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我的期刊世界

2009-04-29广

当代人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创刊号杂志期刊

刘 广

聊期刊的故事,您大概会觉得平淡无奇。可是,一本从往昔相伴到现在的期刊,历经岁月的熏染与淘洗,被时光之手罩上一层金黄色的纱幕,曾经的熟悉日趋模糊,再度相逢,时空交错中依稀辨认着“故人”的模样,总是令人泛起异样的惊喜、万般的感慨,甚而是心灵的震撼。

有着340年历史的期刊,怎么与我擦出了不解缘?甫读书识字时节,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华大地文艺春天来临的前夕,电影是那个时代里少有的文化大餐,而每每曲终人散的惆怅又是无以寄托的,这种失落总要找寻一些安慰来填补。将活动的、转瞬即逝的电影镜头定格在书本上,保留在身边,时常翻来看看,不断慢悠悠地品味,电影连环画册子就与这心理需求实现了对接。我最喜爱这种连环画册子的“脸”儿,色彩饱满,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光彩,饱醮着时代特有的蓬勃激情,引发人们对电影情景的无限浮想,再配以艺术化的片名设计,就像小帧海报一样在新华书店众多的连环画册中一下就跳了出来。

这个时候,电影期刊悄然进入我的视野,那里的画面不仅撷取精彩传神的瞬间,而且图片大方,印刷精美,方方面面的信息更丰富,它令我霎时有了爱不释手的强烈感触。一位姓董的大哥,因家里藏有许多文革前的《大众电影》而成为我羡慕的对象。《大众电影》里面印制着大量闻所未闻的精彩电影讯息,简直是一座电影宝库,对那时的我构成难以抵抗的诱惑力。不论我提出什么条件,董大哥坚辞不受,不肯转让杂志,只是“十分宽容”地允许在有限几日拿去阅读。杂志被带回以后我没心思去看,在寝食不安中既抄且画,希望能变作自己手中的一些什么留下来。

期刊收藏,我以为就是以纵、横两线来展开。先看纵向,乃由一种期刊自始至终地收藏。譬如您喜爱一种期刊,以创刊肇始一期不缺直至终刊,保藏一份完整大全套,可称功德圆满,了无遗憾,不失为人间一桩赏心乐事。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本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其创刊号卷首如此开明宗义:“此书乃每月初日传数篇的。人若是读了后,可以将每篇存留在家里,而俟一年尽了之日,把所传的凑成一卷,不致失书道理,方可流传下以益后人也”。这启发我收藏完整型期刊。

中国的电影杂志很多,而以画报的形式专门介绍外国电影的期刊却极罕见。1985年创刊的《环球银幕画刊》到今天有260多期了,24年来,在外国影片的推广介绍方面,该刊缤纷呈现了各风格流派的电影无以计数,是一部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出版的世界电影百科全书。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始,中国期刊的外在状貌顺应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形势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突出的特点是开本加大、内页由新闻纸黑白印刷更新为铜版彩印,大多期刊由此而前后判若两刊。中国期刊的历史放在世界范围内尚属年轻。美国的《纽约客》创刊号与最新一期对照着看,仍能发现相似之处远远多于相异之处。诞生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闻周刊》,虽创办不足十年却在稳步推进,无论是装印开本与内容定位,其外在形象整体性保持了一贯而难得的稳定性。机遇固然重要,懂得珍惜与坚守更不可或缺,这其中凸显的是成熟大刊的的素质。具有统一齐整谐调的外观,成为了我对《中国新闻周刊》珍爱有加的理由,尽管一度该刊不能在封面出现刊名“中国”二字,但那只是审批环节的因素,办刊宗旨本身并未丝毫更改。在当代中国,二、三日刊还很稀见,时政周刊以一年48到52期的容量成为了面向社会主流期刊中与时代最为“贴身肉搏”的高频率期刊样式,《中国新闻周刊》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草稿”,是对我们所亲历时代最亲切、熟稔而丰厚的记忆。在她诞生那刻,我庆幸自己没有旁观。

好期刊总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完整型期刊收藏而言,千载难逢实乃常有的个人感受。提起《心事》杂志,您听说过的概率可能微乎其微,她连一岁都没活够,没有采取邮局征订,市场也难买到,只出区区8本,便悄然陨落、踪迹渺渺。《心事》意图在杂志的形式感表达上实质性地改变什么,是我见过的最为空灵、舒适和干净的版式,文图的叙述格式,经过一番精巧的闪转腾挪,直抵我心底的痒处。既便在国家图书馆里也难觅她的身影。我是通过直邮的方式而买齐了8册。《心事》当年在阅览架上被置于心理健康类,她在世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般昙花一现,的确是失败于市场运作,刊名的指向性不够明确、短期操作的急进以及定位的模糊是可见的不足。

