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圈为什么出不了袁老爷子
2009-04-29陈海林
陈海林
在农业科技界。有人借用金庸老师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的说法来描述几位水稻育种领军人物。南帝——在广东进行水稻矮化育种的黄耀祥,北丐——在沈阳研究北方粳稻超级稻的杨守仁,东邪——在福建培育了“汕优63”、解决了第一代杂交稻不抗稻瘟病问题的谢华安。西毒——在四川研制刚性不育系杂交稻的周开达。中神通——在湖南研究超级杂交籼稻的袁隆平。
在学界、商界、政界三界通吃,中神通无愧其名。
学界
汕优63破格参加全国试验,快速推广,老爷子出过力,所以谢院士至今未忘。
一位院士曾说过:“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在袁隆平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培育出‘两优培九。而武汉大学的朱英国院士则这样说:“袁先生是杂交稻的先驱,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中国的骄傲,我对他非常尊敬。我与袁隆平没有可比性,我们科研的重点、所处的外部环境都有很大不同。我只是努力追赶,并尽力做出特色。”让如此多的同门院士认同,老爷子不简单。
商界
坐拥隆平高科上亿身价不简单。鼎力支持弟子黄培劲推广水稻制种新技术,创建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黄培劲领导的公司经营规模在国内水稻种子行业位居第二,市场份额占7%左右,每年生产、经营几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公司总资产达1.7亿元。老爷子真的不简单。
老爷子在政界的成就,主流媒体的曝光率说明了一切。很不简单。
江西省农科院的水稻大家颜龙安院士说过:“科技人员要具备三个头脑,即政治头脑,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吃苦的劲头;经济头脑,要根据百姓和市场需求选择研究方向;科学头脑,要有丰富的知识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人生不单是岁月的刻画,最重要的是精神的谱写,要脚踏实地留下自己的脚印。”这样的要求显然很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东西方育种文化的不同。如果科技人员都有三脑,又匮乏团队精神,内耗巨大。
老爷子三界通吃,证明了他有三脑。袁老爷子拉得一手小提琴,也打得一手好麻将,可见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在老爷子心目中一样受用。没有任何芥蒂,所以老爷子情商很高。
杂交水稻育种从湖南起步,福建、四川、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份大家辈出,院士闪耀,以武林高手各占一方的江湖风格来抢占杂交稻的制高点,不知会否持续,会否对育种组织模式的唯西方化作出补充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可惜玉米界没有这样一位老爷子,有的只是阶级斗争和路线之争。众多专家、学者乃至院士,理论有突破吗,品种有突破吗?玉米界院士稀少很合理。玉米育种没有学界地位只是满足不了某些人的虚荣心,但浪费纳税人的金钱则是罪过。
在网络世界中的玉米圈子里也是遍布地下工作者,不愿公开透明的原因与这个圈子固有的灰暗脱不了干系,都是利益惹的祸。用纳税人的资金作育种,是稳赚不赔的营生,衣食住行可以保障,成了事,可以转让大捞一把,也可以转换身份赚取更大的利益。育种效率不高可以理解。为利益打破头、撕破脸也不足为奇。
对比袁老爷子和杂交水稻育种的快意江湖,玉米育种江湖的各位弟兄和专家学者应该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