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09-05-05孙友孙广智
孙 友 孙广智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巧妙激趣,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如果教师能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抓住重点;表扬激励;亲身经历;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116-0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把课堂教学比作行船,那么兴趣恰如风帆,学生只有兴趣盎然,教学活动才能一帆风顺。如果教师能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情境有助于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位语文教师讲读《匆匆》时,她先展示自己从幼小到现在不同阶段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光阴似箭、时光易逝,接着她采用配乐朗读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内容《打电话》,此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和实践性。通过此项训练,使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并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流,做到说话简捷明了、有礼貌。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地创设情境,并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大胆实践,自主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课的内容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同样多》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切入: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仔细一瞧。原来是小猪正在帮小兔盖新房,它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还准备了水果招待客人。学生们被故事吸引了,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数一数,得出了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诱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中开始。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要求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此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再如,在教学“j、q、x”相拼的规则时,除了借助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外,还可设计动画——U戴了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两点,看到“j、q、x”走过来,他就脱帽敬礼,教师让学生亲自用鼠标演示,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个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在他们的笑声中就牢牢地记住了。
三、抓住重点,培养兴趣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篇幅短,结构简单,反复出现的句子、段落较多。教师要善于抓主线、抓关键。将学生短暂的有限注意时间,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思在重点处,悟在关键处,读在动情处。教师可以设计“举一反三”,将学生带人文本,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品味、运用和积累。
例如:教学第三册《酸的甜的》一文。此文由八个自然段。八幅图组成。如果一段一段按顺序看、读,势必使学生越学越无趣。教学时,可从课题人手,以拟人的口吻问学生:“我是葡萄姐妹,小动物们有的说我酸,有的说我甜,快快拿起书,看看谁说我酸,谁说我甜?”学生就会一下子进入课文,马上把目光锁定在难点段第一自然段,重点段第八自然段上。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与课文对话。至于其它六个自然段可用一两个关键问题涵盖全文。这样处理教材,高效、实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除多位数,除数不是整十数”的内容时是这样的做的:出示主题图后,引出例题——王老师去书店买了21本《作文选》,付给售货员84元。(1)一本作文选多少元?(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本的词典还能买几本?这个内容是在:两位数除多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已知条件等繁琐的分析上,因为例题是一道简单的一步计算除法题,列式非常简单。所以他让学生读完题后直接列出了算式84÷21,接着把重点放在了算法上,也就是试商的方法上。他让学生分组讨论,算式中的21不是整十数,不能直接用口算试商,怎么办?学生讨论得很热烈。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了试商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了196÷39的算法,他们感到很欣喜,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种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至关重要。
四、表扬激励,增强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发自内心的微笑,多一些善意的评价,多一些鼓励。哪怕一句“你真棒”,“你的观点很独特”等评价,学生都将终生难忘,增强学习的兴趣。但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这方面特别吝啬,不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比如一个学困生举手发言,本来答得非常好,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及时表扬、鼓励他。增强他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可教师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声:“坐下吧!”至使这名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显然教师把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了。在这方面有的教师做得就很好。凡是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教师,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很强。
例如,教学分类时,有的学生把铅笔按颜色分,有的学生按长短分,还有的按用了的和没用的分。等等。不管按什么方法分,是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结果,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时学生内心的喜悦之情就会溢于言表,兴趣倍增,也更加注意听讲了。
五、亲身经历,体验兴趣
文前贵有导,导中贵有趣,激趣方能活思。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它能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写作。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写作的环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活动之前布置习作任务,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教师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学生的爱好,运用迁移的规律,将学生的兴趣迁移,以一种爱好培养另一种爱好。如有的同学爱打乒乓球,教师就应指导他们观察每一个人不同的打法,发球动作,接球姿势,看球人的神态,然后要求他们写一篇以打乒乓球为题材的作文。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及时加以指导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希望,树立自信,产生兴趣。
六、巧设习题、延续兴趣
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做练习时,教师应精心安排。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先写出时间,然后组织竞赛,拨出时间,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最后做游戏,让学生用手做出动作,其他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间。使学生们再次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甘罗》这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了解之后。她设计了学生演课本剧的环节,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到前面去表演,一展自己的表演天赋。最后她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给课文续写结尾。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大家都展开丰富的联想,续写了各不相同、妙趣横生又符合实际的结尾。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对学习知识便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感到晦涩难懂,而是充满好奇,充满情趣的。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引趣”的功夫,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扬起兴趣的风帆,师生才能共同步人教育成功的理想彼岸。
责任编辑星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