中国的期刊长寿者甚少,总期逾千者寥寥,《中国青年》《世界知识》便是寥寥中的佼佼者。

与单本期刊相比,完整型收藏单纯而目标明确,“路遥知马力”,选定了目标,就要驾定而致远。国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当属“新中国第一刊”《人民画报》,至1999年底近50年间共计出刊618期,中国书店缺失84期的库藏,对外标价45864元。含有部分复印本至1990年底全套558期的《大众电影》标价为26910元,册均价近50元,而市场上大量的散本定价远远不及于此。市场发展迹象表明,完整型期刊收藏已具备了高抗风险性的升值、保值功能。除了品相的要求外,一般也要综合期刊本身的社会影响与累计出刊时间来考量。如果社会影响力大,累计出刊时间长,或二者居其一,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得到市场的青眼相加。

与完整期刊收藏的单一纵深不同,横向收藏的视角则是力图展现期刊世界的整体风貌。不完整收藏期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种横向切入是将不同期刊之点汇聚成某一主题的收藏。期刊世界体系庞大,应时而多动,诚如祖国之壮美山川,既令能工善画者,毕其一生所绘不过万而有一。如何在有限之中裁量无限?专题的甄选与视角的别开生面,为独出机杼者提供了尽情发挥的空间。一本期刊“呱呱落地”,是谓创刊,好比高楼大厦之奠基;一本期刊退出市场,是谓停刊,华美谢幕者少有,多为黯然收场。搜集创刊号是广采精收,而因为庆生讳殁的传统心理,终刊号的集藏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操作难度,一二有识者,知难而进,也有不小成果。

如果将创刊始至停刊终作为一个生命周期,一本期刊的成长史则由标明刊序号的常规刊与作为正刊或号外出现的有专一主题的特刊所构成。其中特刊号“天生丽质难自弃”,往往因对某一新闻热点,重大事件所作的全景报道受到诸多藏友的刮目相待。但也还有一样特刊号尚不为人识,可称为中途纪念号。如果将创刊号与终刊号分别视作期刊之两极,中途纪念号就是第三极,它是为纪念刊物出版若干大年或发行若干期而作的专刊,大都具喜庆色彩浓郁、数字符号装饰感极强的封面效果,一般出现在期刊的成熟壮大期,恰似人生三十而立,抚今思昔,踌躇满志。也有的服务于品牌推广,拓展形象的战略。现今的创刊号有的连发刊辞也哑口无言,终刊号更是如鲠在喉,偏偏中途号神闲气定,特别地有话要说,细述成长历程、描绘美好愿景是其不变的基调,具体操作却各有绝活儿。《看电影》配合发刊400期推出“《知己世佳人》70年”专题,漂亮印刷传递着华丽的气息,名刊与名著惺惺相惜间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望,成为读者记忆画廊里常存的景色。中途纪念号丰富,内容大多包括历期封面展示、精彩文章回现,以及期刊爱好者的互动交流,社会名流的题词赠贺等,尤其是展望未来、编者感怀述志的内容更是不可或缺,兴奋中不失谨严的自醒,无异于刊物的再度重生,是研究期刊文化的重要参考。

很多人对我总在重复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搞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杂志?这些杂志他们也是见过的,有时也可能比我见到的还多,只是没有注意罢了,我则刊迷心窍,满脑子一本“杂志经”。服装博览会上被赠《内衣秀》;图书馆偶尔浏览到信息就马上联系编辑部从上海寄来《殡葬文化研究》;理发店里的意外收获是《美甲时代》;而《万家科学画报》则是外出北京淘来的宝物;《普洱》是茶友相送;一本《电影频道》则是一次露天歌会散场时别人坐席上的丢弃之物……我给自己的藏刊屋取名为“见刊心痒痒斋”,乃见佳刊则必得而后快的写照。每每翻阅千奇百类、各色趣味的杂志时,就仿佛与不同圈子里的人们聊天一般,不拘客套之繁琐,任思路在其间穿东走西。

期刊,被民国时代的人们浪漫地叫作“眼睛的冰淇淋”,到了今天,这种昵称已不独期刊专美,然而属于期刊世界的精彩远未来到。市场经济社会无法回避期刊与广告的重要关系,而图书却是广告的“局外人”,这更彰显了期刊切入社会、与时代“同呼吸”的敏感性,期刊广告是留存在纸面上的“市井叫卖”,是历史进程中的“活化石”,甚至可说,谁读懂广告,谁就读懂了这个时代。期刊作为“广告为王”时代的传媒之一,真实而及时地记录、精美再现商品文化细节,其良好的保存性,从而具备“不是历史书,胜似历史书”的第一手文献价值,这是当代期刊收藏的魅力之一。

秉承节约资源的环保理念,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纸媒体将濒于消亡”的声音四起,仿佛言之凿凿。倘果如其言,您除了加紧收藏期刊,还在等什么呢?(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创刊号杂志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期刊问答
杂志介绍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