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行天下(二题)
2009-05-07徐国良
徐国良
宠度
星期天上午,朋友约我去钓鱼。尽管我坐的吉普与他坐的奔驰极不协调地在山路上蜿蜒蛇行,但共同的爱好抵消了这种反差。
一行人刚及水库边坐稳,朋友那只身价上万、浑身喷着香水气名叫“赛赛”的狮毛狗便在草地上摇头晃脑,扭腰撅腚,卖弄风情。
水库下是一片如镜的稻田。一位老农正吆喝着老牛掌犁耕耘,一对八哥在运动着的牛背上时起时落。几只白鹭在田中悠闲寻食……这如画般的田园风光被狗破坏了。那赛赛冲着犁田的老牛狂吠,两只狗眼怒目圆睁,喷射着仇恨,声音虽不洪亮却透露着凶恶,令人闻之心悸。老牛从田埂西头犁到东头。它从西头吠到东头;老牛从东头犁到西头,它又从东头吠到西头。
老牛对声声狗吠充耳不闻,仿佛心静如水。偶尔也抬起眼皮冷冷地斜一眼那叫得再凶却总不敢下田的狗东西,依然默默地一步一个脚印躬身前行。掌犁的老农却实在忍不下去了,厉声斥责道:“你这光吃饭不干活的家伙,乱嚎什么!”
遭老农怒斥后,狮毛赛赛息声片刻,见老农不骂了,又时断时续地吠了起来。
眼前狗吠牛耕的场景。朋友似乎习以为常,我却钧兴游移——这油嘴好闲专舔人腿马屁、喜钻妇人怀抱的狗家伙为什么要对默默勤耕在田间地头的老牛如此愤愤然呢?人们为啥对不干活者犯扰干活者的行为又无动于衷呢?对以奉献为本的老牛冷漠,对什么事都不干的狗类宠爱甚至视为“心肝宝贝”——这种爱的错位和颠倒,将给人类带来多少情感的误区哟!
由此,我想到了都市鼠害。这些年,随着人们日趋丰衣足食,不少人把剩余精力转到了宠猫身上,猫亦身价倍增。主人不仅给它们买鱼买虾买肉食,还为它们洗澡洗脸洒香水,甚至带上床与人同枕共眠。猫们吃饱喝足睡沙发躺席梦思,还用得着日夜辛苦站岗蹲点潜伏守隙待鼠吗?猫不“上班”,鼠孽必然肆无忌禅招摇为害。鼠害越重——人们越去宠猫——猫价越长——猫越受宠——老鼠越多。如此恶性循环,猫成了宠中极品,老鼠成了遍地“风景”。不管白猫黑猫,都成了不咬老鼠的宠猫。
有天,朋友在床头捕获一只母鼠,将其打伤后放在猫的嘴边。猫竟不知斯为何物,一阵嘻嘻哈哈之后,便与之亲吻,与之调情。在挑逗戏闹中,老鼠恢复了元气,逃之夭夭。猫儿恋恋不舍地目送了许久,才怏怏地回到电视机前的沙发上,伸个懒腰,耸耸肩膀,盘腿坐观人间的爱情武打新招。但电视机里总不见刚才那腰圆腚肥的鼠妹出现,很是扫兴,不久便哈欠连连,鼾声绵绵了。
悲哉!猫已失去猫性,猫已不谙猫业、猫职——猫已不是猫了。我真担心不知道哪一天,猫们会被老鼠吃了去的。
由此,我再想到保护区内的猕猴。猴们本是栖山食野之物,在风餐露宿中一代代繁衍生息并磨炼出了对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免疫抵御能力。不幸的是,近些年人们的宠猴之举已经可怕地改变了猕猴几千年的生存本能,使其由自食其力的猎食者蜕变成了坐等嗟食的美味洋餐者,且愈来愈骄横无忌,时有游客因给食慢了而遭猴们撕咬。70年代初还经常下山采撷野果的猴们,到了80年代已经懒得下山,每天坐食游客和管理人员送上的美餐。90年代以后。它们对地瓜一类土食品已不感兴趣,更中意于经过人类精心加工制作的糖果、饼干、糕点。吃得口干舌燥,山中的泉水已是不爱喝了,硬要从游人手中抢夺瓶装果汁以及各种矿泉水。游人稍有怠慢,轻则口中“嗷嗷”怨声连连,重则龇牙咧嘴扯衣夺包。
从寻觅野食到坐待嗟食,进而挑拣现代美食,猴们的确以其聪明的进步给人带来了乐趣。可在这些乐趣之后,猴们原生素质的退化、与疾病和自然灾害抗争能力的弱化,甚至有感染人类传染病毒而夭折的危险,人们可曾想过?这种日益退去了猴性的猴们在人类的精心保护下就算生存繁衍日益壮大,对于生态平衡,对于动物进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倘若远古的猴子受到这种保护,还会产生今天的我们——人吗?
