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同素异序双音词研究
2009-05-05曹小云
曹小云
摘 要:《唐律疏议》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共有45组同素异序双音词。从语法分布看,动词最多,有 25组;从词义分布看,意义完全相同的占绝大所数,有38组;从发展变化看,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一种词形占一半以上,达24组;从历时 分析看,多为历时产生,有23组。
关键词:《唐律疏议》;词语;同素异序词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4-0055-06
Study on the double-syllable words of same morpheme and different order in Annotation and Critique onTang Dynasty Law
CAO Xiao-yun1,2 (1.Department of Chinese,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61,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Abstract:Annotation and Critique on Tang Dynasty Law is a valuable language material in the study of Tangwords,in which there are 45 groups of double-syllable words of same morpheme and different order.In terms of grammardistribution,verbs are most in number with 25 groups;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of word meaning,the majority of the words are identicalin meaning with 38 groups;in term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only one word form is preserved in modern Chinese,with 24groups,about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in terms of diachronic analysis,most words were born diachronically with 23 groups.
Key words:Annotation and Critique on Tang Dynasty Law;words;double-syllable words of same morphemeand different order
所谓同素反序双音词,即指两个相同词素相反词序构造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词。这类词大多属于并列结构。这类同素反序双音词反 映了两个同义语素结合初期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1]。这类词出现很早,先秦文献中已见用例[2-3]。关于这类词的研究 起步也比较早,清代学者陆敬安在其《冷庐杂识》中曾立“倒句倒字”一条加以列举。他指出:“《汉书》又多倒字,如妃后、子父、论议、 失得、贵富、旧故、病利、病疾、并兼、悦喜、苦勤、惧震、柔宽、思心、候伺、激诡、讳忌、稿草之类是也。”[4]迄今为止, 学术界已经对同素异序双音词开展了许多研究,涉及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定义、成因、语法语义差异和专书同素异序词研究等方面,产生了 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有些问题已经取得了共识,如同素异序双音词的特征有:1.属于联合式复合词中的一种,构成复合词的两个 语素顺序可以互调;2.构成同素异序双音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3.构成同素异序双音词的两个语素词性大致相同;4.经过发展,同 素异序双音词,有的长期并存,形成一组同义词;有的则消失一个,只保留一个。有些问题一时还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如同素异序双音 词的形成原因,目前大致有如下几说:一是平仄押韵的需要产生了同素异序词[5],二是方言产生了同素异序词[6]406- 411,三是构词之初语素的不稳定性产生了同素异序词,四是颠倒词序构造新词说[7-8],五是汉语词序的灵活性和巧合 [9],六是综合因素,杨奔在《汉语同素反序词源流初探》一文中,把同素异序双音词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七点:1.汉民族思维 特点的因素;2.汉语构词法的因素;3.诗歌等韵文叶韵的因素;4.语言修辞的需要;5.方言分歧的因素;6.口语与书面语存在的距离;7.造 词过程中偶合的因素[10]。
