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看“上南并购”
2009-04-29杨理云
[摘要]“上南并购”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横向并购。文章主要从生产、管理、研发等过程中体现的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角度来考察上南并购给双方带来的协同效应,由此体现通过横向并购实现市场扩张和规模经济,同时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并且在未来几年,这种重组将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的并购整合将继续呈现强者兼并弱者的趋势,市场份额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竞争力强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集中,在此过程中,我国将形成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集团企业。
[关键词]上南并购;横向并购;不可分割性;规模经济;管理约束
[作者简介]杨理云,上海师范大学2006产业经济学研究生。上海,200234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2-0126-0004
一、引言
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南汽集团经营性资产转至上汽集团名下,同时上汽集团以不超过8%的上海汽车股权作为交换。
在合并前,2007年的1~11月,从汽车产量上看,排名第一的就是上汽集团,销量138.6547万辆;第二位是一汽集团,销量130.8576万辆;第三名是东风集团,销量101.8389万辆。从具体的销量来看,上汽和一汽的销量是很接近的,而单从11月当月销量看,一汽则超过上汽,但是当上汽和南汽合并后,全年的销量规模可能超过165万辆,而一汽集团的销量规模可能在145万辆,这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了。合并后,上汽在规模和产品序列方面,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具备“三的四次方”效能,即商用车、乘用车和零部件三大板块齐备,三大外资合作伙伴(大众、通用和菲亚特),三大自主品牌,以及三大生产基地(上海、南京和仪征)。如果再加上位于英国、韩国和中国本土的三地多个技术研究院力量的整合,上汽将很有可能是三大汽车集团中,将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集团。这次并购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业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例。
“上南并购”是我国汽车行业的~次较大规模的横向并购。这次并购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减少汽车产业的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成本,推动我国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创立。我国的本土汽车企业与国外的汽车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般说来,企业有内、外部两种扩张方式,内部扩张是通过自有资金和负债投资以扩大规模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外部扩张是通过横向、纵向、混合并购来实现。但是作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汽车产业,为了实现单个汽车企业的迅速扩张,仅靠企业自身资本的积累、自身营销网络的拓展以及自身实力创立自有品牌是不够的,走并购与重组的道路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再说并购的动机,可以从增加市场的势力、减少广告和其他促销费用以及取得其他方法不能获得的收益三个方面来分类讨论。在文献中,成本方面的优势常被描述为“协同”效应或“2+2=5”效应。形成规模经济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角度来考察上南并购给双方带来的协同效应,由此体现通过横向并购实现市场扩张和规模经济,同时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将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二、相关理论分析
横向并购,又称水平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近的商品或提供相近的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或者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部门中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新经济技术条件下最佳经济规模的一种购并方式,上汽与南汽的并购就是一次横向并购。而采用横向并购的基本条件是,收购企业需要并且有能力扩大自己的产能和销售。
从行业角度来看,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在市场竞争中,当行业内存在较多数量的竞争者并势均力敌时,各企业只能保持最低的利润水平。这样。优势企业通过行业内的并购,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者的数量,增加剩余企业“合谋”创造垄断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行业内保持一定水平的利润率。所以,横向并购的结果是资本在同一生产、销售领域或部门间的集中,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新技术条件下行业的最佳经济规模。
从企业角度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目标了,成本最小化逐渐成为追逐的焦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价格,价格决定市场份额,价格和市场份额则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这种理论历来把企业的经营规模视为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根据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的方式具有其他扩张方法不能获得的收益。由于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既包括了生产经济也包括了管理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某个时期内,产品或从事产品生产的业务和职能的绝对数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正是由于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而成本下降,其存在基础是一些产品或设备的整体性以及生产管理活动的不可分割性。对一个或两个企业而言,都可能拥有没有充分利用的特定资源,由于不可分割性,它们不能随规模的相对减少而消失,兼并能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它们的固定成本分摊成为可能,由此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并且针对横向并购而言,由于参与横向兼并的企业处于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销售渠道相同或相似的行业,这样企业之间便可以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互补,包括实物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以及金融资源,等等。横向并购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规模经济实现的。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使其成本最小化。