近日读报,得知有些国家有些地方已将人工养育了多年的猩猩等动物放归原始森林,让其返璞归真,实乃科学之举。
我不是生物学家或动物学家,我仅从感观直觉所思,吁请人们树立正确的宠物观,不要只顾自己好玩,要多想想宠物给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那种貌似以人为本实则以狗(或猫等)为本的事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屡屡发生:清清静静一层楼,忙忙碌碌几户人,他偏要养一只爱叫的狗,深更半夜狗吠声声,害得左邻右舍睡不好,上班没力气,开车打瞌睡,饮食乏味,精神恍惚,他还以保护动物为名,迟迟不愿送走这厮;干干净净一池水,男男女女游正欢,他偏要带只狗下去与人同游,还振振有词地说,动物也需要运动,为什么不能与人同泳;漂漂亮亮一大堂,杯杯盏盏酒食酣,他却把一只猫抱上桌与客同餐……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文明如何进步,人与动物总是有区别的。如果弄得人和猫狗没有任何区别,甚至人不如猫狗,这就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社会的悲哀了。
不可否认,宠爱是人类的一种心理和情感需求,不管是宠物还是宠人。但凡事须有度,宠亦有度,倘若宠而无度,结果便是异化。由此,我又想到了国人对子女特别是对独生子女的宠爱。是否可以再做些深层次的思考呢?国外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宠度”榜样。
美国的家长不管家里多么富有,要求男孩子12岁以后就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剪草坪、送报纸,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没有一位家长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
加拿大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本领,从很早就开始训练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杂志。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杂志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既锻炼了劳动能力,又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
日本人教育子女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校外参加劳动赚钱,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
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我国改革开放整整30年了,外国人的生产经、生意经、管理经学了不少。外国人的潇洒享受、自由浪漫、乃至性开放也学了不少,可这外国人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似乎学得不多。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不管学习什么科学,首先要学习培养人的科学,这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忽视了这个根本和基础,其它一切先进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大唐盛世的没落,大清帝国的垮台,都是因为忽视了科学育人。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提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千万别忘了解放教育子女的思想。忽视了这个解放,不仅改革开放的成果难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强盛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奴度
在人类历史上,奴隶是经过了长期的残酷的阶级斗争,才彻底推翻了奴隶制。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些人还是奴性难改,心甘情愿地做着没有奴隶制度的形形色色的现代奴隶:房奴、车奴、股奴、网奴、卡奴、儿奴、药奴、节奴、猫奴、狗奴、鸟奴、猪奴、守财奴……使自己的生活充满奴性。
别人发了财,买了名车,换了新宅,当然感到幸福快乐。于是他也打肿脸充胖子,从正常吃的、用的,甚至儿子的奶粉中挤出钱来,买回了一台卧车。自从买了车后,夫妻的早餐都省掉了,节省的钱还不够给车加油保养。这样就是开着车上路,能有多少真正的幸福感呢?别人发了财,住进了复式楼,他也东借西凑住进了新建的小区。可是,每天早晨门一开,就要想方设法应付前来讨债的人。他说没钱,鬼才相信没钱的人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那种借钱过日子、住新房的感觉能幸福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真正的幸福,当车奴、房奴,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呢?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操守,本该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过自己追求的好日子,为什么要跟着别人的感觉走,别人做什么,一定要跟着去做呢?当然,如若跟着别人去做好事善事,也是一种积德行善之举。可许多时候是因为别人说好,我们并没有觉得好,就盲目地跟着别人去做。这实际上是做了别人的奴隶,让别人的感觉左右了自己的行为。我们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干自己想干的、能干的、开心的、快乐的事情呢。
就说这节日吧,如果全世界各民族统统都过一个节日,还叫什么各族人民,不就成了一族人民?正因为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风俗、节日,这才使得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中华民族的中秋节、端午节虽然很有意义,很有文化底蕴,可西方人从来不过。他们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应由中华民族独享,和他们没有关系。除非到了中国,才会入乡随俗地随着我们乐一乐。可我们为什么非要跟着洋人过许多洋节呢?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节日,只要好玩,能创造机会玩,很多中国人就去凑热闹。根本不问这个节日有什么来历、什么意义。一到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狂欢节、复活节、感恩节……不少中国人比外国人更倾情,更疯狂,更通宵达旦,更奋不顾身,不少人已经成了洋节的节奴,你说蠢不蠢?
