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区)级业余体校举重运动员的选材
2009-04-29姚建琴
姚建琴
县(区)级业余体校是中国竞技运动训练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省市体校、体工队及国家专业队不可能深入各个学校招收没有训练基础的“毛坯”运动员,县(区)级业余体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每年对招生名额都有限制,而县(区)级业余体校又是往上级体校、体工队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的主要部门,因此,做好县(区)级业余体校科学选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运动训练工作的开端,是第一步,是以后全部训练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这一步的好坏往往对以后的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在几年的选材及训练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1、选材面不宽造成许多优秀运动员被埋没且即使选上的也质量不高。
选材面越宽,初选上来的“毛坯”运动员越多,通过试训筛选留下的运动员越多,优秀运动员也越多,这是千真万确的。而且边远山区小学不去是选材工作中最大的失误。边远山区的孩子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意志品质都十分适合练举重,但是由于边远山区交通不方便,往往去一趟就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且只能去一、两所学校,因此就常常将边远山区忽略了,这是极端错误的。
2、初选方法过于粗陋,测试内容偏少,有些甚至都没进行健康检查,导致某些运动员初看还行,试训半年后完全不行,那么该生的去留有时就与家长、该生原就读学校等产生分歧和矛盾,不利于招生。
平时下基层初选往往只简单测试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以及摸一下肩、肘、踝、腕、膝关节(没严格按理论要求),导致选上的运动员质量不高,试训半年后才发觉耐力、协调性较差。同时初选上来的运动员一般没作健康检查,试训半年留下也没作健康检查,等到训练一、二年后发现是块料子正准备向上输送时,体检发现肝功能、血液等有问题,结果前功尽弃。
3、选材时间安排太短,参与选材的人不分组,影响选材面与质量。现在我们选材都是全体教练一起行动,有时教练员重复地去同一所学校招生,不但招不到好的苗子也引起该校的不满;有时教练员只能草草地看一下就打道回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生的质量。
4、运动员退役后没有保障、升大学甚至高中遏阻严重妨碍选材。现在初中升高中的特招一般都只设田径项目,像举重等项目没有特招政策,只有向上一级体校输送,但是名额有限,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在经过多年的举重训练后却又都无法继续升学从事举重运动,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在文化学习上就落后于其他的普通学生。很多学生及家长认为这都是由于体校训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此在社会上做了较坏的负面宣传,导致选上来的运动员走了一批,选上正准备上来的也改变了主意。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恶性循环,造成了“招生难”的局面。
5、由于客观原因学校的设施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艰苦。而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没有以前的孩子能吃苦,他们遇见一点困难,吃了一点点苦就打退堂鼓,因此最后能留下来的队员就少之又少了,面对这种状况,教练员也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招生问题上降低要求,也导致招生质量有所下降。
二、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的对策
1、协调好体育局、教育局二家的关系,业余体校下去选材,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一定要支持配合(目前有个别县区就是体教结合,少体校与各学校同属教练员,在一定程度上少体校招生就显得顺利多了),因为培养运动员本身是体教二家共同的职责;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应由教育局、体育局共同组织,以赢得基层学校对选材的支持。
2、选材面尽可能拓宽,只要是有符合年龄阶段学生的学校尽力全部去,甚至可与邻近设举重项目的县市多交流。
3、初选测试时尽量多测几项内容,并一定按要求测试,初选选中者在决定试训前一定做健康检查,尽量将身体不合格的筛选出,以免出现训练多年后发现该运动员身体不合格而退回的事情,避免少体校、家长、学生原就读学校三者的矛盾,同时也杜绝训练事故的发生。
4、对初选选中者的思想品质、丈化学习、家庭环境一定做深入全面调查。要多方面了解该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成绩和家庭环境,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其竞技成绩而忽视掉这些。
5、要争取学生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时的特招设举重项目。现在萧山区初中生升高中已经设置了举重的特招加分政策,这大大加快了他们举重项目的迅猛发展,从2007年——2008年两年的杭州市举重比赛来看,他们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6、争取政府投资以及社会赞助改善场地器材和寝室条件。
学校除了要争取在软件方面做好工作外,也要不懈努力,争取政府投资以及社会赞助改善训练及教学场地器材和寝室条件,改善学校目前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校的招生工作,提高教练员的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