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有一个“心理洞穴”

2009-04-30王国荣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自卑感洞穴

王国荣

55岁的涂女士是为了她女儿的问题来找我的,她一见到我就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哭声中流露出明显的绝望和无助。

“我女儿她又辞职了。她都31岁了,连个男朋友都没谈过。你说她是咋想的?”涂女士一边哭一边说,她显得非常气愤又非常无助。

她女儿叫舒宁,1998年大学毕业,在一家国有服装企业工作,然而,两个月后就辞职了,原因是“那家企业的经理脾气太大”。她辞职后在家里一待就是大半年,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上网。后来,家里托人给她在银行找了一份工作,但谁也没有料到,她只干了一个星期就不去了,原因是“人家银行的人都看不起她”,都想欺负她。就这样,她找了工作又辞,辞了工作又找,一直将自己折腾到三十多岁。

“你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她不去工作、不去找男朋友的真正原因?”我问涂女士。

“懒,就是一个懒字牎蓖颗士气愤地说。

我相信,舒宁反复辞职和不想找男朋友,一定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而绝不能用一个“懒”字来解释。

为了弄清舒宁反复辞职的真相并为舒宁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我决定和舒宁直接见面。

她有一个很深的“心理洞穴”

涂女士费了不少口舌才将女儿舒宁劝说来见我。

舒宁第一次走进我的协谈室时显得非常拘谨,她甚至不敢抬头看我一眼。我招呼她坐下,并且给她沏上热茶。

“小舒呀,我让你来我这里是想和你讨论一下关于择业的问题,看看你最喜欢干什么工作,我也许能帮助你。”我先打破拘谨的气氛,试探性地对舒宁说。

“我现在不想谈工作的问题,我想考研,我一直在家里复习功课。”舒宁细声细语又慢慢腾腾地对我说。

“你想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考什么学校?”

“考武汉大学图书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你喜欢图书馆工作吗?”

“是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上海图书馆做一个资料管理员。”

我一边和舒宁谈话,一边在观察她的动作和神态变化。我发现,舒宁在与我谈话时始终低着头,而且将两只手紧锁在一起夹在双腿之间。现实生活中,只有受审的犯人才会将双手紧锁在一起,并且将双手紧紧夹在两腿中间。我将这种动作叫“锁住”,意思是让心灵停止在一个不动的空间,以获得某种主观上的安全感。我认为,凡习惯性地表现出这种动作的人,多半是胆怯和不自信的人,有的甚至存在着“心理洞穴”。

“心理洞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博士最早使用的概念,它是指有些人不敢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而将自己退缩到有如洞穴一样狭小生活空间的行为。我认为,凡是有“心理洞穴”的人都有一种恐惧对象或恐惧理由,那么,舒宁恐惧的理由和对象又是什么呢?

自卑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

为了弄清舒宁恐惧的理由和对象,我又约舒宁谈了一次。

“小舒,你最担心什么样的事发生?”

“我最担心别人取笑我。”

“你不希望你信任的人对你有善意的批评吗?”

“是的,不喜欢任何人用任何方式批评我,我觉得遭人批评的滋味很难受,会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更加自卑。”

“你承认自己有自卑感?”

“有,我有很强很强的自卑感,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废人,什么也干不了。”舒宁的眼泪从眼角流了出来,显得很伤心。

“而你妈妈说是因为你太懒才不去找工作、找对象。”

“他们懂得什么?他们了解我多少?我懒吗,我懒能考上大学吗?我也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靠自己来养活自己,不再看他们的脸色,受他们的气。可我怕和别人打交道呀,我一见人就害羞呀!我是一个女人,我也像其他女人一样需要爱情,但我怕和男人结婚后受伤害,所以一直不敢谈恋爱。也有不少男人追求过我,可我不敢接受他们的爱,我怕在爱情中受欺骗,受伤害呀!”舒宁越哭越伤心。

“你认为你父母对你不好吗?”

“一点也不好!他们最喜欢责备我,说我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我差不多是在他们的责备声中长大的!”舒宁气得咬牙切齿。

“那么你对今后的生活有何打算?”

“我只想逃到深山老林里去,我什么人也不想见。”舒宁哭声似乎阻止不住。

对批评异常敏感并尽量回避和拒绝批评;在人群当中总担心被别人嘲笑和看不起,因而尽量回避与人接触;自卑、拘谨,行为退缩,不愿意参与人际活动。舒宁的这些表现和性格特征证明了她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据统计,这种人格障碍的发病率占人群的2%~3%。一般认为,造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幼年遭受的不当批评或责备过多,使患者心理形成持久和弥漫性的自卑感,对自我评价的能力丧失,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对批评与责备变得十分敏感与惧怕,最后形成回避性质的心理防卫机制。

然而,有些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大脑颞叶皮质有明显的生理活动减退的情况。看来造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除了家庭环境因素及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遭遇外,还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原因。

我认为,缺乏自信心或过度自卑均与错误的自我概念有关。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基本感觉、认识和看法。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健康的人大多具有高度的自我接受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概念,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是受人欢迎的,有能力,能够成就自己的愿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经常不能接受自己,自我概念常常是歪曲和消极的,他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不如人,也不可能被人爱,更难成就一番事业。

治疗因自卑而引起的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是改变患者消极和不真实的自我概念,促使他们离开他们的“心理洞穴”,走向广阔而丰富的生活。

让心灵重见阳光

当舒宁第四次来见我时,我先和她做了一个心理游戏。

我让她扮演一个成功者,而我扮演一个自卑、胆怯的失败者,我们之间开始了一场沟通对话。我让舒宁尽可能装扮成一个自信的领导者,而我则装扮成处处否定自己和不敢面对现实的人。我用摄像机将游戏的过程全部录下来,等游戏结束之后再将录像放给舒宁观看。我反复提醒舒宁,她在今天的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才是真正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而日常生活中的她是一个虚假的被缩小的自我。舒宁听了我的分析之后,很受启发,她表示愿意改变自己,使自己自信起来。

我在十二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十二句话:

A.我很好。

B.我很糟。

A.我是有潜力的。

B.我永远都不行。

A.我值得人爱。

B.谁会爱我。

A.我与别人一模一样。

B.我不如任何人。

A.为了成长,我犯错误是正常的。

B.我绝不能犯错误。

A.别人说我也无所谓,因为我并不完美。

B.谁也不能说我,因为那会伤害我。

我让舒宁每天都将这十二只乒乓球放在一起,然后只将A挑出来,将B“扔”进垃圾堆。我想用这种方法帮助舒宁完成“心理定位”,改变她的自我概念。

我还将我们青年心理学爱好者俱乐部的部分成员约来,让舒宁在他们面前表演节目,并让大家从肯定的角度评价舒宁的表演能力。

另外,我还对舒宁采用了信仰疗法,以帮助她确立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强化她战胜困难的信心。

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舒宁逐渐恢复了自信,她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胆怯和敏感了。如今,她已在上海一家服装厂上班了。

据《心理医生》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自卑感洞穴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洞穴传奇
动物知识猜猜猜
让人深思的声音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鬼斧神工!世界各地迷人洞穴大盘点
失意忘形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