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生物教学语言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2009-04-29杨晓燕
杨晓燕
〔关键词〕 生物教学语言;认知活动;
正确认识;理解知识;
求知欲;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34—02
生物教学语言是指生物学语言和一般课堂教学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有机结合。前者在初中生物学中只是一些简单的生物学概念、术语等,而后者则是指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用于组织活动,有过渡、衔接、提问、指令等作用的语言,它服务于生物学语言,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和艺术性。没有生物学语言的教学不能成为生物学教学,而没有一般课堂教学语言的生物教学又无异于拿着生物课本照本宣科。同数学有“数学教学语言”一样,生物教学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无论是遵循古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理念,还是倡导新课标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无论是在教学模式单一化的以前,还是在现代教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生物教学最后都必须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
初中生物学主要讲述的是学生最熟悉的动植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的有关知识。可由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影响,在初中学生的脑海中储存着很多不完整、不系统、似是而非的生物学知识,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会遇到“理解容易,表达困难”的麻烦,这个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这一年半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终于发现了产生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即学生不会用生物学语言来答题。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简答题:为什么在沙漠中植物的根会长得很长?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他们怕“渴”死,所以努力把根长得很长“寻找”水源。虽然这话的意思也是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但是这样的回答方式却着实让人不敢苟同。此外,还有教师让刚进校的高一新生做两个练习题:一是用文字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表达出来;二是写一篇介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短文。这两个内容都是初中生物学的内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还是重点内容。但结果却是48人中仅有11人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其实,早在1992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项伯衡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生物学高考命题及评卷分析报告中,就曾指出:学生表达能力差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生物学也已列入中考范围,初中生物教学再也不容忽视,而要让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必须先重视生物教学语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生物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结构。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处于形成时期,所以生物教学语言对他们的认知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主要积淀于生物教学语言中,也正是因为有了生物学教学语言,才使得我们进一步观察、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成为可能。例如,由于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在学习了《食物链》这一节课后,他们自然就会利用生物教学语言将对这一生命现象的认识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生物概念及相应的模式图加以定型,这无疑是利用生物学概念固定认识结果的重要方式。又如学生学习了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后,再学习细菌细胞结构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从三者的结构方面进行观察、比较、学习,这无疑也是生物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科学的生物教学语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
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讲授基本知识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即教师在运用概念、阐述现象、使用材料时要用严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来表达,不能含糊笼统,也不可胡言乱语。如“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正确,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因为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果照前面的说法,病毒就不属于生物了。像这样由于措词不准确而产生的科学性错误,对教师而言是不允许的。
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还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表达上的科学。如讲到“两栖动物”的概念时,教师要十分注意阐释的严密性: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有些又兼营水生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在这里,教师要避免某些学生产生简单的理解:两栖动物是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生物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也体现在教师要注意使用生物学的名词、概念、原理,不能“特创”、不能“随意”,更不能将生物学术语言与日常生活用语相混淆,滥用习惯用语、口头禅来代替生物学的概念、原理。例如,我们平时习惯于把皮肤浅层的静脉叫青筋,把鸟类的喙叫嘴,把人的上下臂叫大小臂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教师对平时的一些习惯说法要慎重,要以科学性和真实性为依据来讲述生物教学语言。
三、形象的生物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虽然初中生物学的内容相对简单,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科学性很强,因此所涉及的知识免不了理性化。而要把这些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知识变为对学生来说是具体的、风趣的、浅显易懂的感性知识,教师就必须用形象的生物教学语言来表述,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讲细胞器时把“线粒体”比作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把“叶绿体”比作自动空气净化器、有机物合成工厂;在讲生物的适应现象时,可以采用比拟讲述:保护色——“我不在这里”,警戒色——“我在这里,但不要碰我”,拟态——“我不在这里,我是xx”……像这样的讲解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使表述的内容形象、新鲜,让学生在与生物世界的不断对话中主动寻求知识、运用知识,不但可以令他们的思想产生跳跃性,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还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再如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由于惯性思维,学生容易产生误解,认为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教师可以使用“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来说明,学生好记又好懂。又如在讲遗传与变异时,可以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使遗传现象浅显明了,以及用“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使变异现象通俗易懂。
四、有趣的生物教学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他们会对未学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征,使用对学生有启发性、诱导性的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到“基因是遗传信息库”时,给学生介绍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在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时,给学生介绍无土栽培的概念及其应用;在讲到“病毒”时,给学生介绍疫苗的有关知识,顺便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故事、技术与课本知识结合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进入生物的殿堂,探索生物的奥妙,感受生命的魅力,体会世界的博大,领悟知识的崇高。
五、生物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生物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而言的。初中生物学知识不像高中的那么严谨,它的科学性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也就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语言。即教师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维联系起来,跟他们的接受水平相一致。尤其是当所教对象是初一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时,更不能用高一级的语言代替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自认为科学性很强,实际上却已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脱离了中学教学的要求。用没有针对性的生物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就如同揠苗助长,反而不能使学生接受,越学越糊涂。例如,在讲细胞分裂形成新细胞时,就绝对不能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这些高中的知识点讲进去;或在验证呼出气体成分时,对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却不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在讲到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细胞核时,只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对比记忆,而不能做到扩展讲解。
综上,生物教学语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在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在总校倡导的“为学生终生负责”的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师对于重视、规范生物教学语言是责无旁贷的。对于生物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既要重视,又要有一定的要求:从内容上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新;从形式上说,要准确精练、形象生动、含蓄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