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09-05-07刘彩权
刘彩权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论述了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并就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教学改革;高中化学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一直是依赖教师的灌输,背很多的化学公式,做数不清的习题,与教师共同研究奇形怪状的文字游戏,问题的真正答案反而置之脑后,乏人问津.教育的自身的僵化和单一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化发展.因此,只有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要进行分析、综合、推理与判断等思维活动,这样才能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化学,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可用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环节和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智力、方法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任务时,所引起的那种智力困窘状况.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总之,教师要积极寻找与化学相关的背景材料,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大有用武之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常用的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方法有:第一,教会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猜想与假设.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同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为假设.通过类比由已知知识推理未知结果是最普通的科学探究方式,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科学探究方式.第二,教授学生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提出和建立假设.归纳法就是从特殊和个别事实所蕴含的规律提高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法就是把一般规律、原理运用于特殊个别范围内,以验证规律与原理的适用性.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第三,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提出和建立假设.分类方法即依据化学现象和资料的某些重要特征,分析整理归类形成假设,进行类别假设的验证.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在课堂学习开始时,先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下引发探究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都开始探究活动,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参与非常重要,教师要对意见分歧较大的小组给予点拨,对出现知识错误的小组进行更正.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公布自己探究结果,教师进行点评,然后组织学生对本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反思评价.
实施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特点、性格特点、等等,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考虑进去男女比例等因素,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每个小组成员以四到五人为宜,在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相互争论与讨论,最后取得小组的探究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使探究能力的各个要素都得到发展.
三、结论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是一项培养未来具有原创精神的科学家的教育系统工程,是一个关乎个人全面发展和国家复兴的课题,是整个教育界都在力图解决的课题.化学的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不只是告诉学生几个化学公式,几道化学试题的演算技巧,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其探索化学真正意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春英.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
2.聂姣平.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策略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8-59.
3.冯永洁.实践建构主义理念,革新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
4.黄洁玲.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广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