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动漫作品
2009-05-04谭政
谭 政
社会主义新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的高度发展历程中,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动漫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及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现阶段得到了政府、企业、学校、大众的广泛关注和不同程度支持,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繁荣积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现象。
对于现阶段这个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势态,已经与过去的发展情况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并带来广泛的影响力。2001年全国有30多所动画院校,2005年有171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到2008年已经有400多所。7年内翻10番有多。每年的增长率高达170%。目前全国已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截至2005年,全国有关动漫和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4万人,在校学生46.6万人。全国范围内由各部委和各省市命名的动漫产业园和基地就有30余个,全国与动漫有关的机构达到5473家。2006年全国动漫产业总体规模已达140.7亿元,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已超过8万分钟。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动漫行业的欣欣向荣。
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讲,中国观众的参与度却没有那么热情。青少年多半在网络上搜索日本动画片和视频地址以及日本漫画连载网站来观看、阅读(因为广电总局的审批制度,已经无法在电视上观看)。各大动漫网站、论坛、BBS都不约而同地关注着人气日本动漫作品的更新与相关讨论。各种动漫节、COSPLAY、动漫周边产品等,都充斥着日本的动漫形象和相应的品牌效应。这让人不禁要问,经过如火如荼的动漫产业“运动”,我们优秀的原创动漫作品在哪里?我们经典的动漫形象在哪里?我们的为之骄傲的动漫品牌在哪里?
当然,有人会反驳。我们不是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么;我们不是有孙悟空、哪吒、沉香、葫芦娃、黑猫警长么;我们不是有像皮皮鲁鲁西西、蓝猫虹兔这样的动漫品牌么。当然,这些由中国老一代动画人制作的优秀动画作品、塑造的经典动漫形象,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不过,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地去拓展延伸并丰富发展动画的内在与外势。如果,迪斯尼永远只是表现唐老鸭、米老鼠的搞笑情景,而不去创作宫廷斗争、王子复仇的《狮子王》、兄弟情谊的《玩具总动员》,父子情深的《海底总动员》等这样不乏深刻让人回味的经典动画作品;那么,迪斯尼是不可能保持现在动画界的地位的。而当下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可谓后继乏人,海尔兄弟、蓝猫虹兔,大头儿=于小头爸爸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日益丰富的视觉需求与精神需要。即使是这样的动漫作品,在数量上也远远不够中国广大各年龄阶段青少年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影视动画节目的观众目前也在1亿以上,动画节目的需求量一年将达到100万分钟,而2003年国产动画片产量仅2.9万分钟,缺口巨大。2004年,中国2000家省市电视台规定的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是6万分钟。但是,实际上达到电视台播放要求的原创动画片供给量只有2万分钟,还有4万分钟的缺口,几乎是中国动画片年产量的2倍。中国人均动画片拥有量也只有0.0012秒,而日本的人均拥有量是300-480秒。
而我们不光在动画片数量上远远不够,国人对于动画片的大众理解也是与动漫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英语中把漫画分为儿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画)”,在动画界也是同样。所以20、30岁的年轻人看动画片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的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太小,不但国产的动画片只有7岁以下的人才看,连引进的动画片也只是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所以无怪乎当年引进的《灌篮高手》会引起轰动,一些成年人看见《灌篮高手》后甚至惊呼:“居然还有适合高中生看的动画片?”在中国,大众对动画片的概念理解与表达阐述可见一斑。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代表有迪斯尼、华纳等公司。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以细腻、相对真实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应的,定格画面就较多,节奏慢而细腻,韵律火候把握相当到位。吉卜力、GAINAX、SUNRISE、东映等动画公司可作为这方面的代表。
而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像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当今在观看中国动画中7岁以上的观众甚少,而我们可以调侃地称之为“幼稚园动画”。
