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的特征及对策

2009-05-08路东升李登光吴宏江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陕西省对策

路东升 李登光 吴宏江

【摘 要】 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具有很强的地方传承性,村落体育与文化艺术结合紧密,村落体育与民族文化融合一起。但是,体育设施和场地缺乏,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和制约着村落体育的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村落体育发展支持力度,为村落体育发展培训并投入大量的指导人员。

【关键词】 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特征;对策

村落是农村最基本的单位,是认识和解读中国农村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发展农村体育就要对村落体育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农村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体育活动的规模、形式、内容和特点。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贫困地区相对集中的省份,其显著特征是: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村人口比重偏大;经济实力薄弱,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人口素质总体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人力存量资本较少,健康水平、平均寿命与全国相比尚有明显差距;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负担较重,贫困人口所占比重较高等,这些都制约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对陕西省村落体育活动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对于贯彻全民健身纲要,推动陕西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提高城镇人口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陕西省村落体育经济文化背景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村落体育发展的基础。村落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村落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陕西省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落体育的发展。

从文化的角度看,陕西地区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有许多文化特征结合在传统的体育活动中传承了下来。村落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一样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传承。村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传承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和社会历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村落社会在历经数千年的农耕经济生活,形成了“以家庭群体为背景,以伦理道德本位为核心的封建农业性的文化传统”。村落传统体育是村落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村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可以成为村落认同和识别的标记。村落体育活动中反映的民俗文化现象,必然具有时空的限制意义,因而村落体育文化的传承对村落体育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村落传统体育是建立在原始农耕文明基础上,根植于乡村的土壤,充满着乡土气息,它没有经过西方竞技体育或现代体育规范或体育文化精英加工改造,是世代沿袭的、简单淳朴的传统体育生活习俗的原生态体育,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独立性。如依托在民俗活动中的民俗体育项目舞狮、安塞腰鼓等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文化。每逢春节或庆典活动,都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赛走马、跑旱船等一系列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情结的表

现。

二、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特征

1、村落体育的地方传承性

关中东部渭南地区有一种跑速极快的细狗,当地人饲养此狗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到农闲季节,大量当地青壮年自发的或三五人,或几十人,或数百人,带着自己的细狗进行赶野兔活动,有时连续数天,人随狗跑,人与狗的运动量都很大,斗智斗勇,场面刺激壮观,往往吸引几个村庄的人观看,既是娱乐也是一种运动,不亚于一场中型运动会的规模和效果。现在有些县和村镇里已有细狗赶兔协会,每到农闲就组织活动。关中西部许多村庄在农闲季节有打锣鼓的习俗。陕北部分地区有打腰鼓的风气,如在陕北遇到喜庆日子就经常能见到安塞腰鼓的身影。陕西大部地区尤其是陕南陕北偏远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相对闭塞,农民进行健身活动的项目较少,具有“城市化”的体育锻炼项目参与者很少。这说明陕西省的农民在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上比较丰富多样,而且以地方特色体育项目为主。反映出现代体育并没有被广大农民所接受,他们主要接纳的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形式,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活动。如在陕西关中农村有些地方甚至村村有秧歌队,在农闲时各村甚至几个村在一起跳秧歌,场面宏大,对改变农村中农闲时聚众打牌赌博的风气意义重大,近年有多家媒体对此都有报道。这些活动多是自发组织的,各级体育机构若将其引导到体育竞赛的形式上,既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又扩大了农村体育人口。

2、村落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

尽管村落农民生活节奏加快,休闲时间减少;尽管今天的文娱活动形式多样,新的文艺样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很大。陕西村落体育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大部分地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都集中在节假日期间,尤其是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艺术品种大都以自然状态存在着,仍是农民们娱乐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秧歌,皮影戏,在我国村落家喻户晓,是重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必有的群众性活动。这些艺术品种和身体活动联系紧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瑰丽多姿的体育项目,是陕西省村落群众体育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部分,是体育与劳动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与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的体育文化艺术发展模式。

3、村落体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民族文化是随着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虽然民族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很高,但是面对现代社会人们已形成的对现代体育文化的期望与渴求,以及接受习惯的变化,外来文化也对村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陕西省历史上处于中国古代文明中心与西部游牧民族利益的焦点,所以一直在经历各种战争,这也铸就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村落体育中一直传承下来的“尚武”之风。从战乱年代的民众习武,到和平时代的一些传统体育活动中仍可以看到“武”的影子。从陕西省农村的各种集体体育活动与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来看,陕西悠久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渗透进了这些体育活动中,在各种农村体育活动项目和组织方式上都烙上了陕西人粗狂、豪放的人文特色。

4、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着村落体育的发展

2005年全省城镇人口1385万人,占37.23%,乡村人口2335万人,占62.7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9.76%,15-64岁人口占71.6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58%。2007年末陕西全省乡村人口2225.56万人,占59.4%。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8.13%,15-64岁人口占72.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6%。

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及青少年人口的逐年递减使得村落体育的参与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近年来农村年轻人的外出,剩下的中老年人承担了农活重任,平时很少有闲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使得参与村落体育的中老年的数量递减,严重影响了村落体育的发展。青少年群体的缩小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得诸多传统活动出现了冷场。现代的个体自享性电子类游戏产品的大量涌现替代了先前的田间游戏:接方、顶牛、下棋、狼吃娃、补裤裆、打柴架、背娃娃等活动,严重制约了农村村落体育的发展。

三、促进陕西省村落体育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村落体育发展支持力度

200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有必要从政策、财政方面给予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以必要的扶持。

2007年,陕西省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30余次,参与人数百万人。国家与陕西省共同投资2400万元,在80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由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资助300万元建设的西安环城公园全民健身示范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年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012名。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2006年为加强和改善农村体育设施,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步伐。全省对3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每个村拨付2.8万元,建设一套室外活动场地,落实了国家体育总局2005-2007年“雪炭工程”7个援建项目,利用彩票公益金在全省建成健身路径90条,为农村村落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还要突出其服务职能,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现阶段,强政府、弱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所以农村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并动员社会资源的投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为村落体育发展培训并投入大量的指导人员

发展村落体育指导员队伍,培养村落体育骨干,是村落体育活动得到发展的保障。调查表明,在农村,人们参与村落体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简单,很多复杂的或是略有难度的传统体育活动在长期的劳作中已经消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相关的指导、统筹管理人员,虽然老年人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积极,但由于其文化程度较低,所接受到的学校体育教育较少,体育运动技术缺乏,引领村落体育活动时仍存在着若干问题,因此,村落体育需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村落体育骨干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村落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抓好当前村落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素质的不断提高,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更科学的帮助农村体育参与者加入到体育锻炼中,形成健康科学的村落体育运动观。

【参考文献】

[1] 吕颖.陕西省小城镇群众体育组织及其活动状况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35.

[2] 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6,26(4):91.

[3]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8.

[4] 冯健.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7,2:12.

[5]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8~32.

[6] 林建华,杜德全.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61.

【作者简介】

路东升(1980-),男,助教,山东淄博人,研究方向:学习体育和社会体育.

李登光(1952-),男,教授,陕西人,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

吴宏江(1977-),男,讲师,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陕西省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