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病例426例分析临床与病理
2009-05-06年丰
年 丰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探讨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各种因素,为临床的妇女妊娠围产期的预防保健工作,减少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锦州某医院1997年至2007年0~7 d 426例死亡新生儿,结合临床与尸解病理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结果 426例死亡病例中,死胎55例,占12.91%;出生后1~48 h 308例,占72.3%;3~7 d 63例,占14.79%。肺部疾病216例,占总数50.70%;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2例,占23.94%。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行胎盘活检251例,发现202例胎盘及胎膜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胎盘活检总数的80.47%。结论 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窒息、羊水吸入性肺炎是死亡率增高的重要相关因素,地中海贫血、病毒感染也促使死亡率增高。
【关键词】 新生儿死亡;早产;临床分析;病理分析
新生儿死亡率是一个地域的生活规律及环境,妇幼保健和医疗水平的反应,探究其死因是提高围产医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特点及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本研究对锦州市某医院1997-2007年具有明确死因的426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市户口在本医院就诊的1997-2007年所有死亡新生儿为统计对象。
1.2 方法 对病历记载有明确死因,进行分类统计,特别注意病理诊断的,共计426例。
2 结果
2.1 新生儿死亡概况 1997年至2007年本院0~7 d死亡总数502例,由于家属等一些因素没有确切诊断死因的76例,其余426例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按死亡时间统计:死胎55例,占12.91%;出生后1~48 h死亡308例,占72.3%;3~7天死亡63例,占14.79%。按病理诊断统计:肺部疾病216例,占总数50.70%;其中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149例,占34.98%。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2例,占23.94%。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
2.2 行胎盘活检251例,发现202例胎盘及胎膜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胎盘活检总数的80.47%,说明胎盘并病变与婴儿死亡有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新生儿死亡率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素[1],是21世纪影响儿童生命质量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2 新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第一位,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35.79%,可以发生在任何1 d内,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孕妇防护,避免早产,降低早产发生是关键,一旦有早产先兆,应到有温、输液泵等抢救早产儿设备的医院分娩,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基层医院也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早产儿的存活提供更大可能。
3.3 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普遍推广,新生儿儿窒息数已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数也明显降低,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2]很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
3.4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死亡中仍占很大比例,特别在晚期新生儿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做好新生儿在家中的护理、预防感染,做好保温,防治硬肿,加强哺乳知识培训,减少呛奶引起的肺炎。
3.5 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各种神经管畸形、唇腭裂、消化道畸形等等在新生儿死亡中占相当比例,家长一般情况不能接受先天残疾的孩子,因此拒绝喂养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放射线物质,预防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先天遗传倾向的做孕期检查,如唐氏综合征,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同时,配合B超筛查畸形及完善系统产前检查。总之,减少各种畸形孩子的出生,对个人及国家都很重要。
3.6 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说明地域差别也很显著,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贫困地区及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硬肿症仍较普遍,轻者经保温,改善微循环能够痊愈,重者容易并发感染,死亡率仍很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3.7 新生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占主要部分,为53.55%。做好围产期保健显得至关重要[3],特别是出生3 d内要做好特殊监护,男婴的生存能力相对来说较脆弱,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死亡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因天气寒冷、硬肿、低体温、肺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死亡风险。可以看出保温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有病到医院接受治疗,但也有少部分死于家中和途中,不除外有些放弃治疗的可能[4],同时也说明仍有部分患者看不起病或者不会观察病情,不能及时就诊,医疗保健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徐美好,梁敬荣,林艳梅.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及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9(1):62-65.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3] 张美文,刘一辉,黄晓碧.1083例住院分娩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09-210.
[4] 邵立鸿,符灵素,糜丽珍.9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02,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