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挑战.对策

2009-04-29

科学与管理 2009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人力资源建设

宋 一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其中,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主要包括:逐步重视人才开发,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途径。我国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不合理。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增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需要坚持培育和管理相结合,坚持城市和农村相结合,坚持体制与机制相结合。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机遇挑战对策

培养我国的人力资源,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在当前,推进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其中的机遇,迎接挑战,寻找对策,是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1,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既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也是推进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定性出发,认识与把握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1.1逐步重视人才开发,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的。而作为社会生产与发展的主体,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重要地位。“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与建设得实际出发,对于人的创造性给予了极高评价。“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因素。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为此,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高度,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又红又专”的人才标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劳动者。随着现代化科技推进,尤其是国际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三个面向”的人才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科技层出不穷,新的挑战需要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造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此提出:“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力资源建设,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

1.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经济学家斯密提出“学习一种才能离不开接受教育,需要进行投资。这样投资的资本固定在学习者身上。但是,这样的投资是有回报的,可以让学习者赚取更多利润。”重视教育,推进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江泽民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指出,面对国际间的激烈竞争,我们需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自觉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为此,“科教兴国”战略是人才开发思想的体现,也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具体化。以教育发展为前提,实现教育与科技发展的良性互动,在科技与教育发展基础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思路,也是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思路。经济社会发展证明,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能够有效协调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与技术性要素的统一,推进物质生产活动正常运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3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途径。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走向开放,从全球视野来审视中国,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擦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东西了。”在当今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在现代科技推进下,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生产、服务、消费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着眼自身,放眼全球,谋求自身的发展,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如今,全球化趋势加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机遇。这不仅是思想观念上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进一步重视,也加强了国家与地区之间人力资源的交流合作,不仅增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也增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增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总体来看,在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全球性。因为,人力资源要素的全球化是一种无准入的过程、无交易条件下的完全自由竞争。竞争的胜败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为此,把握全球化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抓好“两种市场”,对于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2,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

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结合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要求,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些差距与不足,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也是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包括了教育、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但是,总体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太合理。以教育为例,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永久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省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第三产业培训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城市服务业水平,还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在服务业培训红红火火开展的同时,第二产业如制造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则较少。据某省统计部门调查显示,2005年只有13.6%的单位开展了技能培训,28%的技能人才参加了培训,在这13.6%的被调查单位中,只有9.8%的单位对技能人才培训投入

了经费,如果按全部技能人才计算,年人均投入只有46元。从人力资源开发的区域看,受产业结构的影响,中部和西部一些省份劳动力就业产业层次太低,大量的劳动力滞留在低效的传统农业领域,这在客观上阻碍了这些省份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一方面,从就业人员的比重上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普遍较高,由于这些省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大量的人力资源都消耗在了传统的农业上,而传统农业对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又极其有限,这无疑是有碍于第一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另一方面,过低的政策性投入,也严重影响了这些省份人力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对第一产业采取多取少予的政策,财政的第二次分配也大多偏重于第二、三产业和城镇,但农业和农村的财政资源投入低,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不合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不是孤立、封闭的系统,而是联系、开放的系统。在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系统的“嫡值”在不断变化。“嫡值”越小,系统越有序;反之,系统的有序性越差。在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处理好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之中多方面关系,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是推进入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也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增值过程。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激发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而人与组织环境的不协调表现为管理体制与人性的分离。当管理体制与人性分离,人与管理环境不能适应性互动时,管理的生态问题就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问题也就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人性分离。管理活动本来是为人的,但它又具有“非人性”的因素,会自然产生一种趋势——导致人性的扭曲。功利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两条基本原则。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两条原则的结合,表现为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又会自发产生各种形式的物本主义(如纵欲主义、拜物教、拜金主义等),容易使人变得自私和贪婪,既然管理对人性的扭曲是极为可能的,那么管理体制与人性分离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管理不到位,“重管制,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管理不科学,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低下。这些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需要不断重视的问题。

3,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在分人力资源开发机遇基础上,迎接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推进经济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育和管理相结合。“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财富。”“人与社会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就是说,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是通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推进人力资源增值的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这个过程也是把人作为独立的要素从物质资源中区分开来,重视人自身的开发,不断提升人性的过程。学者蓝德曼认为“自然没有把人制造完整便把人放在世界上了。自然没有最终决定人,而是让人在一定程度上尚未决定。”人力资源开发是动态发展的。根据人性的内在要求,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积极培育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动性的需要。从整体上看,人力资源开发不能脱离人性,而是提升与重新塑造人性过程。在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客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中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就是由人性决定的,并将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以至管理活动本身的效果。

人力资源开发的城市和农村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是特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的量的增加(例如开垦新的土地)。”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决定了农村与城市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影响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造成了中国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差距,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突破中国“二元结构”,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城乡统筹,在协调城乡人力资源开发,盘活城乡人力资源基础上,推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过程中,需要突破我国人力资源的二元性,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市场一体化,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通过普及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了劳动量,也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努力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中国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城市转移,为国家二、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经济转型及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充足而有效的人力资源。否则,“三农”问题不仅难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

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与机制相结合。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与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侧重甄选、招募、培训、薪酬、绩效评价等事物性活动不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需要要适应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不仅具有传统的管理职能,更要进行知识管理、研修开发,战略调整以及战略更新等新的活动,创造出一种既能承担新的战略角色,同时又能成功地履行原有的种种职责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为此,只有把人力资源培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使经济与社会组织赢得竞争优势。从价值链角度看,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从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出发,最终导致较高企业与团体绩效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价值增值过程。为了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等环节,通过加强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健垒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效。

在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既面临着重要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把握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迎接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人力资源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