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树的另一种生命

2009-04-29周晓霞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波鸟巢大树

周晓霞

认识金波先生是在2006年夏天连云港的苏教版培训会上,他的讲座如清晨穿过森林里茂密枝叶的金色阳光,让我的心儿有了飞翔的方向。他让我明白了人生不老的秘诀:如孩子一般的纯真!同时他让我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与孩子在一起的人就是被浸在了浓浓的诗情中。

恰巧就在这一年,我接手了一年级一个班级。于是一个诗意的阅读计划在心中开始酝酿:将金波先生的“我喜欢你”系列作品(由江苏省少儿出版社出版)与这群孩子相伴整个小学。虽然这只是课外阅读的一部分,但这个计划将因其长期的规划而影响更深远。我的安排是这样的:一年级共读《影子人》,主要以我大声朗读为主,将孩子们领进那片片树叶都写满童话的森林;二年级共读《让太阳长上翅膀》,师生共读,以诗情来阅读诗情;三年级共读《追踪小绿人》,情节追寻,语言感悟;四年级共读《和树谈心》,师生一起走进自然,在美丽的文字中散步;五年级共读《乌丢丢的奇遇》,思考生命课题,品味诗意人生;六年级,争取邀请金波先生和孩子们见面,相会于那灵动而漫妙的文字中。

不想,仅仅一年,《影子人》的阅读就有了颇丰的收获(相关的阅读文字被收录于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金波在书中等你》),最开心的是得到了金波先生的充分肯定。而且他答应在以后的阅读指导中,会尽力帮助我的。于是对于二年级的阅读计划,我更是充满了信心。这一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太阳长上翅膀》。诗歌,让我们走进了另一番天地。

一、读出另一种风景

孩子们读金波爷爷的第一首诗就是《鲜花和星星》(入选苏教版教材第二册)。诗中充满了发现和探求。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写出了儿童眼中的世界。有多少朵花儿就有多少个梦,有多少个梦就有多少颗闪亮的星星。

于是,我就借《鲜花和星星》送给了孩子们第一个关于金波爷爷创作的故事。因为我读到了金波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们的大地和天空——从〈小星星〉到〈鲜花和星星〉》。1981年年初,金波收到《小朋友》杂志寄来的一幅雕塑照片,照片展示的是一个身着夏装的小姑娘,在仰头数着满天的星星。编辑约他为这幅照片题一首诗,这就是《鲜花和星星》最初的创作起因。当然,如果我仅仅将先生的创作谈讲给二年级的孩子听,那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于是我就将这样的情景讲述成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孩子们听得都入了神。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这幅雕塑。更有意思的是生发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希望我能问问金波爷爷。这不由得使我萌生了另一个“贪婪”的计划:我能不能将所谓的阅读指导做成一个阅读桥梁?

我把自己的想法向金波先生作了汇报,他听了非常开心:“这样做太好了,这对于教孩子欣赏诗很有帮助。都说现在的孩子不喜欢诗,你的教学证明了不是这样的。”就这样,我不断地得到先生传来一些诗歌的创作小故事。有些是他以前的讲座中的片断,有的是以前的稿件,也有的是为了回答我和孩子们的即兴讲述。孩子们读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有时我在讲述故事之前,常常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猜猜它的创作故事。有时他们猜测得太精彩,我就顺应了他们心中的愿望来讲述故事。金波先生夸我这样的做法非常好,因为阅读永远大于创作的。当我对他表示感谢时,没想到先生倒先感谢起我来了:“非常喜欢和你交流,你和孩子们的阅读交流让我的生命鲜活起来。我要谢谢你!”

我对文学创作可谓是门外汉,但我知道这样的阅读遵循了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则,而且又被我童趣化了。通过这样生动的行为方式,孩子们知道了原来美的诗歌就来自于身边,来自于美的生活,朴素地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用童话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读出诗歌的另一种风景。

二、读出另一种构思

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国度,不仅仅是要诗化他们的生活,更想让他们展现出“诗人”的本质来。果然,在一些写话训练中渐渐有人问:“老师,可以写诗吗?”

“可以,当然可以!”

