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谨慎性角度看权责发生制
2009-04-29李亚林王刚
李亚林 王 刚
摘 要:现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对收入和费用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为了扩大收入,企业大量赊销。这样确认的收入就很虚,计算的利润也就很虚。不符合谨慎性原则。费用和收入又有不同的特点,当期发生并支出较多,提前或滞后支出的费用发生的可能性又比较确定。所以,对收入和费用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本文主张对收入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费用应采用收付实现制。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谨慎性原则 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即应收应付制,是以应收和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收入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实际收入和付出,都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这种方法不考虑实际收付的发生时间,而考虑收入和费用应该由哪个期间负担。这样收入就可能对应应收账款,费用就会出现预提和待摊的情况。
与权责发生制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即实收实付制,是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确定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本期实际收入或付出的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这种方法不考虑收入和费用应该由哪个期间负担,只考虑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时期,哪个期间发生就作为此期间的收入或费用。这种方法不会出现未收就确认为收入的情况,费用也不会出现预提和待摊的情况。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企业应实行权责发生制,而且这早已为国家财务制度所确定。在账务处理过程中,收付实现制几乎已被彻底否定。
也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财务制度也考虑了收付实现制啊。在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中就包括现金流量表。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其他两个主要报表及其附表是按权责发生制编的,且占了绝对主流。现金流量表专业性很强,对会计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会计报表使用者想看懂它更是不容易。另外,其描述的角度是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并没有从收入和费用的角度来描述。很难说两种描述角度的结果能完全一致。
对企业而言,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是有不同的特点的。收入对企业是激励因素,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为了扩大收入,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赊销策略。按应收账款确认的收入计算的利润很虚,账面赢利,实际很多根本没有实现,现金流转困难。费用对企业是保健因素,大部分费用都是在发生时当时支付,提前或滞后支出的费用发生的可能性又比较确定。因此,对收入和费用采用同一的会计原则并不见得合适。
笔者认为,到底应采用哪种做法,不但应考虑会计对象的特点,而且还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应采用符合会计对象特点,并有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会计原则。我们知道,有一种会计原则叫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处理应从谨慎性出发,谨慎性原则有助于企业生存、发展。谨慎性原则越来越受到国家法规制度和会计界人士的重视。因此,我们在确定到底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应从谨慎性角度进行考虑。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各有利弊。从理论上讲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有道理,其计算的损益更正确,更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事实上从谨慎角度看存在很大的弊端。大家知道,一直以来三角债问题都在困扰着企业。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很高。按照权责发生制赊销出去的应收账款应确认为收入,也即根本没有收回来的款项早已被确认为收入,这就是不谨慎的表现,有违谨慎性原则。而且企业还要为此付出一定的税金,这样更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这也是假账的成因之一,企业生存危难时,可能就挺而走险。通过应收账款确认收入,也是很多企业操纵利润的方法。企业通过编造赊销以调高利润,这是很多上市公司虚增业绩的造假手法。
两个利润相同的企业,一个是全部收回现金,另一个全部为应收账款,那么两个企业的“利润”还能“相同吗”?不要以为赊出去的就是收入了,收到的才真是收入。很多企业看似收入很高,但真正实现的又有多少?表面赢利,实际亏损,现金流严重不足,这就是收入用权责发生制确定带来的弊端。所以,笔者主张收入的确认应实行收付实现制。
对于费用的确认,我认为仍应实行现行的权责发生制。费用的发生多数是本期支付,需要预提和待摊的费用一般并不很多。而且一般而言,这些非本期支付的费用该早付的不能晚付,能晚付的到时也得付。毫无疑问,待摊费用不存在不确定性。预提费用虽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其不确定性相对较小。所以,各期分别确认其费用会使利润计算更正确,这也是谨慎性的体现。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对收入和费用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有碍配比和公正。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别忘了配比原则也是人定的,当它的确定给很多表面利润高而实际却运转不开的企业带来困难时,是否该改一改?有些理论就是这样,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未必符合实际。话说回来,好的理论到了实际工作中该变通的也得变通。
收入和费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收入应实行收付实现制,对费用应实行权责发生制。这种做法不但对企业是有利的,而且还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谨慎性原则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