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当选总统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009-04-29李碧红卢妮娜

理论月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美国

李碧红 卢妮娜

摘要:近四十多年来,美国黑人投票率的提高及黑人民选官员的增加使美国黑人的状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长达近一个世纪束缚黑人投票的历史被《1965年选举权法案》终结,投票权的获得使黑人开始了从二等公民到参与政治的转变。如今,黑人总统奥巴马“问鼎白宫,登上权力宝座,充分参与政治”的梦想成真,奥巴马的成功是踏上黑人先辈们用生命搭建的历史阶梯实现了几代黑人的美国梦?还只是美国想为世界展示其民主的力量,为世界人民在当前金融危机未消褪的情况下传递新希望的信号,民权运动之路依然漫漫?奥巴马的当选是否会更加推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总的来说,他的当选为黑人民权争取带来了新希望,更是美国为世人展现新的外交形象的契机。

关键词:奥巴马当选总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154-03

杰西·杰克逊表示,始于1954年的民权运动在这几十年来的成就,已经为奥巴马入主白宫铺平了道路。美国黑人先辈经过多年奋力抗争使得现在的美国黑人能够更加融入这个“大熔炉”,同白人一样参与到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这种参与也远非昔日那种仅仅能够从事地位低而又无比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同样是美国的普通公民,优秀的美国黑人人才甚至能够进军政治领域,为自己争取更为平等合理的政治权利。美国黑人从最低等的奴隶到现在拥有选举权等政治权力,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变迁离不开长期持续的黑人民权运动。可以说奥巴马的成功是踏上黑人先辈们用生命搭建的历史阶梯,实现了几代黑人的美国梦。这次成功一方面是奥巴马才华及其领导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折射美国社会的变革。

全面认识奥巴马当选的时代背景,需要回顾黑人维权的艰苦历程。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是深重的,美国历史是白人统治的历史,1619年第一批黑人作为黑奴运到北美,从此在标榜民主的美洲大陆上开始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黑奴制度。1789年的美国宪法中黑奴被称为“五分之三”,作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有关美国黑人的三条宪法修正案,分别是1865年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8年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和1870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这三条修正案其核心是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的公民地位,赋予黑人以选举权,使得美国黑奴成为自由人,受到宪法保护,从而使黑人在法律上与白人平等,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法理基础由此奠定。

内战后美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南部大批黑人进入北方工业城市,1890年至1910年间,20万黑人离开南方,北迁或西迁。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这个迁移达到高峰,1910至1920年间,25万以上黑人离开南方。一批黑人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的北部成长起来,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成为民权运动的领导力量,为了争取黑人的民主权利,他们开始形成组织,协进会成为黑人民权运动的重要组织。协进会全称为“全国有色人种协进委员会”于1909年正式成立,其主要成员是黑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白人中产阶级分子。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民权运动从此进人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历史时期。这是在黑人学者威廉·杜波依斯等黑人运动家的倡议和组织下形成的大会,其目的“在于使黑人在政治上不受压制,在社会上免于凌辱”。他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承办有关种族权利的诉讼案件,通过法律诉讼来改变黑人遭受的严重的种族歧视与迫害。同时协进会进行华盛顿院外游说、出版刊物《危机》,宣传黑人苦难和要求,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剥夺黑人选举权的法律和学校种族隔离。

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期,黑人大规模涌进工人阶级队伍。这个时期的黑人运动由于其政治觉悟、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团结战斗能力的增强,逐步发展为自觉的有组织、有领导、有策略的群众运动。外加之世界和平民主的支持和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发展,“民权运动”兴起,并逐步扩大取得了胜利。但“隔离但平等”原则是美国黑人渴望解放的桎梏,在这一原则下的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的关系是相对紧张的,在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后,黑人开始把对现状的不满更多的表达出来。1955年12月,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因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捕。消息传出,黑人群众非常愤怒,成立了抵制乘车运动促进会,反对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并选举本市牧师马丁·路德·金担任主席,抵制运动达382天,终于迫使当地废除了公共汽车上的隔离制,他们在最高法院的诉讼也取胜了,最高法院最终也宣布“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即为违宪”。马丁·路德·金从此成为全美黑人众望所归的著名领袖。罢乘运动的胜利标志着黑人争取民权从合法斗争进入群众性大规模的直接行动阶段,是战后黑人民权运动的新起点。

当时肯尼迪总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主张结束种族隔离的总统,他为其后上任的约翰逊制定新的民权法奠定了基础。由于上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成为美国社会的最突出问题,民权运动进一步发展并扩大到各个领域。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最全面”的民权法案,即1964年国会民权法,取消各种公共场所种族隔离,宣布否认黑人选举权为非法。它标志着“民权运动”取得了胜利。

