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节多国出现抗议风暴

2009-05-04

环球时报 2009-05-04
关键词:劳动节左翼示威

本报驻德国、日本、匈牙利、美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青木 乔生 李震 木春山 柳直

“无政府主义和一些工会极端领导人的组织,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威胁,让今年的劳动节游行引爆了民众的愤怒。”美国广播公司这样描述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除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外,很多国家在劳动节这一天都会放假,与中国一样,今年的劳动节与周六和周日连在一起可连休3天。放假时间最长的是日本人,他们可以享受“黄金周”连休。尽管有新型流感这样潜在的危险,但包括墨西哥人和谨慎的日本人在内,不少国家的劳动者还是走上了街头。劳动节是失业者表达要求就业的最好日子,因此“五一”期间,很多国家的工会成了最忙的组织,警察成了最忙活的一群人。一位中国学者认为,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五一”运动算起,保护劳动者权益就成为劳动节永恒的主题,各国的劳动节实际上已经成了检验其社会成熟和紧张程度的一个标尺。

游行示威酿成冲突

国际劳动节也是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公众假期。按照传统,德国工会和民众都会举行一些游行活动,以彰显工人阶层的权利和团结。但今年的德国和平工人游行却演化成了极端主义分子制造事端的骚乱。这次抗议游行从4月30日下午就开始了,组织者把这次游行称为“五一革命游行”,游行地点主要集中在东柏林地区。德国左翼政党在东柏林的克罗伊茨贝格地区组织了5000人参加的大规模示威游行。随着一群醉醺醺的闹事者、带着头套的左翼极端分子还有一些年轻的外来移民的加入,游行很快演变成骚乱。骚乱一直持续到5月1日凌晨两点钟左右才渐渐平息下来。当天晚上柏林警方一共出动了大约6000名警力,警方使用了催泪弹、警棍和胡椒水喷剂。据柏林警方透露的消息,共有273名警察受伤,其中14名警察伤势严重。示威人群中有289人被捕,附近的城市轻轨交通被迫一度中断。柏林市城市清洁公司的一名发言人2日透露,在骚乱结束之后,公司派出80名清洁工,动用了26辆清洁车,花了两个小时才把街道打扫干净。在有些街道的路面上,堆积的玻璃碎片就有5厘米厚。

法国巴黎等地5月1日的游行被法新社称为“过去10年到场人数最多的劳动节游行”,“是二战以来,法国8大工会首次联合举行的劳动节游行”。“五一”至少有50万法国人走上街头,但这让法国警察“窃喜”,因为按照此前预计,将有大约100万人上街表达不满。巴黎街头的示威者表达了对总统萨科齐的抗议,他们为萨科齐定下的一个“罪名”就是“处理金融危机不力”。

曾一度陷入破产的冰岛和拉脱维亚民众也在劳动节举行示威。除了在马德里等地组织劳动节游行外,西班牙工会组织的领导人还声称,“如果政府拿不出解决应对经济衰退的计划,就领导全国大罢工”。

除德国柏林等地的示威演变成骚乱外,土耳其也有100多名示威者被捕,希腊示威者甚至企图冲击银行。韩国警方2日在镇压“烛光集会1周年”集会的过程中,还与示威民众发生多起冲突。韩国警方动用了水枪,向示威民众喷射,当天逮捕了112人。由于遭遇甲型H1N1流感,墨西哥人今年游行示威的人数和规模明显少于往年。5月1日当天,戴着口罩的墨西哥警察还是在位于墨西哥城中心的国家宫前站岗守卫。法新社的报道说,一些戴着口罩的示威者还与戴着口罩的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

与欧洲不同,亚洲国家往年很少有在劳动节大规模游行示威的传统。但今年,除韩国外,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巴林、巴勒斯坦等国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人们要求增加薪水,获得就业机会。菲律宾劳工工会负责人莱昂迪·古兹曼对BBC说:“工人们在游行中重申了他们的要求,那就是政府应该为大量的失业工人找个出路,应该提供正当的工作,不是临时工,也不是2-3个月的短期工。”

