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与途径
2009-04-29马振清
马振清
摘要: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这一长效机制首先就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来构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也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
关键词: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必要性;具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033-03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挑战、国内考验和党的建设自身的因素,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推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作用在于,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把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更好地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一、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当人类社会迈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由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条件的变化,产生了政党和政党政治现象。社会上的各阶级、阶层、集团要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必须组织起自己的政党。世界政治史上出现过成千上万、名称各异、五花八门的政党。政党虽然很多,并不等于它们都有先进性。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最根本的是看它的纲领和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她的纲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本质、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是党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身修养而形成的结果。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自身建设来保持和发展其先进性的。纵观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党不断进行自我建设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源于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用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必然推动这一理论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中的核心法宝;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警示;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以及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重大历史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保证了我们党始终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过去我们抓党的建设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集中一段时间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特定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改革开放初期的整党、20世纪后期的“三讲”活动和我们一直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这些集中性教育活动毫无疑问对克服党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纯洁党的队伍,对发展党的先进性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随机性和阶段性。一次活动过后就告一段落,并不能确保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
只有建立了长效机制,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处于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持续状态,也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处于一种自动调整调适、不断上升的状态。因此,探索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我们党的建设工作应该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使党和国家在开拓创新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是途经而不是目标,途径是为目标服务的,途径应服从于目标。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就明确了建立长效机制的目标,能否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衡量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因此。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必须把握好党的先进性和党员个体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构成了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个体党员是否能够体现出先进性,从根本上说还要取决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因为党的整体的先进性是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为基础。因此,在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时。既要把着力点放在党的整体的先进性上,推动广大党员增强先进性意识,为保持党的整体的先进性而不懈努力。同时也要注重党员个体的先进性的建设,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剖析自己和提高自己,把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作为整个机制设计的基本点。
2必须把握好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建设的关系
列宁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先进理论教育的结果。长效机制的建设重在使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受到经常性的、持续不断的教育,以巩固扩大集中教育的成果,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建设结合起来,以集中教育化解经常性建设的难题,以经常性建设促进集中教育的作用。通过典型事例教育、时代先锋榜样和制度激励感召等方式,激励全党昂扬向
上、奋发有为,让大家“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如民主革命时期的张思德、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王进喜、时传祥,新的历史时期的牛玉儒、孔繁森、方永刚等。长效机制的建设重在激励广大党员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发生变化的时候,依然能够与时代同步,把握时代的特征,体现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作用。
3必须把握好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的关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的参与机制,为党员创建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内事务的透明度。从全党来讲,没有监督必然会整体失控。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兼顾监督的产生和实施,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健全监督机制。
三、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
1学习机制:以理论创新为根本,以经常性学习为动力
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理论创新,因为一个政党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先进的纲领、指导思想和体现时代特征的理论。当然,理论创新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艰苦探索的结果。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呼声,集中群众的智慧,自觉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习机制是指以党的各级组织或党员个体的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增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和强化党员的信仰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等的经常性学习制度。一是建立和健全党委中心小组学习制度,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要求,促进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以保证学习活动经常性地持久开展下去。二是既要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大会交流和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学习方式,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落实到位,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和落实党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将党员干部的岗位安排、职务提拔与学习培训成果紧密结合,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脱产进修和新进领导班子成员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学习。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学习培训制度固定化和经常化,使每个党员都能长期、经常、有效地接受教育。四是建立健全学习考勤、检查学习笔记和完成作业等督查制度来促进学习的成效。在新世纪新阶段,更要明确党员及党组织学习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按照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培养良好学风。
在学习上要明确学习目的,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把学习当作提高自己各方面工作能力和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和责任,把学习的重心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于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的大局,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落实,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2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党内监督结合起来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是建立健全党内的民主机制。解决体制问题,发挥党的先进性的整合功能。从民主机制的构建来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规定,通过扩大代表的权利、增加党的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切实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密切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联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是既不完全对等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广泛的民主也就没有高度的集中。每个党员都要以遵守党内民主作为党内生活的最基本的政治准则,与党中央的政治步伐保持高度的一致,认真执行党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决策。全党同志必须自觉坚持四个服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持政令畅通。在党内选举的过程中,把差额选举与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充分满足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同时,要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党内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具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党员作为党内监督的主体、运用党章赋予的民主权利。构建党员监督制约机制。
3干部能力素质建设机制:以建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应该具有良好的选拔任用机制。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要由代表这个阶级利益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是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关、工作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选拔机制、干部任用机制和干部激励机制。
建立和健全党内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按照政治素质、领导能力、敬业精神、工作业绩、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来制定干部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和体现群众公认程度。在党员干部的任用上,通过自愿报名、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和党委讨论任命等环节,增强干部选用的透明度,真正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在干部的考核上,通过同级干部背对背测评、群众民主评议等方式,运用评价结果对干部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驱动性机制。建立这种机制,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激励机制的作用要依靠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作为保证和依据。一般的激励手段如入党标准的宽严、党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党员干部的任用、对党员干部的奖惩等作为激励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重要措施。
4基层党建与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根本的生命线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战斗力发挥的堡垒。通过以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建工作等,使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拉近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加深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这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取得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和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就要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进联系方式、扩大联系的范围,经常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工作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