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木香龙顺成
2009-05-05王剑
王 剑
流连于在龙顺成的经年木香中,所感受的不只是传承百年的精致工艺,更有浓浓的京味与关于这座城市的传奇。
1月,北京。
天空蓝得近乎发紫,太阳似乎没有温度,但光线依然刺眼。没有云,只有风呜呜地吹着。
但外来的游客们依然兴致勃勃,故宫、天坛、长城这些“传统项目”之外,他们热衷于钻进挂着厚厚布帘子的三轮车,钻进老北京的胡同里,看看那些青砖黑瓦和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或者,还能和那些揣着收音机放着小曲儿地道老北京一起,包上一顿饺子,听上一场相声,感受下地道的京味生活。
如果有心,他们会发现座下被主人引以为豪的明清风格的硬木桌椅,尽管历经岁月变迁,但却历久弥新,依然坚固而富有光泽。细细观察,还会被这些家具上精致的雕刻工艺,那些立体的镂空结构,繁复而又精美。慢品之下,或许还能闻到一丝经年的木香之味……
这些让人惊叹的桌椅,很可能就来自于龙顺成。
龙顺成,百年牢
北京,明清两代的皇城,当时在宫内设有专门制造宫廷家具的机构,明代叫做“御用监”,清代称为“造办处”。集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京作”硬木家具的技艺,也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成为与“苏作”、“广作”齐名的中国硬木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然则世事变迁,到了后来,造办处的活计日渐减少,宫中的师傅们逐渐流落民间,他们中的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城东南角的“鲁班馆”周围,开办木器作坊养家糊口。
在这一群人当中,有一个王姓木匠在清同治初年(1862年),开办了一个小木材厂,专门制作桌椅柜箱等家具,取名为“龙顺”,他将宫廷风格的硬木家具融于民间。后来又吸收吴、傅两家入股,“龙顺”也被改名为“龙顺成”。
这就是今日龙顺成家具的发端,正如所有的经典都有自己的传奇,在龙顺成的历史上,也不乏充满戏剧色彩的故事。话说一次北京前门外一家饭馆里顾客因小事而争执,先只是口舌之争,后来就拳脚相加。一场飞沙走石的“恶战”过后,店家叫苦不迭,触目只见破桌烂椅。可细心的人却发现,在这一堆破烂家具中,却有几件家具只是漆面有些受损,结构却完好无损。
这些在“恶战”中幸存下来的桌椅上,都有“龙顺成”的标签。
一时,龙顺成名声大振。“龙顺成,百年牢”的名号传遍了北京城,当时,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以拥有龙顺成的家具为荣。
“即使把龙顺成的家具从房顶滚摔下,它也不太可能会散架。”正是这样妇孺皆知的口碑,才使龙顺成的牌子一直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了一家百年老店。140多年过后,昔日王木匠开设的小小木器坊已经演变成为了今天的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走进永定门外的龙顺成精品展示厅,依然能闻到那股经年木香。这座三层小楼已有些年头,但内部却布置得整洁而有序。走进古色古香的展示大厅,仿若又回到了往昔的岁月,盖碗茶、灯笼、四平八稳的太师椅……悠远的岁月就这样铺陈蔓延开来。用紫檀木、花梨木、红酸枝等名贵木材制成的桌椅、柜子、博古架无一例外都秉承了传统的典雅和庄重。广泛使用祥瑞题材,装饰龙凤纹样的木工雕刻技艺细致入微得让人赞叹。细细地抚摸家具的表面,除去平滑如水的感觉,更有一种舒服的木质的触感。很显然,虽然最初的创办者早已逝去,但老字号的工艺、技术和诚信求精的心都代代传承了下来。
传承百年的经典工艺
龙顺成的传奇在一个多世纪来一直延续着,今天,颐和园延赏斋的仿“清代乾隆九屏风”、香山勤政殿的仿“清代朝服雕龙柜”,全聚德帝王厅里的屏风和宝座……都出自龙顺成的能工巧匠之手。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北海团城乃至中国驻外的多个使馆里,都能看到龙顺成制作的硬木家具。而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龙顺成(当时称北京市硬木家具厂)制作的大批硬木家具,尤其是“三线绣墩”、“如意绣墩”、“五腿花台”等产品,就已远销至欧洲、东南亚和美洲。
时至今日,龙顺成的师傅们依然秉承着传统,在家具的腿部不显眼处打上“龙顺成”的字样,作为永久的标记。而在硬木家具制作的每道工序中,也均印有自己不同的记号——这既是责任到人,也是这些能工巧匠们骄傲与自信的象征。
无论在什么年代,精工细作,集设计、制材、木工、雕刻、烫蜡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的“京作”都是品质与尊贵的象征。名贵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准确无误的比例感,坚固耐用的榫卯结构,以及传统典雅的线条和生动的雕刻,再配以精致的铜饰件以及岁月久远所带来的特有光泽,使整件家具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堪称是一件上佳的艺术品。而且紫檀木、黄花梨木这样名贵木材的使用,使得龙顺成家具身家不菲,甚至能达到数十万元之巨——自然也是极具收藏价值。
