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思维加快文化休制改革

2009-04-29熊模松

理论与当代 2009年6期
关键词:体制文化产业改革

熊模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

文化体制改革是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一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改革事业。以创新思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更新观念打破陈规

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创新,需要观念的转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

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关系不理顺,机制不健全,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是阻碍文化事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市场竞争就是优胜劣汰,文化要想在整个社会大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勇于参与竞争,勇于挑战市场;要有自觉的创新意识。要改革。就不能坐等红头文件,也不可能在运作上整齐划一,要敢于创新,包括机制的创新,也包括运作方式的创新;要有超前的开放意识。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勇于破旧立新,开拓文化产业的空间,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经验发展自己,打破陈规,走出自己的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创新体制转换机制

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在这方面。要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着力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健全政策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的突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文化资源上拿出新办法;打破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分配体制,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上推出新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各种配套政策,在加强宏观管理上获得新进展。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根据各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相关政策和改革措施。稳步实施。坚持试点先行,从点到面,分阶段、分步骤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同时,还要注意使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互配套、相互衔接。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当前,要继续落实好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引进外资、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等方面的系列规定,切实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力度,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丰富和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作出贡献。

优化结构方法创新

解决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分别属于多个部门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府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等诸多问题,也不利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因此要把有关文化的各个部门整合到一起合署办公,整合文化、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

实现“政企分开”、“官办分离”的改革目标。在国有企业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内容、以股份制为主要财产组织形式的深层次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同时文化领域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要进展的形势下,国有文化单位、尤其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垄断性文化行业的深层次改革已经开始。目前,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推举“官办分离”、“政企分开”方面已有所进展,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还在继续探索。

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监督体制。长期以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责任人的“虚拟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一些国有文化单位经营不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构造新型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既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到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事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应当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稳步推进。按照“党政职能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党对宣传文化事业的领导和政府在资产管理方面“管资产和管人、管事”三结合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上加大探索力度。

破解文化市场“条块分割”。目前,我国文化市场正处于从行政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型的初级阶段,文化市场准入初步放开,但一些领域的国有垄断性经营依然如故。文化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文化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但还不够健全。文化要素市场滞后。

要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的、封闭式的市场格局和多年形成的小而全的固有经营模式,打破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改变过去服务单一的格局,遵循艺术规律,根据文化艺术特殊属性和社会对艺术产品的需求,择优扶强,优势互补,进行科学合理的艺术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利用资源,为艺术事业的发展服务。

科学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单位。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要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科学界定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文化事业单位的制度设计必须体现压力,体现市场的要求,不进则退。经营性文化产业,遵循市场规律,创新体制,转换体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政府重要的是简政放权,减少干预。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当今时代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日益重要。我们要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责任编辑龙菲

猜你喜欢

体制文化产业改革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改革创新(二)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