从生产过程上来看,海奥迪与威特卡姆曾从三个方面对规模经济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的不可分割性。在某一给定时点上,对工业设备的某些基本部件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发现每种规格的生产设备都存在因固定成本的分摊而产生的收益递增的现象,收益递增的程度取决于设备生产能力的大小。可以想见,成本曲线将是不连续、不规则的。而且设备的生产能力、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技术限制,那么源于设备的不可分割性的规模经济就一定存在。所以,长期生产标准化产品比按照每位顾客的具体要求进行一次性生产所支付的成本要低。如果将这个不可分割性的实践扩大,除了生产设备之外,其他在生产过程领域的成本也是如此。如果资本设备的个别部件都存在着不可分割性,那么包含了这些部件的生产工厂都将存在着由于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因此,两个合并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单个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的其工厂的生产能力。
从管理过程来看,特别是出色的经理在小公司经营中没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兼并能使他在
更大的资源组合中展现他的才干,而且规模的经济性从裁减公司经理中产生。从现实角度来说,企业中总有一部分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等未能被充分利用。从马里斯的增长模型中,我们知道企业增长有四个主要因素,其中一个就是管理的约束。彭罗斯对于这些约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在谈论管理约束问题中,就再次论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企业扩张的动机就是由于许多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而造成其中很多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除非企业规模扩大。企业规模的扩大,会招聘更多的管理人员,但是根据其理论,管理人员数量的增加将反而趋向于降低企业的增长速度。因为对新的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融合会占用已有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降低了用于扩张的管理能力。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通过兼并而获得扩张的方式会变得十分有吸引力,因为它通过对管理能力需求的减小而放松管理上的制约。
不可分割性带来的规模经济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例如连锁或销售设施,具体说就是营销人员的网络,还有研发机构的经济性,单个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其研发部分的资源,而两个兼并的企业在一起其研发能力将更加的强大。所以总的来说,这种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精简管理机构、增强市场议价能力、有效整合产品营销网络、增强研究开发实力和提高企业信誉水平等。
这些规模经济的效应也并非会在短期内必然得到,因为兼并有可能只不过把两个次优规模的厂子凑在一起。收益必须从长期来体现,当生产集中在少数的几家工厂,经济性便自然实现。
三、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汽车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汽车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强,面对跨国公司的全面竞争,存在互补优势的中国汽车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也是应对竞争的一条出路。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将原先单个汽车企业中的由于不可分割性而存在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和内耗,同时,可以壮大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从上汽和南汽来看,上汽强大的研发制造实力、清晰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力、丰富的营销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南汽在商用车上的现有资源以及优势、名爵现成的整车、发动机生产线等相结合,就可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将资本和所有资源在同一企业内集中,实现由于不可分割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
首先,我们从产品的生产来看,双方在并购前都存在生产设备、人员、资源的闲置,由于不可分割性,都存在一定的浪费,在上汽并购南汽之后,都可以将原来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最优质的资源集中在一个企业,实现并购后的规模经济。对上汽来说,在企业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对南汽来说,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节间隔,充分利用生产能力。
就拿先前双方一直争斗的罗孚项目,双方在一番竞争之后,南汽得到了罗孚的生产设备,上汽得到了其核心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权,双方各得其所、分头建厂、各推品牌打造两辆相同车型,然后还在争夺这款车型的知识产权。可以看到,这番争斗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资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双方都存在设计、生产上的缺陷。资源丰富的上汽很可能由于没有收购到罗孚的生产设备而在其后的生产过程中遇到阻力,虽然拥有其核心的技术,但是在生产设备上无法跟进的情况下,也将大大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对南汽来说,亦是如此。南汽缺乏资金,现有固定资产150亿元,但是这些资产中大部分是房屋土地和生产设备等不动产,而发展其研发的汽车,更需要的是现金。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这些固定资产和生产设备都无法发挥其效用。可以说一个需要设备和技术,一个需要资金,现在并购之后,双方正好可以优势互补,将原先双方由于不可分割性而无法充分利用的资源在生产中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其生产的规模经济。
