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乳业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研究
2009-04-29潘斌
潘 斌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乳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国家未雨绸缪,及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以期扶危解困,实现乳业整合。政策的出台固然重要,但如何建立一个乳业内部的长期有效合理的机制才是根本。本文通过分析荷兰乳业的产业结构和其所表现出来的纵向组织关系,试图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关联剖析荷兰乳业合作社中稳定,持续成功运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得以借鉴并加速我国乳业产业化调整的进程,促进我国乳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荷兰乳业合作社收入分配纵向组织关系
乳业一直以来都是荷兰重要的支柱产业。由干其畜牧业发达,所以乳业发展速度快、产量高、质量好、效益可观。尤其是加入欧盟后,荷兰在欧盟“通用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hcy)框架下,不仅具有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优势,是世界主要乳品出口国之一,也是其他地区乳品进入西欧和世界市场的跳板。重要的地理位置加速了荷兰牧场专业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更促进了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成熟稳定。
1,荷兰乳业概况
荷兰东接德国,南邻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是欧洲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荷兰在世界乳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成就了其“世界乳业发达国家之一”的位置。荷兰是荷斯坦奶牛的原产地,目前,共有存栏成年奶牛145.5万头,年产奶量1,1OO万吨,分布在3.5万多个家庭牧场,饲养方式分为舍饲和放牧两种。家庭牧场占地60—80公顷,家庭牧场饲养规模一般是50—80头产奶牛,100头以上的牧场占10%。
事实上,荷兰作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没有自己独立的乳业政策,而是一贯执行欧盟“通用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中有关乳业的政策。从1984年开始荷兰按照欧盟的配额生产制度,将每个农场应得到的生产配额(是按在1983年产量的基础上扣减5%确定的)直接分配到农场。每个农场主只能按配额生产,农场主允许不完成配额,但决不能超过配额许可。如果超出限额。将受到高出牛奶价格的经济制裁,以保护奶农的利益。欧盟的配额制度大大促进了荷兰乳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荷兰乳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得益于国家自身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的支持与战略思考。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荷兰政府对内给予乳业强有力的支持,如制定鲜奶和乳品的基本定价,然后通过政府确定采取输出收税或输出补助的措施来平衡价格的波动;饲料粮的供给尽量以欧盟确定的最低价供应;奶油、脱脂奶粉的收购以确保养牛户有稳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和收入;在对外贸易方面,荷兰政府制定了大进大出战略,显示出其十分典型的外向型产业特征。
2、荷兰乳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纵向组织关系
2.1荷兰乳业组织结构
在荷兰,整个乳业社会化分工十分精细并且配合密切,达到了一种高度市场化运作的状态,其在保障牧场经营者在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制产业组织体系。荷兰农业专家乌伯恩将这个体系模式总结为:家庭牧场一大型合作社(乳业集团公司)。其中,大型合作社即乳业集团公司由小型合作社整合兼并而成,整个产业链中合作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受到欧洲合作社传统的影响,荷兰奶农的合作意识很强,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在荷兰乳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荷兰乳业的基础是私有制的家庭牧场,规模不大。由于家庭农场生产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弱,为了保护奶农的利益,荷兰政府推动具有相同市场地位的奶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在乳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加快了乳业专业化、规模化进程,使乳业达到了非常高的组织化程度。
事实上,荷兰合作社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一家规范的合作社性质的乳品加工厂建立于1886年,由23个养殖户集体入股投资建立,其动机是防止某些加工厂对原奶的压价。后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合作社开始兼并,出现了一些大型合作社,如菲仕兰考博克乳品公司(Friesland Coberco DairyFoods)和卡帕尼亚公司(Campina—Melkunie)。这屿合作社从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上已经和大型企业相差无几,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合作社的企业化”。
现今,荷兰的合作社组织模式中主要包括家庭牧场主、乳业合作社集团公司两个主体。它们的关系是:农户自愿入股参加乳业合作社,合作社从事原奶收集、乳品加工、销售和出口等商业活动。
通过“家庭牧场——大型合作社”这一纵向组织模式,奶农将生产出来的奶交给合作社的乳品加工厂,合作社的乳品厂必须收且进一步加工并销售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然后,合作社将售出产品后计算出的每千克奶的价值收入(扣除加工成本)的90%付给奶农(两周为一个结算期),其余的10%待财政年度结束后再行分配。一般规定公积金和奶农个人账户基金(所有权归奶农,但合作社可以使用)两项之和的比例不能低于40%,这两项资金主要用于下个年度乳品厂的投资和生产周转金,余下的60%作为利润给奶农分红。这样就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集团企业模式。
2.1.1家庭牧场——荷兰乳业生产的基础形式
