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俊亮和他的《古镇风情图》

2009-04-29

当代人 2009年10期
关键词:风情古镇画家

张 诚

辛集画家王俊亮先生,最近画出一幅《古镇风情图》长卷,在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对于这幅当代民俗风情杰作,观赏者无不叹绝。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著名诗人旭宇先生把卷细读后,当即援笔挥毫:“王俊亮先生系河北省老一辈美术家,以工笔淡彩画名垂燕赵。其以十载之构思、三年之创作,历尽辛苦完成了其家乡古镇辛集民俗民风之写实绘画,再现了冀中之历史风情,可谓是今日之清明上河图,余览之,兴奋不已,于是题数语于右,以作骥尾也。”

《古镇风情图》之所以备受推崇,是由于在这样的题材中,画家对家乡的热爱、对人民的衷情、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审美理想和技法特点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王俊亮,1940年生于辛集镇一个半农半文家庭。其伯父在北京供职于金融界,与大画家李苦禅是挚友、结义兄弟,苦禅大师曾来辛集在王俊亮家中和耀西医院养病,与辛集结下友情。王俊亮自小就生活在这种文化家庭中,其父母见小俊亮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讲苦禅如何白天拉洋车晚上继续作画的刻苦精神,并拿出苦禅画的扇面和画稿给他看,使俊亮童年时就下决心当一名画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王俊亮去镇文化馆学习基本功并练习创作,笔墨技巧和创作能力不断提高。1972年,这个只有完小毕业学历的农民青年,登上了最高艺术殿堂,他创作的人物画《培养技术员》入选全国美展,并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在成功面前,王俊亮没有飘飘然,而是更加刻苦发奋。走上印刷厂的商标设计岗位,白天抓工作,晚上搞创作。他的勤奋和刻苦,换来了艺术上的飞速进步,令人刮目相看。1985年他调到辛集市文化馆。在风雨兼程的磨砺中,其作品愈发显得富有灵性,形成了自己质朴大方、拙中见巧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人物画《精心培育》《丰收总结》《考车》和《老鼠娶亲图》等作品9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年画展,其中《棉田姐妹谱新曲》四条屏,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后,他以优异的业绩,担任了高级美术师,石家庄市美协理事,省政协书画室画家,冀中画院院长,东方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几十年来,王俊亮肩挑辅导、创作两副重担,在生他养他的文化原野上,不懈耕耘,为发展故乡的群众美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次,他偶尔翻出早年在街头勾画的那些诸如南菩萨堂的松柏,转街楼的风貌,捏面人的师傅等小品,没想到这些幼稚可笑的写生画,却引发了他久远而美好的回忆——爷爷、父亲对他讲述的辛集历史和繁荣景象。他的心境和思路豁然拓展,决心把古镇的民俗风情如实地描绘出来。退休后,《古镇风情图》的创作欲望与日俱增。于是,他走访老人,实地踏勘,翻阅史志资料,努力搜寻儿时的见闻记忆。十年的积累,他几易草图,并向前辈画师、文史专家征询意见,然后静下心来,历经三年呕心沥血的创作,便有了今天的这幅《古镇风情图》。

辛集古称廉官店,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享有“直隶一集”之盛名。《古镇风情图》以辛集当年四横一纵街道为载体,细致入微地描摹了当时的民俗风情。此图高48厘米,长3000厘米,可谓当代罕见的巨制。满怀激情的画家,以工笔淡彩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清末民初辛集农历二月初六日庙会“绵亘五六里,货广人稠,坐贾行商往来如织”的繁华景象。全卷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抒写古镇近郊的春色。卷首,东门外路边的柳树已染新绿,春意盎然,点出庙会时间。在通往镇里的路上,有骑毛驴、坐大车和三五成群的行人,还有挑着柴草、赶着绵羊的村夫,与从另一条路上抬着花轿娶亲的吹唱队伍同时涌向寨门外的小桥,将观众引入喜庆昌盛的古镇。

第二部分展示古镇的婚俗风情。娶亲的队列穿过寨门,进入两侧分布着饭庄、茶馆、药房和百货店的东西大街。开路的三眼炮仿佛震耳欲聋。办喜事的大户人家,门口挂着红绸子,院里红毡铺地,桌子上摆着弓箭,门口马鞍上放着发糕。当嫂子的手拿马尾箩,同看热闹的人喜笑颜开地迎接娶亲的队伍。对面院里,亲友们已摆好喜宴。房檐上的喜鹊也喳喳地叫着,欢迎新人的到来。

第三部分摹状古镇的小吃市场。从转角楼向北至裤腿街,是特色小吃市场。在临时搭建的一个挨一个的布棚下,支锅炸麻糖的,卖驴肉火烧的,做饸饹粉汤的,打吊炉烧饼的,忙得不亦乐乎。摊煎饼、烙肉饸、卖卤煮鸡、豆腐脑的,弄得满街飘香。羊杂馆的师傅,腰束白围裙,在门前迎送顾客。熙熙攘攘的来往行人,尝过色、香、味、形俱全的小吃,再买上一串冰糖葫芦,吃着它逛庙会,更能品出古镇的韵味。

