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和峪的北朝墓群和背阁表演

2009-04-29李志文

当代人 2009年5期
关键词:磁县土丘北齐

李志文

磁县古称磁州,是著名的中国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自然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太行山东麓,东部为山前冲积平原,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曹操屯兵、习文讲武和杨六郎、岳飞等民族英雄抗敌的前线,至今还遗留着很多民间社火表演。磁县庆和峪背阁就是其中流传最久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庆和峪村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处,属于时村营乡,北接赵都邯郸,南临相州安阳(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乡),东南与曹操三台(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所建,分别为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毗邻,西侬太行山。

庆和峪村里有200余户,1000多入口。村子东南部是我国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一个王陵区,埋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土丘”,这些“土丘”,当地习惯称之为“家”,都是北朝墓群的组成部分,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土丘中,有的大如山包,高达数十米,远远望去浑厚圆实,颇为壮观,有的小如土垒,也有的已被削为平地,与村民的庄稼地融为一体。直到上世纪70年代,庆和峪村东南部大大小小的墓冢还被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1956年,河北省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对此也冠以“磁县曹操七十二疑冢”之名。后经发掘证实-所谓疑冢原来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数量多达134座。

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蕾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建安十五年左右(公元210年)曹操曾经在这里屯兵习文讲武。至今在庆和峪村南还有讲武城这个地名。村里的老人多认为他们的祖辈或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守墓人的后裔,或是曹操屯兵习文讲武时期迁徙到此的后代。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庆和峪村的背阁、西小蜃怀调等民间节日风俗表演却依然兴旺,名声远扬。

庆和峪背阁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明朝,主要用于祭神,后演化为民间喜庆节日的娱乐活动。尤其是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这三天,是表演背阁的高峰。其中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庆和峪背阔最为红火热闹。庆和峪背阁每到一地裹演,那里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围观者不时拍手叫好,喝彩称快。

所谓“背阁”即在成年人的肩背上,根据平衡力学原理,运用铁拐支架和人物道具。通过绑扎、伪装、美化、造型而演绎出的艺术情节。表演时,一般由十二路阁分十二组同时进行,并配以大鼓、双镶、小铙、锣、号(或琐呐)等二十多种乐器伴奏,烘托气氛。背阁人脚踩乐点,走出转圆圈、踩八角、播四角、二龙相斗等阵式。演员在上面表演传统剧目中的一些典型情节和武术套路,如《白蛇传》、《李陵碑》,太极拳,大、小洪拳等。还有旗手、标枪手、护卫,场面非常艳丽。热闹。背阁上的演员多为四至七岁的童男童女(主要是按剧中人物装扮)他们固定在几米高的阁架上,装扮成戏中的男女人物。或踩在一枝花上,或站在一根枪尖上。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在街头游走,令人感到玄妙而奇巧。这些小演员扮相、动作,表情极为自然风趣,使观众看后,既感触目惊心,又感心旷神怡。每年元宵节期间,庆和峪背阁等古老独特的社火表演形式都会吸引很多学者和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2007年。庆和峪背阁、西小属怀调双双入选邯郸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刘贤王鹏

猜你喜欢

磁县土丘北齐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河北省磁县南城乡: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增绿添彩
磁县人大常委会 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接待日活动
登铜雀台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磁县民呼回应工作开展进行时
磁县人大常委会 着力提升监督工作实效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对一个小土丘的痴望
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