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设计教学环境落实化学实验“四性”教育
2009-04-29王书平
王书平
〔关键词〕 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54—01
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性”教育,通常是指实验的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境,以落实化学实验的“四性”教育。下面,笔者就平时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与同行做一些交流。
一、紧扣知识要点,落实和强化实验的知识性
化学概念多,理论抽象,容易混淆,学生难以接受。借助实验,可以让其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概念、掌握知识。如在讲《碱的通性》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OH-的作用使酚酞变红”这一知识点,我特别做了如下设计:
1. 大胆设疑。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学生思考,教师佯做疑惑状)
2.设计对比实验。
甲:在盛NaCl溶液的试管内滴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将现象和说明的问题填入横线);
乙:在盛NaOH溶液的试管内滴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
3. 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4. 效果检测。在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的八名学生中仅有一名有点含糊,经引导后回答正确。
二、创造动手条件,搭建动手平台,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技能的增强搭建了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新课标下的实验课上,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实际的“操作者”。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出错而指手划脚,更有甚者干脆代替学生做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殊不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才能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三、创设实验情境,营造宽松氛围,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不竭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废寝忘食,更可以使其回避怯懦,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需要。同时,创设实验情境,营造宽松氛围,也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消除拘谨,使个性得到发展,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如在讲“碘遇淀粉变蓝色”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有趣实验:首先将用面汤写有“化学”二字后晒干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用蘸有碘酒的大刷子在白纸上刷一下(学生亲眼看到我并没有用刷子写字)。白纸上立即出现了蓝色的“化学”二字。学生一片哗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我趁此追问学生:你妈妈在面汤中撒入加碘食盐后,面汤会变蓝吗?当年方志敏在狱中是怎样给战友写信的?学生又一次哗然,回答非常踊跃,就连班上成绩最差的“小精灵(我对该生的爱称)”也大声喊出:“不、面汤。”接着我又在黑板上工整地写道:“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含碘元素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变蓝。加碘食盐中的碘以化合物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学生微微点头,表情和谐自然。由此可见,创造性地设计实验环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延长他们的注意时间。
四、抓错误操作典型,分析错误的危险性,及时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增强安全意识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验教学便是安全教育的最好范例。如在做“草木灰提取钾盐”的实验时,有的同学只顾加热而忘记搅拌,结果沸腾的液体溅在手上甚至脸上,慌乱中,有的同学又直接用手拿起受热的蒸发皿放在桌上。这一系列错误,其根源都是没有按正确的操作要求而造成的。我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分析了错误的危险性,强调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化学实验是很吸引人的,同时许多实验也是很有危险性的,如“浓硫酸的稀释”、“气体的爆炸实验”、“加热反应实验”等等。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一但危险发生,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