资本主义遭到声讨

俄罗斯人是从1917年开始庆祝国际劳动节的,苏联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这一节日,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苏联解体后,俄政府2004年将这一天改名为“春天和劳动节”。总的来说,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劳动节是“春天的节日”,是放松心情的时候。但今年的劳动节,俄罗斯人过得也不轻松。劳动节期间,俄政府派出了20余万警力加强节日警戒。俄罗斯各地举行了250多场游行集会活动,共有250多万人参加。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在游行时提出的口号是:“争取保留和增加工作岗位,争取社会保障!抵制降低工资!俄罗斯人要像样的生活。”一个名为“反对非法移民运动”和“斯拉夫联盟”的组织也举行游行,呼吁政府严厉打击非法移民,保障俄罗斯人的生活。他们打出的口号是:“抵制移民!抵制劳动市场价格倾销!严打非法移民。”莫斯科的游行相对平静,圣彼得堡的局势比莫斯科要严峻,有120人被警方抓捕。

5月1日当天,有2000多名示威者在莫斯科俄罗斯大剧院前的马克思雕像附近聚集。有人高举“经济制度是为百万人民,不是为百万富翁”的标语。在莫斯科,一位26岁的年轻示威者表示:“资本主义意味着永远的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我们。”正义俄罗斯党也举行了集会,他们提出的主要口号是:“资本家,请把钱还给人民!”

尽管柏林警方已经警告外国人不要去游行区域,但《环球时报》记者还是去现场看了看。游行的人群打着写有“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危机和战争———赞同社会改革”等标语的横幅在街上示威。还有部分左翼人士来到“马恩广场”,挥动横幅和红旗、高唱革命歌曲和朗读赞美社会主义的诗句。游行中,左翼派别的支持者与新纳粹成员还发生了零星冲突。数千名新纳粹在克罗伊茨贝格地区等游行示威时打着“把外国人赶出去”、“强盛德意志”等横幅。

东欧国家匈牙利也是深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4月中旬政府刚刚重组。今年匈牙利人劳动节照过,但也多了些声讨“资本主义”的声音。布达佩斯英雄广场后面的城市公园成了最热闹的场所之一,那里不仅有出售服装、玩具、食品的摊贩,有唱歌跳舞表演的舞台和供儿童娱乐的设施,还有各组织团体聚会的帐篷和左翼政党宣传演讲的讲台。在临时搭起来的舞台上,匈牙利社会党主席兰德沃伊·伊尔蒂卡在演讲中说,“五一”劳动节是代表社会公正的左翼政治力量的节日,是诚实的劳动者的节日,因此也只有通过匈牙利左翼力量的团结才能战胜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匈牙利工人党主席蒂尔迈尔·久洛在集会演讲中强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他说,欧洲和美国的资本主义正经历着最严重的危机,它们担心自己被这场危机埋葬。

媒体称劳动节“风波大起”

由于今年“五一”是金融危机蔓延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媒体对这个传统节日也格外关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日的文章称,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是全球主要国家工会组织的节日,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率领会员和支持者游行集会,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有一些左翼工会和政党还将劳动节视为抨击全球资本主义的舞台。而今年的五一游行示威正赶上西方经济衰退,因而显得比以往要特别一些,欧洲多国的示威都爆发了警民冲突。美联社分析认为,经济衰退明显是各国劳动节游行的主调,而且从目前的局势上看,经济衰退可能还要持续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美联社特别提到了出现骚乱的德国经济情况,称该国经济预期比以往要低。2009年这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率或许要下降6%,这一数字听起来很枯燥,而德国民众则对生活水平下降有着切肤之痛。据德国媒体预测,今年德国将新增100万失业人口。