然而,形成“幼稚园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动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之能事。因此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了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咸宜,如《狮子王》、《埃及王子》、《怪物史莱克》等。
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动画片是一种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它跟电影、电视剧、MV、纪录片等是通过流媒体媒介为平台来表现画面形式和思想内容。仅仅定位用于儿童的娱乐与教化功能。那么太“屈才”了。摆脱这样的误区,需要决策者、制作者、观众读者来共同去搭建对动画片全方位多角度深含义的知识构架,脱离传统动画片的思维惯性。
二、题材陈旧没有深度
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似乎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灰狼和小白兔”、“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蓝猫虹兔”这些作品,而这可能小学二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幼稚的情节、流水线的思维、简单苍白的语言、显而易见的教化,不知道是导演低估了青少年观众的智商,还是我们观众高估了导演的智商。
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喜好)。同时,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文明以及丰富的历史资源可以进行充分挖掘和提炼。在这一点上,日、韩,甚至
美国动漫入,都做了相当多的成功尝试。日本经久不衰的人气动漫《龙狼传》,就是。以中国三国时代为历史背景;韩国经典漫画《龙飞不败》也是以中国古武侠代江湖为特点描绘;更不用说,经常提起的美国迪斯尼动画大片《花木兰》,和最近热映的《功夫熊猫》。
三、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中国官方电视台动画,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画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在一些动画片的场景以及某些角色中出现了三维CG技术,如《蓝猫》,但场景的融合、画面的色彩搭配与构图和谐,仍然让一个不是专业人士的普通观众都难以忍受(因为在这个视觉“爆炸”时代是很方便比较的)。
解决方法:学习借鉴当今动漫发达国家的动画表现技术与视觉表达手法。同时可以将传统优秀的绘画表现技法与当代电脑技术相结合,采用全新的视觉感官效果来表达中国特色的情景画面、突出民族特点,阐述传统意境。
四、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中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K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在国外的“文化侵略”面前显得弱不禁风。国家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市场又没观众的动画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性动画市场。
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要创作出广受欢迎的优秀动漫作品,必须建立健全成熟而良性的动漫市场。如果要想将这样一个动漫市场做大、做强,必须把握好政策的“收”与“放”。所谓“收”就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要收得更紧一些,打击的力度更大一些,要意识到盗版侵权对知本经济和创意经济的巨大破坏性,特别对尚处在产业发展前期的原创动漫画。所谓的“放”,就是在政策上放得更开一些,像税收、贷款、资本通道等不要管得太死,“放水才能养鱼”,在一个产业发展的前期,政府可以是市场的参与者,但在成熟的市场上,一定是企业唱主角。
五、配音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播放的动画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龄,个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龄小于角色的实际年龄,经常可以看见我国配音的外国动画片中的高中生尚未变声(例如月野兔)之类的情况。而无论是“酷哥”还是搞笑专家,在国内都是“干人一声”。港台的配音地方口音较重,但配音的效果与角色本来的年龄、性格差别不大。
解决方法:多方面提高配音演员的素质,可以学习日本,将声优当作明星宣传,既促进了他们的上进心,又使动画片更加正规化。通过各种渠道,与优秀的国外影视、动画公司进行学习和交流,和国内经验丰富的制片厂、电影公司多多沟通,把动画片当作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去表现,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如今的青少年,看的是《死神》、《海贼王》、《火影忍者》;喜欢的是更热血、更深刻、更复杂、更人性、更个性、更惊心动魄,更有精神寄托和情感依靠的动画作品。而幼稚简单内容乏味的国产动、漫画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的内心需求、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认识,不是简单的说教来完成。他们的心智比同时期的我们更成熟一些、接触的社会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动漫人孤芳自赏、固步自守、不恩改进、安于现状,不仅是对中国动漫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会直接导致中国动漫被世界动漫发展的历史洪流所淘汰。
中国动漫作品,只有通过至上而下的改革发展、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关注、自身内容形式的探索与完善;才能真正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青少年的个^修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