人寿”的画卷之时,记者已经难以回答,这幅画卷哪些部分在描绘青绿山水,哪些笔触又在勾勒和谐人寿。
王阳明曾浩叹“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无天际”。贵州是山的海洋,92.5%的省域皆为大山,贵州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而武陵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从东南西北拱卫着贵州这片福地乐土。
梵净山,中国唯一以梵语意译命名的佛教名山,乃弥勒道场,开心之山。从空中鸟瞰梵净山,是山地又是林海。60万亩原始森林守护这这座名山。山间之四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梵净山后认为,中国有两个地方最清净,一处是珠峰峰顶,一处是梵净腹地。就在这片清净之山、开心之山中,前山的江口、后山的印江两县,百岁老人比比皆是。
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灵。当我们把目光落在大山间流淌的赤水河、阳河、红水河、乌江、清水江、都柳江流域,居然发现聚集了仁怀、赤水、都匀、平塘、独山、黄平、施秉、镇远、岑巩、麻江、台江、三穗、天柱、从江等14个百岁老人比例超2/10万的县市。
发掘整理贵州长寿文化之旅
作为“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春寒料峭之时,记者走进黔东南。
“清水江畔苗族飞歌曲曲,都柳江岸侗家鼓楼座座,这就是苗乡这就是侗寨,这就是我的故乡。……感远古浪漫,叹鬼斧神奇哟;栖疲惫心灵,求返璞归真哟……”
伴随着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曲《走进黔东南》,我们驱车行驶在黔东南州的山山水水之间。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是青翠的山,碧绿的水,使人置身在一个绿色的世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科学院专家认定的“贵州长寿带”中的长寿人口富集地区。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黔东南州拥有123位百岁老人,是贵州省百岁老人最多的州。
黔东南,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缘何能够孕育出众多长寿老人?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浓郁纯朴的原生态文化和平静和谐的生活状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医疗条件是我们的三大法宝。”面对记者的提问,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道出了其中原委。
在“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后,正在贵阳开会的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给州委副书记韩卉发了短信,要求重视并尽快做好相关准备工作。2008年12月,黔东南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评选推荐“贵州十大长寿之乡”系列活动有关工作,州老龄办迅速起草了《活动方案》。如今,黔东南州的各项评审筹备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谈到“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廖少华说:“开展这项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长寿的认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对长寿现象的研究与发掘,可以促进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展示黔东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全面和谐。”
在“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份行程紧凑的日程表,据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将前往全省9个市州地,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起,共同将评审系列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求解贵州高原长寿之谜
2005年中国首次长寿之乡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全国的13名长寿专家一致认为,21世纪人类健康长寿的三大秘诀分别是:环境与生态、科学与养生、人文与心态。
用环境与生态说来解读贵州的长寿现象,显然非常容易因果对应。王五一研究员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他通过分析得出中国长寿区域的一些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共性:中国长寿区特别集中于西南部,长寿区域一般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植被覆盖密度高,空气质量清新,饮水质量好,食物中富含硒等微量元素……
科学与养生说在某些方面是贵州之短,但同时也能够反证贵州长寿的原生态价值——自然和谐长寿。
贵州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可是贵州长寿老人的养生方式是别具一格的。当龚来发成为中国长寿之王后,不少慕名者纷至沓来,寻求长寿之王的健康食谱。可最终令大家大失所望。龚来发没有吃过任何养生保健品,而是食用当地五谷杂粮,喝河水山泉,吸旱烟,不穿鞋,经常劳动,没住过医院。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高务虽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家庭和睦,子孙孝顺,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吃当地生产的米,要吃1斤米饭,喜食蔬菜粗粮,喝些啤酒。
贵州省老龄委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贵州百岁老人长寿的原因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大多生活在青山绿水的农村;一生喜劳作,绝大部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早睡早起,饮食起居很有规律;平时低热量、低脂肪和多蔬菜饮食;善良本分,开朗乐观,脾气温和;家庭和睦,晚辈孝顺;很少就医吃药。
贵州独特的人文环境对于长寿有着重要的价值。贵州作为中原文化和多种其它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贵州文化,这也最终塑造了贵州人独特的心态。试想,作为贵州人,耳朵里经常荡漾着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水族俵啷、布依八音坐唱,眼睛里常欣赏着苗绣、蜡染、盛装银饰、芦笙舞、锦鸡舞,加上不时用脚板丈量着石板房、苗寨、侗寨、鼓楼、风雨桥,并不断用舌头体味着酸汤鱼、豆花面、肠旺粉等美食,还有那用心灵体会不尽的地戏、傩戏、淮书、黔剧……这样的生活,难道不会自然天成地达到豁达、开朗、善良、和谐、长寿的境界吗?
中国老年学学会区域长寿专业委员会主任萧振禹教授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实现社会和谐、保持健康长寿、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普遍的美好理想。
而贵州,正是人类和谐宜居、自然长寿的青山绿水之地,是人类美好理想的承载福地之一。
贵州的长寿之谜还有大量迷局需要逐步破解,这也正是即将全面启动的“贵州十大长寿之乡”评审系列活动的诉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