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
2009-05-06韦重晴
韦重晴
进入21世纪,随着学习理论、系统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科学迅速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随后日益重视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教师也愈加重视教学设计。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要明确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
目前,有的教师区别不清教学设计和备课,甚至将教学设计简单理解为写教案。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但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传统的备课中多数教师依照教材和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教法,实施教学,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当代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我们过去所写的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是不全面的。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理念
1. 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的是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这三方面来阐述的。新课改的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后思想感情的变化,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三大任务”外,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目标设计。
2. 教学实施的设计要注重过程性
历史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再到对历史现象思考,找到历史发展规律和特征,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历史是鲜活的,绝不是一个个僵死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去体验历史,感知历史,研究历史。
3. 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是灵活的、开放的
课改新理念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时间和空间上应该是开放的。如利用多媒体或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在课上和课下研究历史问题,将教室座位重排或把教室简单布置成某个历史场景,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等。在教学组织上还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必要时也可与学生共同设计。
三、 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首先,历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对新授课课型可采取导入新课、课文探究、自我测评、课文总结、课外活动等过程,对活动课则可在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与总结等几方面进行设计。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即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后知识间广泛联系。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如将历史和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综合。此外,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得过高、过空。在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简单地陈述教师该做什么,而应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态度等。教师要在学生学习开始时向学生出示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其次,教学实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初中生可多用讲解、谈话、探究、体验等方法,高中则可多用讨论、研究、发现等方法。比如,同样学习西安事变,初高中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班级的人数、时间的安排等因素。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在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统筹规划,真正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
(安龙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