俄罗斯《观点报》2日发表题为“劳动者斗争的日子”的文章称,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日渐加深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危机也成为了俄罗斯人“五一”游行集会的主要关注点。日本富士电视台5月2日报道世界各地“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的主题是“风波大起”。《朝日新闻》5月2日发表社论《危机与劳动节———更多发挥工会作用》。文章说,“危机中的劳动节,大家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实际”。该社论还建议职工们更多地利用工会,使之成为自己的安全网。失业问题成为日本最敏感的社会问题,5月初各家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失业率恶化达4.8%”,而且是“史无前例的急速恶化”。5月1日上午,日本各地也举行了主题为“反贫困、保雇佣”的集会和抗议活动。仅日本全国劳动组合(工会)总联盟在东京代代木公园举办的第80次中央“劳动节”集会就有大约3.6万人参加。

劳动节成为检验“标尺”

德国社会研究院专家克里斯迪安·林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与众不同的是大量德国左翼人士和工人参加了游行。受金融危机打击,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德国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德国国内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不过,德国社会学家鲁西特在接受德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劳动节期间发生的骚乱事件不应该被看作是社会不稳定的迹象。这种暴力事件并不会在民众中取得好感,极左翼力量也不会因此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得分,“因为在包括工会组织在内的温和的左派和带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左翼分子之间是没有相通性的”。

“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五一运动至今,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各国的劳动节实际上成了检验各国社会是否成熟、紧张程度如何的一个标尺。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的“平成萧条”以来,年年“劳动节”都会有示威,但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事件。这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有关。庚欣认为,与德国、韩国等国相比,日本此次遭受金融危机的程度并不低,劳动者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但日本并未出现对抗性极强的社会冲突,这种“体制特征”需引起注意。

庚欣说,今天的日本已不同于电影《啊!野麦岭》所讲述的上世纪初时的日本,战后改造与发展使日本劳资关系逐渐缓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内工会与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号称日本解决就业的“三大神器”,成为日本战后劳务管理的重要“保障因素”。由于日本社会强调更多的是相对于效率更重视公平,相对于个人更强调团体,相对于竞争更突出和谐,因此在劳资等各种社会矛盾中通常会用协商等非对抗方式进行,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因劳资关系尖锐对立而引发社会波动。

不过“五一”的国家也不消停

美国的“五一”相对欧洲和亚洲要平静一些,主要是因为美国“自定”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劳动节。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离不开美国。1886年5月1日,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当时全美工人劳动时间每天在12到16小时左右),芝加哥等地有30多万人举行大罢工。尽管美国工人的罢工遭到美国当局的镇压,却得到了欧洲工人的同情和支持。罢工最后取得成果,多数美国工人得到8小时工作制。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但美国政府设立劳动节时故意避开“五一”。

尽管如此,5月1日这一天美国各地还是有民众和世界各国一块“过节”。《洛杉矶时报》1日的消息显示,洛杉矶市中心当天聚集了数万人,他们呼吁奥巴马政府对移民的权利要更加照顾。代表移民权利的网络媒体“新美国”1日发表评论称,示威传达出“草根阶层”的政治诉求。美国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痕迹越来越明显。虽然美国失业者不会面临生存危机,但生活质量开始下降,很多人也开始节俭过日子了。华盛顿地区的廉价商店生意明显比往年火爆,甚至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五一”前,还有些大家具店倒闭。而这样的现象过去很少见到,以往商家只是采取打折、降价等措施。美国的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由于可以领到失业救济金,当地人失业了一般不去找政府,大多认为是企业的原因,如经营不善等。

加拿大同美国一样,没把劳动节定在5月1日,但当地还是有游行示威活动。加拿大的左翼团体劳动节期间在温哥华等地举行了示威,有民众喊出“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

猜你喜欢

劳动节左翼示威
劳动节
软性电影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
忘忧草不是黄花菜
快乐劳动节
第1108次示威
“高声”示威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献上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