马丁·路德·金为了使刚刚通过的民权法案在新的一年中真正得到实施,于1965年在亚拉巴马州领导了25000人的和平示威。慑于黑人斗争的威力,在约翰逊推动下,国会通过第二个民权法,即《选举权法》,种族隔离制度就此终结。在1965年以前黑人投票是十分困难的,黑人必须独立完成一个冗长选民登记表,回答出包括职业、住宅及犯罪记录等各种问题,然后由注册员选出一段州宪法,由选民笔头做出解释。登记表有误或注册员认为笔答有问题,均不给予登记,而且注册员还经常故意刁难黑人,往往把宪法中最难的部分分给黑人,而选简单的给白人或给予白人帮助。民权运动以前。美国黑人特别是南方黑人在政治上毫无地位,丧失了公民基本权———选举权。据统计,南方11个州参加选举的黑人数量由1960年的29%上升到1970年的62%,黑人选举权得到保证。受教育的人数也有显著的增长。1957年各州公立学校黑人学生只占4%到1968年达到40%,黑人大学生增加了20-30倍,同时黑人家庭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上者上升到18%。

在约翰逊签署《选举权法》时,洛杉矶的奥茨黑人贫民窟爆发了=战后最激烈的城市动乱。黑人领袖提出了“黑人权力”的新口号。约翰逊政府再次做出让步,于1968年国会通过第三个民权法,即《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售和出租住房中,实行种族歧视和宗教歧视,规定伤害民权工作者以反联邦罪论处”。然而北方的黑人群众抗议采取了暴力方式,并同进行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黑人的正义斗争,激进的口号和主张最终导致了这一时期黑人民权运动的挫折。但在事实上却突出了把黑人问题列入

全国议事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黑人民权运动有了新变化,黑人争取平等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亚特兰大的第一位黑人市长梅那德·杰克逊曾经说过,现在如果谁还在大街上寻找民权运动的话,就大错特错了,20世纪70年代的民权运动就是参与政治,斗争方式从群众直接行动转入参政运动,用选票力量竞选公职,影响选举结果和政府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黑人家庭已经有1/3上升为中产阶级,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这一时期,除了争取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各项民权法切实贯彻实施。改善黑人的总体状况外,黑人开始争取政治上的发言权。1983年,民主党人哈罗德·华盛顿击败共和党白人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第一位黑人市长;同年11月,民主党人W·威廉·古德也击败共和党白人对手当选为美国第四大城市的第一位黑人市长。这样,美国四个最大的城市,除纽约外,都是黑人任市长。11月3日,芝加哥民权运动领袖、时年42岁的杰西·杰克逊牧师,正式宣布参加198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件很不平常的事情,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评论。杰克逊在竞选中提出“彩虹联盟”的口号,鼓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像彩虹由七色组成一样。1984年杰克逊在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投票中,坚持到底,得到12%代表的支持;1988年再次参加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获29%代表支持。虽然两次均未获得最后提名,但其政治意义不可低估。随后美国《新闻周刊》公布了盖洛普民意测验。62%黑人和56%的白人认为,在2008年之前,美国可能出现一位黑人总统,这一预测恰巧在15年后的2008年终成现实。

奥巴马的当选还是会引起思考。美国正在经历经济低迷时期,美国是不是为了“救市救国”,才特意为世界展示其民主的力量,用民权牌来作为坚持其世界领导地位的工具,真正的黑人民权运动之路却是依然漫漫?进一步说,奥巴马的当选是否会更加激化种族矛盾?

(一)民主力量的体现

“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独立宣言》的名句之一,美国社会由于其多样化的自由精神而充满了戏剧性和可能性。诸多因素促成了奥巴马的胜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定为美国的民主体现。

民主作为政治理念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生活实践建立于社会、文化和伦理之上。美国式民主基本范式之一是选举人团制度,美国总统由选举入团选举产生,并非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入团。绝大多数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规则,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在2008年当地时间12月15日的选举人团投票中。根据投票结果,奥巴马以365票对173票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正式赢得大选,其实奥巴马已经在11月4日的大选投票日中已经确定了胜局。

虽然长期以来选举人团投票和后续的国会点票只是礼仪性的程序,并无实际意义,但必须看到选举人团能抑制第三党的产生,有助于两党制的稳定。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保持联邦与各州的关系。如果“选举人团制”取消,则“赢者全得制”根本无用武之地。“相对多数票当选制”亦会减色。