诗歌创作虽多为“天成”,但还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存在文学创作理论。他们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二年级课本中有一首现代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孩子们非常喜欢。有人找出了金波的《想变成……》比较阅读。而我则积极鼓励他们将自己读成那大大的荷叶。要求他们放眼教室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感受。就是这样的另一种构思,我们集体创作了诗歌《我是大大的荷叶》:

我是大大的荷叶,

我像一柄大伞,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风儿来了,

绕着我散步。

雨点来了,

在我上面唱歌;

小鱼来了,

在我脚下嬉戏。

蜂鸟来了,

在我的背上休息;

青蛙来了,

在我的讲台上读书。

大象来了,

用长鼻子帮我洗澡;

乌龟来了,

抱着我做着美梦。

露珠来了,

在我的怀里睡觉;

螃蟹来了,

来听我讲故事。

蝴蝶来了,

在我的肩头跳舞;

荷花开了,

在我的身边看蝴蝶的表演。

蜜蜂来了,

在我的四周玩耍;

小虾来了,

在我的叶下看报。

小朋友来了,

给我拍一张张的照片;

诗人来了,

为我写了一首首诗歌。

我是大大的荷叶,

我像一柄大伞,

静静地在荷塘举着……

三、读出另一种呼应

金波和许多诗人一样对雨有着特别的偏爱。仅《让太阳长上翅膀》中,涉及到“雨”的诗歌就近十首。我也读到了他关于《雨》(《在雨中,我愿为你变成一把伞》)和《雨铃铛》(《童年幻想中的一幅图画》)的创作故事,深切地了解到他读雨的快乐。孩子们自然也特别喜欢雨,我就特意设计了一堂以“雨”为主题的金波诗歌朗诵会。我们还将金波的《雨中》和冰心老人的《雨中》放到了一起来读,感受着这两位儿童作家心中永存的那份童趣。有孩子特意为金波的《雨中》画了插图。稚嫩的画笔将那没有带伞走在雨中的快乐捕捉在了自己的纸上,完成了阅读的一种呼应。

有趣的是,正是这节课,原先外面阳光灿烂,却突然打起了雷下起了雨,出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天气。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这天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们的答案有:

(一)

天上三个人:

一个是太阳,

一个是雷,

一个是云,

在挤来挤去。

一会儿,

太阳挤出来了;

一会儿,

雷挤出来了;

一会儿,

云挤到前面;

就下雨了,

太阳和云一起挤出来,

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

(二)

太阳出来了

云一看:

哎呀,

你怎么没洗脸就出来啦。

就用水帮他洗了洗脸。

(三)

太阳对地球宝宝说:

“老爸给你洗把澡吧。”

拿了一片云做龙头。

对着地球冲,

宝宝一着凉,

“咕噜”放了个屁!

这不也是对冰心、金波诗歌中雨的另一种呼应吗?

四、读出另一种生命

阅读者对于创作者的共鸣往往来自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而孩子们对于金波心灵的贴近,使得他们读金波先生的作品越来越轻松而快乐。我想以孩子们对《鸟巢》的理解来诠释一下我们共读《让太阳长上翅膀》的意义。

原诗:

鸟巢

金波

鸟巢,是大树的

另一种风景

鸟巢,是大树的

另一种生命

没有鸟巢的大树

日子很寂寞,很冷清

叶子和叶子

根和泥土默默倾听

大树有了鸟巢

就像大树开了一朵花

鸟巢里

白天升起太阳

夜晚升起月亮

雏鸟和星星说话

鸟巢让沉默的大树快乐

鸟巢让大树的生命鲜活

受我的“阅读就应该读出自我”思想的影响,孩子们竟然将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真的读出了现实的形象。大树——金波爷爷(金波的作品中到处可见他的大树情节),鸟——我们(孩子们自己认定是小鸟,而认为我是大鸟,我们的教室就像鸟巢)。我惊奇于孩子们发现的同时,想起了近日里看到先生的一首诗《睁开眼睛看见我》,当时自己和了一首《闭上眼睛看见你》。随即教给孩子一种别样的阅读:将现实代入到诗歌中。我稍作提示,孩子们就将这首诗读成了:

孩子,是金波的

另一种风景

孩子,是金波的

另一种生命

没有孩子的金波

日子很寂寞,很冷清

叶子和叶子对话

根和泥土默默倾听

金波有了孩子

就像金波开了一朵花

教室里

白天升起太阳

夜晚升起月亮

孩子和星星说话

孩子让沉默的金波快乐

孩子让金波的生命鲜活

轻轻地将孩子们领进诗歌的王国吧!不必作别天边的云彩,也不必悄悄地离开。阅读经典,将它们读出各种各样的生命,任何经典的作品都能让你的生命色彩斑斓!■

猜你喜欢

金波鸟巢大树
鸟巢
欢迎曲
大树的日常
大树
鸟巢大作战
小小的希望
大树的梦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