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2009-04-29陈平
陈 平
摘要: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分析了信息化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制度、资源整合、扩展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科研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信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基地,高校科研工作正在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科研水平的提高。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信息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加强信息交流,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新时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关键。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重点工作在于引导科研发展方向,推动学科建设与改革;推动科研机构发展;组织、培育、协调与管理科研项目;选拔、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组织申报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推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管理科研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其它相关业务。借助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快速准确、全面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使科研部门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规划等其他的工作中,而且还能够为科研决策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
1,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科研管理的需求,在近2 0年的时间中不断发展、完善。在信息技术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单机的DBASE数据库发展到现在的基于WEB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系统功能方面,从简单的文档管理、项目管理,发展为包含科研管理、信息发布和办公自动化等模块的管理平台,构成基于知识发现的具有门户性质的科研管理系统。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了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流程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了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但是目前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还跟不上科研管理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1.1缺乏信息化规划,信息化成效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认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信息化的工作缺乏中长期的规划,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实施部门,往往一个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又推出另一套系统,使得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各种信息系统的学习、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信息化过程中的“朝令夕改”使得科研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感受到信息化工作带来的好处,还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科研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缺乏认可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1.2信息条状管理,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
高校要正确地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学科发展,首先要对高校自身的资源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真正的明目扩胸。然而,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往往从各部门自身管理需求出发,“自建自用”式的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如: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关联度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教师相关的人事变动、教学、研究队伍以及仪器设备支撑等情况,对教师的研究项目不能进行过程监控;人事部门需要教师相关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信息,则需要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人事部门;学校订立学科发展规划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向各个部门获取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等等;“信息孤岛”现象不但效率低,而且浪费高校各部门建立的信息资源。
1.3信息缺少面向需求的深加工
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档案管理、简单查询和静态统计等方面,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值服务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对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力度不充分。虽然已经有些高校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科研管理系统中,只是单独对科研管理的某方面进行数据挖掘,没有与科研管理有关的其它数据库中的数据相联系,形成系统的决策系统以及知识学习平台。
1.4信息受众面窄,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的科研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门的数据管理,基本采用权限管理方式进行数据管理,由于数据权限归属设置过于粗犷,使得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难以获取校内其他人员的科研相关信息。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无法从现有的科研信息系统中快速地获取需要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队伍等相关信息,使得在组织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育大成果时缺少信息依托,从而失去竞争力和竞争时机。另外,管理部门开发信息系统基本上从管理层面需求来考虑,而很少考虑服务层面的需求,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单元的需求没有在信息系统中体现,从而在推广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基层人员的主动性不够,往往造成信息系统速设后使用率低。
1.5科研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滞后
科研管理信息化队伍人才的特点就是既要精通科研活动规律,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还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现有的科研管理队伍的组成基本上是文科背景或者是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员,凭着在所从事的科研管理实践中自学或有一些“经验”办事,缺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知识。同时各高校对管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依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地从事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低,难以适应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科研管理工作。
2,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对策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开发建设组织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能和效益为目的,统筹规划,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工作。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队伍
在学校层面成立以校院和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协调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各职能部门与学院选派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依托高校自身的信息专家或者委托社会力量组成专家咨询小组,这样就能在专家组的指导下逐步建成以基层单位为基本单元的信息采集、应用平台,以信息网络为依托、涵盖高校管理综合资源的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系统化、集成化,并由此带动和促进高校科研工作。
2.2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库
加强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只有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才能避免重复建设、系统分割、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合理有效地对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屏蔽不同资源之间的异构性,为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资源检索服务,
从而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做好数据整合,首先要对整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数据视图,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然后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个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虚拟平台,以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实现对异构的多数据源的统一访问。用户通过平台的中间件技术,把查询请求转换成相应信息系统的查询语言和检索方法,分别发出检索请求,然后将各个系统返回的命中结果经过清洗,去重、归并等处理后返回给用户。同时,高校应该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潜在的信息,构建一个科研管理的决策平台,在科技发展规划制订,科研立项评估、科研项目管理、专家遴选以及科技成果的评估等方面提供有用的、科学的综合决策信息。
2.3开放数据接口,扩展信息应用
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把手”重视,还必须充分调动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专家、教授以及各级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要积极投身和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这就需要在学校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与平台标准上开放数据接口和编程接口,使得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创建自己的应用系统,也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应用系统整合到学校的信息系统中,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学校一方面要从信息安全和接口上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在制度、政策上保护创作人员的知识产权,调动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信息化工程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2.4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
科研管理部门要处理大量信息和繁杂的日常事务,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对科技活动进行合理组织、调控,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活动中制定、执行有关科研计划,了解和研究有关学科状况和问题,组织科研活动的专职人员。其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对高校科研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高、具有管理创新意识和管理创新能力的科研管理队伍,是科研管理创新体制建设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使他们不仅能熟练运用科研管理系统,而且能处理与管理业务相关的信息并将管理问题转化成信息处理流程。使得科研管理人员能对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有更高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针对广大科研人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工作,使得科研人员能够了解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便利性,并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只有广大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用好信息系统,配合信息化的工作,才能通过信息化的工作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显示信息化工作的效用。
3、结束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重要辅助手段的信息化工作必须要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科学地决策,合理地评价,有效地协调科研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热情,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以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