我们认为,同素异序双音词的成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其占主导因素的应该是汉语词序灵活性和语素结合初期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语 言使用、发展的过程中,一组同素异序双音词中的某一个消失或极少使用了,其原因主要是声调顺序和意义差别。声调顺序是双音词在人 们口头应用中依照习惯确定的,符合调序则顺口,否则拗口。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并列式双音词两字的声调顺序是该词的字序趋于稳定的 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的次序为调序。从同素异序双音词的发展来看,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古 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问题,已有郑奠[11]、曹先擢[6]406-411、陈爱文和于平[12]、 敏春芳[13]、万献初[14]等先生专文讨论过,此不赘述。意义差别对联合式同素异序双音词字序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人们在选择字序时,习惯上是尊者在前、卑者在后;通指在前,专指在后;吉、正、好之义的词在前,凶、反、坏之义的词在后,等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汉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等因素[15-16]。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全书凡三十卷,约二十四万字。内容主要包括“律文”与“律疏”两部分。律文部分至迟完成 于永徽二年(651),律疏始撰于永徽三年,永徽四年颁行。《唐律疏议》编定后,武后、中宗、玄宗等朝曾对其个别内容和个别文字又做 过一些增改、修订等工作。
《唐律疏议》不仅是法制语言之渊数,也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共有45组同素异序双音词。本文从语法分布、词义分布、 发展变化和历时分析几个方面,对《唐律疏议》的同素异序双音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工作用书为中华书局1996年版刘俊文《唐律疏议笺 解》,例句括号中数字表示该书的卷数和条数。
一、《唐律疏议》同素异序双音词概貌及时代层次
《唐律疏议》中共有同素异序双音词45组(以下按首字音序排列)。
[报告3][告报4](词目后数字表示该词在《唐律疏议》出现的次数。下同。)报告,告知。《驿使稽程》(10/123):“谓是征讨、 掩袭、报告外境消息及告贼之类……谓稽迟废阙经略、掩袭、告报之类。”
[长官68][官长32]《名例》(1/6):“官长者,依令:‘诸司尚书,同长官之例。”《州县不觉脱漏增减》(12/152):“不觉脱漏增 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两词词义有所不同。“长官”,指上级官员、众官之长,唐代多指县令。《唐律释文?贼盗》:“长官者,即县官 也。”“官长”,指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二词也有相同之处,构成一组同义词。《国语•齐语六》:“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选其官 之贤者而复用之。”韦昭注:“官长,长官也。”
[陈首5][首陈4]自己供认所犯罪行。均为唐代新词。《犯罪皆经所在官司首》(24/353):“诸犯罪欲自陈首者,皆经所在官司申牒 ,军府之官不得辄受。”《犯罪未发自首》(5/37):“谋杀虽已首陈,须科‘不尽之罪。”李复言《续玄怪录•苏州客》:“阴冥吏严,不得陈 首,藉君为邮送之耳。”《旧唐书•杨慎矜传》:“若至温汤,即求首陈不可得矣。”《大词典》未收录“首陈”。
[城戍11][戍城4]《缘边城戍不觉奸人出入》(8/89):“诸缘边城戍,有外奸内入,谓非众成师旅者。”《越州镇戍等城垣》(8/81): “诸越州、镇、戍城及武库垣,徒一年。”“城戍”,犹城堡。“戍城”,指边城。《逸周书•大匡》:“滞不转留,戍城不留。”朱右曾校释:“戍 城,边城。”
[出入78][入出9]《夜禁宫殿出入》(7/72):“皆不得夜出入。”《称反坐罪之》(6/53):“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 又同篇:“译人诈伪致罪,有出入者,与同罪。”《阑入庙社及山陵兆域门》(7/58):“皆置宿卫防守,应入出者悉有名籍。”“出入”,共出 现78例。其中10例是普通语词,义为“进出”,如第一例。10例是“增减”之义,如第二例。60例是法制术语,指执法者或执法部门徇情枉法 ,不凭法律条文,不按事实断案,随意增加或减少罪人的罪行,如第三例;《大词典》未收录这一义项。
[触犯1][犯触1]冒犯,冲撞。《上书奏事犯讳》(10/115):“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畜产抵蹋啮人》(15/207):“无故谓 故自犯触。”
[盗窃2][窃盗86]偷窃。《共犯罪造意为首》(5/42):“侵谓盗窃财物。”《名例》(6/45):“强盗并从窃盗者”
