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目标
2009-04-30
日前,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学斌表示,创维将计划在2010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规模。而在3年前,创维曾经制定了伟大的商业计划,力图在2010年销售收入要突破500亿元。张学斌坦言,现在,“500亿元的销售规模在目前条件下已没有意义”。
2001年4月20日,杨元庆表示:在2001财年将实现260亿元的营业额,在3年时间内,联想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0%,利润的年增长率将达到40%,到2004财年,整个联想集团的营业额将达到600亿元。而实际情况是,2003年,联想的总营收依然是214亿元。
根据两家公司的公开言论,在检讨失败原因时,都论及经济大环境。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全球IT业陷入低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但是,联想提出3年战略是在2001年,输在对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过于乐观; 创维提出3年战略是在2006年,输在对未来经济热度高度的乐观。
这种从大环境中找借口的方式,永远不能够被人尊敬。
外因永远只是借口,成功者就是总能成功地躲开大环境的那个幸运儿。联想的失败在于“放卫星”,不惜采取多元化手法,而受自身资源、领导人精力所限,同时对竞争对手的冲击估计不足,造成阵脚大乱。创维则同样因为“大跃进”,才导致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失误—海外扩张执行失误、对国内对手冲击预估不足、手机业务营销战略失误,这些失误发生之后,创维也就彻底无法达成预定目标了。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家的长期目标。最大化是一个方向,也许正确,也许错误。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即使犯错,最终依然可以走到终点,无非耗点时间;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则死得越快。
联想在2004年彻底反思自身的多元化失误。柳传志在一篇公开文章中说,“回顾联想这3年战略失败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当然我们自己应该更多从主观因素上寻找。”2009年初,在遭遇业绩危机之后,他以近乎一字不差的语言反思这场危机。5年之内,两次重大相似的失误,这是又一个错误。
对企业家来说,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目标永远是最诱人的。但是,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无数企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摔得粉身碎骨。希望这一幕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