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初探
2009-05-05罗存华
罗存华
一、调整教材内容
信息课的教材是由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和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课内容按部就班的话,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如果稍加改善,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好转。
例如:在教学Windows带的“画图”程序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使用电脑画图,学生对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珍惜,不舍得因为关闭画图程序而失去它们。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把后面的教学内容,保存文件及调出文件放到这里来讲,理应会满足他们的需求,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会更高。
二、精彩的导入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导入方法。如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展示作品导入、复习导入等等。对学生而言,成功的导入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教师而言,成功的导入来自于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使老师更好地把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导入的方法。教师利用自身熟练的指法,演示打“敌机”的游戏。学生见了特别感兴趣,都想自己试一试,可是指法不熟的他们根本打不到“敌机”,从而激发了练习指法的欲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1、设置任务,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先提出总目标,再提出分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
2、任务驱动,达成训练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由教师巧妙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实例。
在讲WORD的“复制、剪切”时,给学生的任务是:打开桌面中的“练习”文档,在文档中出现两首一样的诗。对两首诗分别进行“复制、粘贴”,“剪切、粘贴”操作。思考两种操作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别可以利用这两种操作做一些什么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总结发言。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的结论和体会,课堂后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任务
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学习背景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同样也要有所区别,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任务。
例如:在教学制作表格时,我是这样布置任务的: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插入表格操作,并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天气预报内容(本任务针对全体学生,偏重于中下等水平学生)。完成上一任务后,适当调整表格的列宽,使表格显得更整齐(主要针对中上等水平的学生)。设置表格的属性(针对优秀学生)。
4、先学后教,逐步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驱动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教师上课不再提出教学任务,而是由学生先快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脉络,自己找出本节课任务,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找到的任务去完成学习,疑难点教师随时加以指导,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及时总结与反思
每一节课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一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果我们把成功之处及时地进行总结,那么就是我们宝贵的教学经验。把不足归纳起来,认真的加以分析并针对它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使我们又有新的提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学的实践,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且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