另一方面,在大选揭晓之后,根据数据显示,大概有三百万人为奥巴马捐款,其中很多来自普通的工薪阶层,捐款的总额也达六亿多美元,有评论家指出奥巴马赢得了“网根”,开启了“网根”民主。“网根”一词与草根同源。公民社会的基层组织,向来称为草根组织。而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根”活跃于网络,以年轻人居多,进入他们的网络世界中才能争取到选票。2008年的总统大选让青年人,特别是青年黑人的政治热情达到高潮,尽管美国政界一向对年轻人的投票不看好,但事实是据2008年大选后对青年投票人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有50%受访者投了奥巴马的票,只有30%投了麦凯恩的票。美国社会民主文化因为互联网有了新的变迁,奥巴马利用互联网与年轻人进行了沟通,唤醒了理想主义精神,奥巴马全新竞选形象,给美国公众带来新气息,也更新了美国的政治民主文化。当然奥巴马的“网根”民主是否能够传承,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政治是否能真正注入“网根民主”?我们还将拭目以待,是不是真要走进“网根民主”时代。

(二)民权政策的外交牌

同时,民权牌是不是成了美国政府外交牌,救命草?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对内对外形象极为糟糕的时期,美国经常因为国内的人权问题而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指责,这也是美国在当时的美苏对抗中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当时美国的内政外交都陷入困境。而在2008年美国再次遭遇同样严重甚至更为严重的困境,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沼,金融危机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一片责难,外交形象在布什政府执政八年一落千丈。

在上世纪70年代民权运动的胜利而带来美国人权状况的改善成为改变美国政府国际形象的契机,也成为获取国内外舆论的支持,摆脱外交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奥巴马当选是否是作为美国政府的外交牌,重获国际社会好感,这同样存在着可能。因为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历届政府都把人权外交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议事日程,其理论基础是美国立国精神中的天赋人权观与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美国在改善国内人权状况方面的进步也得到了全世界舆论的欢迎。同时,随着人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性的问题,美国从中获得国际人权问题发言权的优势,巩固其“单极”的地位。尤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奥巴马的当选也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奥巴马的个人风格是相互谈判以及强调共同利益,合作将是必需的。他的总统任期是一个难以预测且合作与竞争相互交融的新时代,不能简单延续美国的单边主义,但美国政策还是会延续。所以有人指出也不要夸大奥巴马肤色的象征意义,因为美国政治结构不会随着奥巴马的当选而改变。

(三)民权活动仍未结束

2009年是一个美国和美国黑人的纪念年,马丁·路德·金诞辰80周年,林肯诞辰200周年,美国有色人种协会成立100周年。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美国国内美国黑人大部分是奥巴马的坚定支持者,但美国黑人占人口的比例正在不断下降。一同下降的还有他们的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一些数据显示近来半数黑人中产阶级的下一代沦为下层阶级。成年黑人男性“坐牢率”高达30%。纽约时报还称目前的美国社会,黑人一旦被捕,被判刑的可能性是同等条件下白人的3倍;而在同样的罪名下,黑人的服刑期要比白人长3个月。黑人生活的贫民区在美国各地仍普遍存在,一半黑人不能完成高中学业,1/4的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9个黑人当中就有1个正在监狱服刑。黑人的生活状况远比白人差。有报道说,美国国会“承认奴隶制和吉姆·克罗法的深刻不公、残忍、野蛮和非人道”,“谨代表美国人民,为非洲裔美国人及其祖辈在奴隶制和吉姆·克罗法下遭受不公对待表示道歉”。但在当今的美国社会,种族问题的隐痛从未消退。

即使奥巴马成为了美国总统,老一辈的民权领袖们似乎还是没有盼到高枕无忧,因为在现行法律制度下,歧视黑人、不公正对待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当代的美国黑人青年们认为,对于现在的美国黑人,要想改变现状,举行抗议活动,就如民权运动全盛时期一样,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措施,只是活动要更加理性和克制,毕竟美国的民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当今的民权人士对黑人总统奥巴马是充满着期待,认为奥巴马的崛起为新一代民权运动是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民权活动没有因为奥巴马结束,还要为黑人全体作出改变。因为对于美国黑人来说,每一代关注的问题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新一代黑人政治家在处理歧视等问题上更适时和更合适。

奥巴马始终在强调:美国是可以改变的。从这次“啤酒聚会”中可以看得出关于黑人民权的争取,奥巴马是在逐步开辟一条弥合分歧的中间道路,这与老一代黑人街头运动家不同,同样是一种变革,或许这是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这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并没有大多数美国黑人那样的奴隶传统。他在夏威夷多元文化和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成长,其见解和政治魅力同大多数非洲裔美国政治家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更为期许的是常春藤精英更为务实的做法。因为奥巴马黑人总统——这个美国政治的分水岭,并不意味着社会紧张关系的终结和美国政治体系的结构性问题的终结。

在其施政和对外交往上,奥巴马政府正在花费巨大气力扭转布什政府八年任期留下的政策惯性,而他任命希拉里·克林顿为国务卿以及起用克林顿政府的其他官员,意味着奥巴马外交的初始模式回归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是由于美国单边主义失败以及当前经济危机形势,奥巴马政府要走一条更为理性的道路,需要强调的是美国需要合作。

猜你喜欢

美国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