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法
2009-04-29程亚霖岳兵平娜
程亚霖 岳 兵 平 娜
示范教学在武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武术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是“三多”问题:一、动作数量多;二、方向路线多而变化又多;三、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等因素,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武术的教学中,主要靠教师来运用正确的示范和精炼的讲解以及合理的教法相结合,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示范法的运用
完整示范法主要运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后期。教师在传授武术新动作之初,给学生以完整的动作示范或观看教学录像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以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弄清动作方向、路线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动作工整、准确、方法清晰。在完整地组合动作示范时,要特别注意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在教学中,动作简单易学的用完整示范,这样不会破坏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衔接性。
分解示范法主要用于新授动作中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时,分解示范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两者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示范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组合动作,而分解示范法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应结合示范,详细地讲述动作的攻防作用,使学生在做练习中表现出动作的节奏感、神态、劲力和攻防意识,掌握技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多看、多练、多想、多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示范面的运用,要以动作的结构及示范部位的不同,以及教学任务、步骤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可灵活地运用正面、背面、侧面和斜面进行示范。正面示范一般用额状面内运动的动作,如“马步双劈掌”;背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侧动作教学时采用,如“弓步冲拳”;侧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前动作教学时采用,如“提膝穿掌”;斜面示范是介于正面和侧面之间的示范,与背面、侧面示范结合起来使用,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动作的全貌。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示范面能够帮助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练习量。
教师做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的动作技术。因此,选择示范面的位置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当讲解示范时,学生站立队形应为密集队形和半圆形队形,或两排面对面,或前面两排蹲下后两排站立,但前后排左右错开。教师的示范位置可在学生中间,这样能便于学生看清楚老师的讲解示范。在套路示范中,教师应在套路行进方向学生队伍的斜前方,若套路行进中改变了方向,教师应及时调整示范“位置”。当学生学会动作集体练习时,教师的示范可转入提示的位置。总之,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动而变动。
灵活准确地运用示范面和示范位置,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又能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讲解示范的要求
在武术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武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明每一个完整动作的名称,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意识,有助于教与学。动作讲解时要精炼、准确,同时应结合动作的攻防性质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讲解的时机要恰当,练习过程中结合口头提示有助于学生纠正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学生讲清肌肉的用力状况,肌体运用的轴与面,讲清动作的性质,说明肌肉的工作状态是静力性工作还是动力性工作。据解剖学理论,武术中的“型”是静力性工作,武术中的“法”是动力性工作。“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指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精炼、准确、恰当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而且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武术教学是一种以示范为主的特殊教学形式。武术的动作多,结构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又多等因素,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武术动作,正确地运用示范法和示范位置以及讲解示范便成了武术教学的捷径。因此,武术教学中的示范应随着教学对象、水平的不同,其示范的形式、内容等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敢于创新,并能正确地运用示范法和示范位置去促进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