上汽在并购之后,将收缩上海临港基地的投资规模,将一部分整车及零部件生产转移到南京,其中罗孚项目的生产将统一放在南京。这样,双方的合作不仅在罗孚项目上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大大提高了南京的生产效用的利用率。根据之前理论所说的,先从生产设备上实现规模经济,那么才能使得从整体的生产上都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其次,从管理上来看,现在上汽换股收购南汽,也就是说,南汽的管理和运作,必须由上汽来主导进行。先前有专家分析,南汽之所以连年亏损,并非制造水平糟糕,也不是完全由于资金困顿,而是由于南汽在管理思维以及运作水准方面的欠缺。上汽在管理运作方面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在国内汽车行业无出其右。那么通过此次的并购,由上汽主导,肯定将有上汽的管理人才直接进驻南汽集团,可以将上汽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手段灌输给南汽,南汽在并购之后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规模扩大而导致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充分发挥原先在南汽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才干,进而在管理上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降低成本。
对上汽而言,如果通过内部扩张来扩大规模,那么随着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扩大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不仅要投入更多的管理人员,而且由于管理约束的存在,随着规模的扩大管理的效率也将降低,甚至有可能拖累原先规模的管理效率。那么,此时扩大规模并不能带来规模经济。而此时通过并购带来的规模的扩大,将摆脱管理约束的效应,规模扩大的部分即南汽的管理需求将没有内部扩张所引起的管理需求大,南汽本身就拥有一定规模的管理人员,只需对其进行领导并改进方法即可。那么它通过对管理能力需求的减小而放松管理上的制约,反而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大,形成由于不可分割性所带来的管理上的规模经济。据悉在全面合作之后名爵项目的整车资产将并人上海汽车,由上海汽车乘用车分公司一体化管理。这正好可以充分利用上海汽车的管理资源。
再次,从研发来看,上汽在取得了乘用车市场的冠军后,一直力求在商用车领域有所突破,早先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上汽商用车部,但是如果上汽企业独自开发商用车项目,那么其所花费的初期沉没成本将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拖累其乘用车项目。而南汽此前的强项就是商用车,现在双方的合并,南汽的依维柯和跃进都可以填补上汽在中型客车和卡车上的空白,不仅可以使上汽形成全系列的产品,而且可以使上汽进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在商用车的研发和生产上得到南汽的配合,那么商用车的生产更有效率。
而南汽集团见长的是商用车,而非乘用车,特别是轿车。目前在名爵项目的运作中,主要由原来依维柯和南京菲亚特的人才组成,他们并没有完整而系统地运作一个成功轿车品牌的经验。南汽曾经一度费力想成功打造名爵项目,但是最后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果。然而上汽在轿车品牌的运作上比较成熟,是我国乘用车市场的领头羊,所以
如果南汽的那些在轿车项目上的设备能整合到上汽的体系,花一定的代价稍加改造,那么在名爵项目的打造上效率将更高。由此可以看到,上汽或者南汽单独一个企业时无法充分利用其研发部分的资源,无法提高其研发的效率,而两者兼并在一起以后,相互弥补缺陷,可以将自身最有利的资源提供给对方以弥补对方在研发上的缺陷,而且其研发能力将会更加的强大。
因此,可以说此次上汽与南汽实现全面合作,有利于优化整合双方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等领域的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当然,如果在两个企业文化整合不顺利的情况下,协同效应也将事倍功半,无法达到应有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在此论文中不针对文化整合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
四、结论
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产量从少到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工业体系,但是与国外发达的汽车工业相比,其中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从2003年到2005年,汽车行业的行业利润率从9.11%下降到了4%。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07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绿皮书中指出,2007年及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及整体效益下滑等四大问题困扰着汽车业。
从我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下滑和国家新发布的报告都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分散型和低规模的特点,是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再加上全球生产过剩和竞争格局的变化更加加大了汽车行业并购重组的必然性。
一方面,像上汽和南汽之间的并购重组,在汽车行业中比较优势的国内汽车厂商,把同类资源、资金和人才向该优势企业集中;没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应该果断退出该部分市场,做自己的优势产品;将规模小而又没有竞争力的亏损企业关闭并退出竞争领域。这样,国内企业就能集中有限资源,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改变现行规模不足的现象,实现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而从国外的汽车产业经验看,汽车行业最终都会发展成几个寡头垄断市场。而目前国内的市场可以说基本形成了一汽、上汽、东风三大集团属于第一军营,而后面还有如奇瑞、华晨、广本等很多地方的汽车厂。因此,要提高市场集中度以及更好地配置汽车行业的资源,规模较大的企业会逐渐整合这些规模较小的企业。
另一方面,就是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并购重组,直接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此来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现在研发自有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才是我国汽车企业的出路。所以前者是更加推崇的重组方案。另外,从日本汽车行业崛起的模式,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对于技术的引进应该是不遗余力的,然后通过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同时企业也应该积累管理经验,在引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要引进管理经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应当适当地多元化。对于目前技术的引进,应当保持清晰的发展线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够集中汽车行业中的优势资源,由我国独立开发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系统,这样才能够真正踏上世界汽车的舞台,这才是汽车行业优化重组的重大意义所在。
如果在未来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并购整合呈现强者兼并弱者的趋势,市场份额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竞争力强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集中;那么在此过程中,我国也将可能形成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制造集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