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9-04-29和学贵
和学贵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认识到:“创新”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竞技场的“入场券”,谁能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角。因此各国强烈呼吁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由于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因此社会强烈要求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 创造性思维
知识与思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是思维的载体与内容,思维离不开知识;而任何类型的知识体系,都是以某种思维方法和思维类型表述出来的,离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丰富的思维形式,知识将混乱不清,鉴于此,这就为我们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具体分析教材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具体分析教材叙述这些知识所运用的思维形式,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力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适当的思维形式来传授知识,尤其要注重运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思维方法或思维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清晰、准确,或者形象生动、易于把握;另一方面学生以所学知识为载体,获得了一些思维方法和思维技能的感性体验,可以为今后思维知识的讲授和思维技能的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高三《政治常识》整册教材都运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方法,如讲政党和政党制度时,先分析政党的产生、特征及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再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讲民族宗教问题,先阐述了世界民族与宗教的共同特征,再具体分析我国民族、宗教的状况及原则和政策,这正是典型的演绎方法。高一《经济常识》中,为了使学生认清各种经济现象,大量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将债券和股票、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等比较相似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如果教师注重分析教材叙述知识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注重利用名人名言和漫画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做到传授知识形象生动,逻辑严密,方法科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思路、方法,从而获得了某种思维方法或思维形式的感性体验,为学生学习思维知识莫定基础。
二、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各种思维方法,了解各种思维类型
因为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类型、思维方法的思维过程,而是多种思维类型、思维方法综合起作用的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从思维方法上来说,在创造性思维中,诸如类比、组合、联想、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具体化等方法,都起着重要作用。从思维类型上来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它还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交融及左右脑协同活动的结果。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类型,实际上是教学生在观察认识事物和分析解决问题时自觉提高思维技能和策略,这就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奠定了技能基础。
从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看,高二《哲学常识》本身就是教给学生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典型教材,其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包括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等能力,这就为思维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思维方法、思维类型、阐释其含义、特点及作用,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再予以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熟悉并达到自觉运用。如“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就可以通过“物质”概念的学习来实现。教师可先按教材体系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各有哪些属性和特点。学生马上能列举出很多事物,感到它们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接着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物的共性,得出它们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同时人又可以认识其现象、本质及规律的结论。于是自然引出物质概念,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待学生理解了此概念之后,让学生反思“物质”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这样自然地引出“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就是从千差万别的、千变万化的个性中找到共性,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将一类事物同另一类事物区别开来的思维方法。同时指出“抽象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关键性一步,是形成概念的最重要的基础。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对“抽象概括”的含义、特点、作用一目了然。讲到“矛盾”概念时,教材又特别指出,“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所共有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抽象与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抽象概括”方法的知识素材,可再通过矛盾概念的学习强化“概括抽象”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理解哲学概念、观点的过程,就是提高概括、抽象能力的过程。可见,只要教师时时注意挖掘思维教学素材,不断渗透和强化思维知识,一定会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要以学科练习题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训练
促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选择适当的思维类型,在实践中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词典》里是这样解释思维训练的:思维训练,又称思维教学,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所进行的训练教学活动。思维训练把思维当作一种技能,可通过技能训练获得和增强,并改善其思维品质。传统教育未涉及思维训练,把思维能力看作传授知识而自然积累的副产品。现代科技革命对智力和创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一些心理学家和思维学家对思维训练进行研究,如,现代认知心理学己经突破智力不可变和不可训练的传统观点,提出教学发展智力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能力也同样具有了可教性。另外,从拥有思维技能的知识到真正运用这些技能,单靠短时间的思维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教给这些思维技能运用的情景,并施以长时间的练习。◆
参考文献:
1、蒋开佳.探析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方法[J].考试周刊,2008,(49)。
2、廖春华.浅议创造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