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研究
2009-04-29房利勤陈培栋
房利勤 陈培栋
[摘要]目的 观察苦参素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80例CHB患者分苦参素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DNA定量等项目,随访12个月。结果 苦参素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乙肝复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苦参素显效率为70%,门冬氨酸鸟氨酸显效率为57.5%,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苦参素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前者在AST复常方面效果更佳。
[关键词] 苦参素;门冬氨酸鸟氨酸;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23-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09年9月住院和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择标准:①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诊断标准[1];②治疗前2个月内无CHB治疗史;③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者。80例CHB分为苦参素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组,见表1。苦参素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5岁。门冬氨酸鸟氨酸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35岁。2组性别、年龄及ALT、ATS水平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苦参素组:将苦参素注射液(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mg/支,批号0812171)6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静脉滴注4周。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将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2.5g/支,批号090111)20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静脉滴注4周。2组治疗中,尚同时加用维生素C,葡醛酸钠。未用其他护肝药物。
1.3观察项目与方法
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血清肝功能、HBV-DNA检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以及停药后1、3、6、12个月各进行1次,随访12个月。
1.4疗效评估标准
以临床症状、体征是否改善和ALT、AST是否复常为主要评估依据。显效: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ALT、AST复常,随访期内肝功能正常;有效:治疗结束后症状明显改善,ALT、AST复常,但随访期内肝功能再次异常;无效:治疗期及随访期症状无明显改善,ALT、AST无明显降低。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肝功能比较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ALT、AST比较见表1、表2。
2.2药物不良反应
苦参素组未出现不良反应,门冬氨酸鸟氨酸组出现皮疹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均未中断治疗。
3讨论
在本研究中,门冬氨酸鸟氨酸组ALT水平下降明显,而AST水平下降较缓慢;苦参素组ALT、AST同时下降,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随访,门冬氨酸鸟氨酸组有10例ALT再度异常,显效率为57.5%(23/40)。苦参素组仅有9例ALT再度异常,有效率为70%(28/40),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素对肝细胞及线粒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肝组织炎症有很好的控制能力,疗效稳定、持久,这可能因为苦参素可降低羟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通过多环节保护肝细胞功能。通过试验我们认为苦参素的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疗效确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42.
(收稿日期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