第四部分勾画古镇的交易市场。辛集有条轿铺街,街上除了做花轿的,还有铜器铺、铁器铺,戏装行。做狮子头的商户,门口都垒着狮子泥塑模型,时有行人驻足观看。与此接连的还有粮食、柴草、农具、骡马等多种交易场面。粮食市的交易员唱歌似的在给买粮的“过斗”,农具市场的师傅举着木杈子向农民夸耀自己的手艺,牲畜市的“斤斤”(经纪人)在袖筒里与卖主商讨价格,精明的买主在细看一匹骏马的口齿。在这或远或近,或藏或露,各自独立又互相呼应的大市场上,共同唱响劳动者的赞歌。

第五部分再现古镇庙会的风貌。二月初六庙会,寄托着对关公的崇拜。刚过春节,镇公所就开始搭建插有松柏枝的席牌坊。到了正会这天,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纷至沓来。在长达四五里的会场上,百业杂陈,各行俱备,人群如潮,摩肩接踵。关帝庙前的广场上,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以其各自的绝技,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玩狮子、踩高跷、吹糖人的等民间艺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领到施舍粥饭的善男信女,忙去庙里烧香。买到可心嫁妆的姑娘,又去看花大姐拉碌碡,乐得心花怒放。而摇着膀扇骨在店铺门前唱喜歌要小钱的“大官财”,则逗得人们哄堂大笑。

这一段构图紧凑而集中,繁处更繁,在画法上所谓“密不透风”。但在席牌坊外面的大树下,停着三辆赶庙的大车,旁边几头牲畜或低头吃草,或闭目养神,显得悠然宁静,又使喧闹的气势不觉堵塞,实乃画家的匠心。

第六部分描绘皮毛中心的繁盛景象。辛集是全国皮毛集散地和生产中心,皮店街是主要的交易场所。街上行人川流不息,两旁的作坊鳞次栉比,白皮加工、制革、毛毡、毛店、皮条、车马挽具等各业俱全。一队骆驼缓步向城外出发,标志着辛集是对外贸易中心。一些外商机构在这里设有办事处、电报局和洋庄。庙会期间,上百家皮革门市部,柜台前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有不少外商还亲自来庆隆皮店、聚泰皮店看样订货。几位久别重逢的客商,在“陈记肉铺”门前互相作揖祝福。“当铺”的大字牌匾耀人眼目,动中有静的鸟市别有洞天,山西会馆仿佛传出高亢壮美的晋腔,皮店街的生机与活力,令人神往。卷尾,在西门外三官庙结束。

《古镇风情图》是当代罕见的历史画卷。它无论在社会意义还是绘画意义上,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首先,从主题发掘上,它凸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人民,并在作品中反映他们的生活,在这幅长卷中,出现了工、农、商、妇孺、车夫、艺员和赝子街上的算卦的、相面的、拔牙的等各色人物达3000多人。活动的场景,有逛庙、烧香、买卖、餐饮、看戏、听书、游乐等等。百肆杂陈,紧张忙碌,从本质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既突出了各阶层人物在庙会的活动,又展现出节日的欢娱、街市的繁华。其生活图景规模之宏大,人物之众多,在中外绘画作品中是无与伦比的。如果画家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是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富有社会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的。

其次,《古镇风情图》所表现的造型技巧和艺术构思也是叹为观止的。画中不仅表现了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人物,也画了商店、民居、牲畜和各种车辆。据统计,牛、马、骡、驴、骆驼共200多头,羊49只,狗12只,鸡14只,轿车、大车、平车、宏车等40余辆,房屋390余间,各种树木260棵。对人物的年龄、性格、举止、表情、姿容,画家都根据其身份,一一作了精确的描绘,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群像。画中人物高不过寸,居然画得须眉毕现,栩栩如生,表现出画家娴熟精到的用笔技巧。

这幅画卷的构图也是引人入胜的。作为古镇的传统庙会,影响极其深远,民情乡风无所不在。画家再现这些淳厚的地方习俗时,巧妙地把辛集数条街道连接在一幅画卷上,并按照历史的特点,让相关的经营活动对号入座,使整幅画卷有疏有密,有声有色,条理清楚,繁而不乱。

再次,由于画家忠实于现实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古镇风情图》为人们留下了社会的、历史的真实场景,难能可贵。画中古镇寨门楼,是依据清末民初的样子绘制的,与乡贤前辈画坛宗师赵望云在民国二十二年写生的辛集镇寨楼一模一样。街道上多是一表一卧、两表一卧的平顶民居,也有贫民住的土坯房屋和财主家的起脊大瓦房,还有虎头下架的店铺,都是画家按照当时建筑样式绘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则是用手拧辘辘从井里用桶提上来的,画中也有居民拧辘辘打水的写照。而“辘辘把街”北侧那座高大的石牌坊,在讲述着明朝敕封的鸿胪寺绪班士马锵的功德故事。这些独特的民生风景,不但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社会学家研究近代民俗学的珍贵资料,对社会发展史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王俊亮倾情创作的古镇风情宏幅画卷,如传奇一般震撼着大家的心灵。德高望重的老画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河北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张辛国先生,欣然为之题签。可以肯定地说,王俊亮先生的《古镇风情图》必将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风情古镇画家
酷炫小画家
古镇之旅
风情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Xu Qixiong: Master in Gongbi Style
西部风情
千年古镇
唐时风情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