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

2009-05-07解用爽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新时期学校

解用爽

摘要: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进行德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讲求实效,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新时期

学校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创新德育工作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可以深化素质教育,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进行德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要想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德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要建立班主任常规管理制度,动态地培养班主任后备队伍:1. 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写一篇德育论文,并开展评比活动;2. 要求班主任在新学年新学期以科研为导向,以育人为目标,做到工作到岗,指导到场,示范到位;3. 大力提倡班主任谈心活动,在起点年级要严过细、强训练、养习惯、促内化。通过以上举措使每位班主任建立新型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师观,努力使德育工作制度化,德育工作方法科学化,德育工作内容序列化,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 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

要想使学校德育工作遍地开花,就要建立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良好师德形象的教师队伍,形成以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全体教职工共同实施的德育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德育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有人抓。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达到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的效果。

此外,学校各年级在强化常规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创建文明班级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努力推出富有特色的“班级形象”。在班级目标的制订上,要体现“抓常规、重建设、创实绩”的治班思想;在班级管理的操作上,要体现“抓基础、重过程、创特色”的治班水平;在班级形象的设计上,要体现“抓典型、重全体、创一流”的治班方向。这样,不但教师抓德育,同时也使全体学生在参与创建文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

二、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

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阵地,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内容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符合人民的需要,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 以时事教育为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要求:1.各班要用好订阅的报刊杂志,开辟时事专栏;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报、收听新闻,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3.利用班会课对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4.组织学生开展“时事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兴盛相联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 以德育内容整体化为原则

根据校情特点每学期初制定德育教育实施目标,按实施目标认真贯彻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做法是:1.周一升旗,由校长结合学生特点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内心感触的内容进行国旗下讲话;2.每周一第一节课前,每班学生由班长组织进行课前宣誓活动;3.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建立记录每个学生成长过程的成长档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按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及实施办法,并进行长期追踪,形成德育教育整体化。

(三) 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发动全体教师齐抓共管,从学生入学,着手抓文明行为的养成,使养成教育系列化,同时注意抓好课堂教学纪律、出勤管理、寄宿管理、仪表仪容和统一着装工作等,做到常规管理与评比相结合,教师的身传言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主动的、和谐的发展。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特点,重视丰富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三、讲求实效,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

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方法问题。新时期德育工作要彻底摒弃那种单纯“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克服那种只讲大道理的传声筒式的教育方法,抛弃不适时宜、不切实际的做法,采用现实有效的形式并加以创新。

(一) 全面分析把握学生德育工作新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和科技信息化,学生德育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当前学生思想状况有以下新特点: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的,求知成才愿望强烈。这就要求教育方法随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变化,不断更新。

(二)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要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就要从办学观念、师生规范、学校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好校训、校徽、校歌、校规,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德育工作不但要有针对性、经常性,还应该有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为使学生的课余不成为德育教育的空白点,应根据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各学科的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要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 以多方位教育为途径,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影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格局。如根据校情实际创办校刊、校报,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经验,使家长通过校刊、校报学到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家庭德育教育的开展,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

总之,在德育工作的渠道、对象、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开创符合时代气息的和适应学校发展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新时期学校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学校推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