还有那些猫奴狗奴宠物奴。他们和朋友在一起,不是交流工作经验、切磋家庭建设、谈论世道人心,而是汇报自家的猫们狗们的生活状况,交流发生在猫狗身上的奇闻趣事。没有故事的,挖空心思也要编造一点。好让大家乐乐。他们每天下班,不是亲配偶、亲孩子,而是向扑上来的狗们猫们伸出双手,还万般亲热地呼唤:“宝贝。妈妈(爸爸)抱抱你。”每天上街,给人买吃的要反复砍价,省了又省,给猫狗等宠物买吃的半点都不小气。路边讨饭的人把手伸痛了,也舍不得给一毛,给猫狗买吃买穿,花多少钱都不心痛。乡下亲戚来家睡一晚,人家一走立马洗净床单被套,猫狗上床与人共眠却从不嫌弃。出差开会为了照顾猫狗,情愿不乘飞机挤火车乘汽车。半路出了车祸,不问人怎样,先看猫狗伤着没有。自己感冒发烧了,硬扛着不去医院,猫狗若打了个喷嚏。就担心它不舒服,急忙抱去看宠物医生……一旦当上了猫狗等宠物的奴隶,日子竟过得连猫狗都不如了。
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轻松一点,非要找那么多狗呀猫呀鸟呀甚至猪呀来“奴”住自己呢?有人说厌恶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漠,尔虞我诈,在这些畜生身上能找到人身上找不到的真情和坦率,尤其欣赏狗对主人的忠诚。可是,狗对主人再忠诚,我们能靠狗来过日子?能指望狗来养家活口、安身立命?能靠狗来建设国家?如果我们把花在狗身上的金钱和精力用到人身上去,不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更有利吗?
另外,我们也应反思一下,狗为什么对主人忠诚,还不是因为我们对它好,给它吃,给它住,哺养了它们。倘若不是你家养的,看看它能对你好吗?不咬你才怪!想想我们对人的态度,真是比对狗苛刻。譬如我们养育儿女,就希望他一定要读好书,然后考上大学,还要是重点;参加工作首先要占到一个有钱有权的岗位,即使当不了大官,也要争取弄回大把的钞票……这些要求,你会加诸于狗吗?
既然我们对待人远比对待狗苛刻,怎能怨恨人情冷漠,怎能责怪人间没有真情呢?我们在责怪别人时,应该认真反思自己,我们对待自己的同类是否真诚无私了?
我们许多人之所以对狗亲热对人冷淡,喜狗而厌人,不过是因为狗对主子惟命是从,绝对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这便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性,正与它的主人以及一切“奴”们的秉性吻合。拒绝独立性,不喜欢自由意志,崇尚盲目跟从,正是这些人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观正在向社会各领域蔓延。比如一些单位领导在用人问题上就喜欢惟命是从的奴才,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是立志成才,而是立志成奴,不是向人才学习,而是向奴才学习。这是很可悲的。这种唯奴是取的用人观,别指望能干好事情。
凡事均得有个度,即便是喜欢顺从,也要有个底线。有个例子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二次大战时,美国驻菲律宾的总统军事顾问麦克阿瑟手下有个叫艾森豪威尔的将官要求调走,麦克阿瑟开始舍不得他走,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麦克阿瑟的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不以军人的命令留住他,麦克阿瑟袒露了自己的用人观:“艾森豪威尔是个人才,却不是奴才——我既要人才,也要奴才。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最好是人才兼奴才。”在现实生活中,才气和奴气兼备的人不多,但麦克阿瑟的用人观为我们如何限制奴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见识才干,光有奴气而无本事,貌似好用,其实是最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