今天的龙顺成依然采用传统的技法传承着“京作”硬木家具的传奇,老师傅们精心控制着每一道制作工序。懂行的人都知道,老师傅们对技艺的精准把握以及丰富经验就是家具品质的保证。这可以看做是某种继承,在以往,龙顺成无论是大件还是小件的产品都必须经过老师傅的检验,他们一拉一摔,从拉摔的声音就知道产品是否合格,这样的功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修得。在带我们参观制作车间的过程中,有着近40年传统家具制作经验的孙树坤师傅让我们见识了这一点,正说话间,只见他忽然不语,走到一张加工中的木桌面前,伸手一抚,随即便叫来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指点一二,工人便开始重新加工。
“即使按照最快最省的时间计算,从下料算起,制成一套硬木家具至少也得4个月的时间。”在龙顺成的厂部大院,孙师傅指着所有堆积的木料这样说道。今天龙顺成所有的原材料都是从东南亚等地进口的,制成板材后得在板棚下自然风干2~3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然后再进烘干房进行30天的烘干,而针对每种木材不同的材质特性,烘干的温度也有严格的控制,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木工与雕刻可以说是整个硬木家具耗时最长的部分,尤其是雕刻,“京作”硬木家具的花纹雕饰一向以细腻繁复而闻名,吸收了夏商周三代古铜器和汉代石刻艺术的精髓。“除起底用机器外,细节的部分都是纯手工制作,2厘米深的花活,得一点一点手工掏出层次来。”孙师傅随机地拿起一块一米多长的木柜上的花纹板材,“这样的一块复杂一些的板子,起码得花上16天的时间才能刻好。”孙师傅说,在有复杂雕刻硬木家具制作过程中,木工、
雕活甚至会占到整个制作过程60%的时间。
神妙的烫蜡与榫卯
龙顺成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已在2007年相继入选北京市崇文区级和北京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更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其中最为神妙的部分莫过于独特的榫卯结构和被称为“京作”家具绝活儿的烫蜡工艺。
“榫卯结构非常坚固,而且它本身就是家具部件的连体,和家具材质一致,浑然一体。”榫卯结构是中式古典家具结构上区别于西方家具的特点之一,两块平板直角相接,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这就是燕尾榫。榫与卯的结合,也是木件之间的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它可以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譬如将一根竖枨和横枨组合成“T”形,通过榫卯结构则不会产生扭曲,而如果要是用金属物件来结合,一则金属会出现锈蚀,二是很容易出现扭曲。现在一些家具厂家为了,在家具连接处只是加一道木销链接,甚至只是用粘合剂拼合,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很可能开裂。而燕尾榫卯的结构,则将家具的各部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实牢固的整体。龙顺成“百年牢”的名号,也是由此得来。
如果说榫卯结构是龙顺成家具的基础的话,烫蜡工艺就是精致与独到的体现。所谓烫蜡,是指在硬木家具制作完成以后,用含蜡在95%以上的蜜蜡块,溶化涂在家具表层,一边烘烤加热一边用布捲不断抹擦,将蜡涂抹均匀。烫蜡后的家具,仍需用洁净的白布折叠成硬布捲在家具表层用力抹擦,使之生热,将蜡溶渗到木丝棕眼内,然后再将家具表层的浮蜡拭净,继续抹擦打光,使家具表层光亮洁净。
“‘蜡活可以说是龙顺成的一项绝技。烫蜡健康、环保而且自然,蜡渗进了木材内,不仅可以很好的保护木材而且会使家具越用越亮。”孙师傅说,烫蜡工艺不但很好地表现出木材自身的美感觉,而其也让家具适应北方地区干燥的气候条件。
“京作”需要“精做”,百年龙顺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历史,从王木匠的“龙顺”作坊到现在的龙顺成中式家具厂,这里已成为了“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最集中的地方。流连于在龙顺成的经年木香中,让人感叹的不只是技艺与工艺的精妙,更是一段流传百年的继承与传奇。这一份来自于历史和手工的温暖,是现代家具所不曾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