家庭农场是荷兰乳业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绝大多数是自有奶牛和草场的牧场。目前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是在小规模的奶农饲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是50—70头牛的规模,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并与各草场的最佳载畜量相适应的比较理想的规模。牧场主是荷兰乳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乳业现代化要求提高乳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形成一种推力,因此,在牧场生产的劳动力通常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这样劳动的“监督成本”随即降低。从生产的角度看,荷兰奶农根据奶牛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和生产季节配置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荷兰奶农强烈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通过应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2.1.2乳业合作社——荷兰乳业乳品加工、销售的中心环节
荷兰的农业合作社非常盛行,乳业也不例外。奶农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自愿入股联合组成了合作社,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依托合作社参与由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收入流的分割。奶农加入合作社后,依据合作社条例就享有了相应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义务。首先,奶农入社退社自由。入社时,要缴纳少量的社费,退社时退还。其次,奶农按照合作社条例将生产出来的奶交给合作社,合作社进行加工、销售,同时,合作社也依据条例对奶农进行返利,既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奶源的质量和稳定。
2.2荷兰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
合作社是荷兰乳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因为其乳业从发展之初就组建了乳业合作社。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荷兰乳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以中等规模的家庭奶牛场为基本生产形式,以合作社性质的乳品公司为核心,产、加、销各利益主体有效协调的运营模式。高度集约化的荷兰乳业纵向组织关系内部依靠产权关系来进行关联,从而保障了牧场经营者在独立经营的前提下规模效益的提高。
在荷兰“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下,牧场经营者、乳品合作公司、乳业行业组织等共同参与乳业的生产、销售和技术等不同环节的经营或协调运营,同时共同分享每一环节的利益。其中,在乳业一体化组织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家庭牧场经营者,他们同时扮演着双重角色:原奶的输出者和合作社的股东,由此在他们安心生产,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减少市场风险的同时,能够分享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所带来的利润,从而增加了收入。
在荷兰乳业的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下,牧场经营者与乳品合作公司利益关联方式是通过产权关系形成的,一方面解除了奶农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奶农的收入;另一方面,奶农提供的稳定且质量较好的原奶是合作社乳品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经营和规模来增强竞争力的强大后盾。这种良好的互信关系保证了奶农和乳业合作社集团的“双赢”,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效率。
3,经验与启示
荷兰乳业的发展和其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的经验,对我国目前乳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奶农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奶农没有话语权等,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3.1形成了“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荷兰乳业在保障牧场经营者在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制产业组织体系,奶农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收集成员的原奶,然后进行乳品加工、销售和出口等商业活动,形成了“合作社一体化”纵向组织关系,走出了一条乳品生产、加工、销售合作化的特色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以奶农利益为重心的“民有一民治一民享”,有效地保证了奶农的主体地位和利益,促进了乳业的健康发展。
3.2合作社组织化运作比较成熟。在荷兰,乳业合作社是乳品加工、销售的主体,而家庭牧场经营者既是原奶的提供者,又是合作社的股东,由此家庭牧场经营者在保持家庭经营独立性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享受乳业行业组织(包括其下设的商业性服务组织)和乳品公司所提供的“市场”和“技术”服务,而且农户以合作组织为载体,有效地进入了乳品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户通过合作组织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奶农和乳制品集团公司在合作社框架下实现了整体利益的一致性,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单个奶农的生产风险与交易成本,从而为荷兰乳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3.3政府在乳业发展方面给予了保障性的结构政策支持。作为荷兰的支柱产业,荷兰政府对乳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如政府扶持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同时实施出口鼓励政策,促进乳制品出口贸易;政府还负担乳业的技术研究、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市场开发和国际交流的大额资金;实行出口补贴制度等。从荷兰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尽管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是通过各市场主体进行理性选择的,但政府在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优化与整合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之,荷兰成功的乳业发展之路,是全方位的成。功之路,不仅体现在其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良好的基础设施、政府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支持,更是得益于其在乳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从家庭牧场到乳业合作社集团,再到市场网络所形成的一套科学化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国家乳业政策扶持的管理运行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