[等差4][差等2]次第,等级。《相冒合户》(12/161):“律、令所荫,各有等差。”《一家三人支解人》(17/259):“不可别为差 等。”《唐律释文》:“等差,犹次第也。”[放免17][免放1]释放,赦免。《造畜蛊毒》(18/262):“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无家口同流者,放免。”《犯时未老疾》( 4/31):“数既不满,并宜免放。”
[负债4][债负1]《负债强牵财物》(26/399):“诸负债不告官司,而强牵财物,过本契者,坐赃论。《疏》议曰:谓公私债负,违 契不偿,应牵掣者,皆告官司听断。”负债,欠人钱财。债负,债务。《大词典》:“债负:1.指借债或放债。唐韩愈《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 等状》……2.指所欠的债。《儒林外史》第九回:……”《大词典》分为两个义项,未妥。其实“借债或放债”和“所欠的债”是一回事,只是从 不同角度的说法而已。“债负“就是债务,《大词典》所释未达一间。敦煌文献S1475背《未年上部落百姓安环清卖地契》:ァ拔茨晔月三 日,上部落百姓安环清为突田债负,不办输纳,今将前件地出买(卖)与同部落人武国子。”北乃76号《甲辰年洪池乡百姓安员进卖地契》 :“责(债)负深广,无物填还。”二例中“债负”均为名词“债务”之义。
[告言22][言告8]告发,诉讼。《以赦前事相告言》(24/354):“此是赦前之罪,并不许言告。”《更犯》(4/29):“已发者,谓 已被告言。”《集韵•愿韵》:“言,讼也。”“告”“言”同义复用成词,《大词典》首见书证为《元典章新集》,过迟,已见于《史记•魏其武安 侯列传》。
[割配2][配割2]分派。《已配仗卫辄回改》(7/70):“若不依职掌次第,擅配割及别驱使者,罪亦如之。《疏》议曰:……割配于 职掌之所,各依仗卫次第坐立。”“配割”是唐代新词,《北齐书•唐邕传》:“属周师来寇,丞相高阿那肱率兵赴援,邕配割不甚从允,因此 有隙。”
[荐飨1][飨荐4]祭献。《盗大祀神御物》(19/270):“若飨荐之具已馔呈者。”又同篇:“谓神前饮食荐飨已了。”
[皆悉3][悉皆2]尽,全都。《罪人拒捕》(28/452):“皆悉勿论。”《老小及疾有犯》(4/30):“悉皆不坐。”
[街巷2][巷街4]街道里巷。《街巷人众中走车马》(26/392):“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侵巷街阡陌》(26/404):“诸侵巷街 、阡陌者,杖七十。”“巷街”,已见于《墨子?号令》,《大词典》未收。
[境外1][外境1]国境以外的地区。《驿使以书寄人》(10/124):“报告征讨、掩袭、救援及境外消息之类。”《驿使稽程》 (10/123):“《疏》议曰:‘军务要速,谓是征讨、掩袭、报告外境消息及告贼之类……。”“境外”,已见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大词典》未收录。
[勘检5][检勘2]检验考核。均为唐代新词。《拷囚不得过三度》(29/477):“仍长官以下,并亲自检勘,知无他故,具为文案。若 长官等不即勘检者,杖六十。”“勘检”,《大词典》未收录。《全唐文》卷九百七十《重给告身事例奏》:“如是伪朝授官,勘检不虚,即与 出给公验,便同告身例处分者。”
[疗救1][救疗5]救治。《丁防官奴婢病不救疗》(26/396):“主司不为请给医药救疗者,笞四十。”《养疗羸病畜产不如法》 (15/198):“留付随近州县养饲疗救,粟草及药官给。”
[漏刻1][刻漏1]古代的定时器,即漏壶。《死囚覆奏报决》(30/497):“在外既无漏刻,但取日周时为限。”《夜无故入人家》 (18/269):“依刻漏法:昼漏尽为夜,夜漏尽为昼。”
[配流24][流配15]把犯人发配到边远地方。均为唐代新词。《应议请减(赎章)》(2/11):“各不得减赎,除名、配流如法。除名 者,免居作。即本罪不应流配而特配者,虽无官品,亦免居作。”唐张族鸟《朝 野佥载》卷一:“免死配流。”
[漂流2][流漂2]《失时不修堤防》(27/424):“注云‘谓水流漂害于人,谓由不修理堤防,而损害人家及行旅被水漂流,而致死伤 者。”两词不同义。“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有“漂走”之义。“流漂”,是水流四溢、泛滥之义。
[请求17][求请2]以私相求。《有所请求》(11/135):“诸有所请求者,笞五十。”《受人财为请求》(11/136):“取者虽是诈欺 ,与人终是求请,其赃亦合追没。““求请”,已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大词典》未收录。
[囚徒7][徒囚13]囚犯。《奉使部送雇寄人》(11/133):“部送官物及囚徒、畜产之属。”《囚不得告举他事》(24/352):“即流 囚在道,徒囚在役。”
[失错12][错失6]错误,差错。《公事失错自觉举》(4/41):“公事失错。”《同职犯公坐》(5/40):“若省司下符向州错失,州 司不觉,州司所由首减省司所由首二等。”“失错”,唐代新词。《周礼•春官•大史》贾公彦疏:“恐事有失错,物有不供故也。”
[实情2][情实1]实情,真相。《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25/387):“证人不吐情实。”《官当》(2/17):“方便不吐实情。”
[使役1][役使18]使用,驱使。《诈自复除》(25/380):“诈疾病,以避使役、求假之类,杖一百。”《以赃入罪》(4/33):“庸 ,谓私役使所监临及借车马之属。”
[事情1][情事1]实情,事实。《道路行人不助捕》(28/454):“情事急速,亦各无罪。”《同职犯公坐》(5/40):“谓脱错文字, 增减事情,辞状隐微,案覆难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