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宫颈病变86例疗效分析
2009-04-29郝卫华
郝卫华
[摘要] 目的 探讨良性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者53例、宫颈管无蒂肌瘤12例、宫颈管息肉8例,宫颈黏膜炎6例、宫颈管息肉样增生4例、宫颈肥大3例,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中出血10-15ml,3例脱痂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经对症治疗止血,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无复发,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颈良性病变;宫腔镜; 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 R711.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06-047-02
宫颈黏膜炎、宫颈糜烂、宫颈管息肉、宫颈管无蒂肌瘤为宫颈良性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但宫颈管内的病变位置隐匿,不易发现,阴道镜也很难观察到,抗感染治疗或物理疗法不理想。而宫腔镜既可清楚的观察到宫颈管炎性增生、息肉,也可以观察到宫颈管黏膜充血、水肿、色泽,局部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性状,对良性宫颈病变能明确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在直视下切除病灶,同时进行止血,减少了出血量,切除组织可送病理学检查,可收到诊断、治疗双重效果。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3月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宫颈病变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86例,年龄23-45岁,平均36岁。盆腔检查正常。检查诊断为重度宫颈糜烂者53例、宫颈管无蒂肌瘤12例、宫颈管息肉8例,宫颈黏膜炎6例、宫颈管息肉样增生4例、宫颈肥大3例,15例伴阴道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及同房后阴道少量出血。其中有11例既往曾经接受过1次以上的电灼、激光、微波等方法治疗未愈,要求再次治疗。术前常规行白带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及B超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或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宫颈管无蒂肌瘤及宫颈管息肉先行宫腔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及手术禁忌证。分泌物及白带常规检查除外滴虫及真菌感染。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5-7d进行。
1.2仪器介绍
采用沈大公司生产,直径9 mm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及配套的电视成像系统、环形电极、球形电极、高频电流发生器,设置切割电极功率60-80 W,电凝电极功率为40-50 W,用5%葡萄糖作为冲洗降温介质,自动膨宫泵,压力100-120 mmHg,
1.3手术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窥器扩张暴露宫颈内口, 碘伏消毒阴道、宫颈及宫颈管,在宫颈3及9点处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重度宫颈糜烂者,将宫腔电切镜环形电极置于颈管内,由6点处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由里向外切割宫颈糜烂面,切割范围超过糜烂面2-3 mm,切割深度10-15 mm,切割面小锥形,用球形电极对渗血部位电凝止血;宫颈管无蒂肌瘤及宫颈管息肉者,作骶管阻滞麻醉,扩张宫颈,宫腔镜先置于宫颈管内全面仔细观察宫颈管内病变范围,确定其在宫颈内位置、数目、大小、有无蒂等,用血管钳钳夹宫颈肌瘤或息肉,使其保持张力,采用环形电极顺行和(或)逆行切除法从基底部完整切除,电凝止血,并将切割的创面熨平整;宫颈管息肉样增生及肥大者,用单极电切环以宫颈外口为中心,自内向外切割增生组织,切除的组织深度及范围据病灶大小确定,出血点采用球形电极止血。切除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宫颈创面球形电极止血,术后阴道填塞无菌碘伏纱布压迫6 h后取出。术后常规给予替硝唑胶囊口服5-7天,禁盆浴、阴道冲洗及性生活2个月。术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6个月复查,1-2周复查时,用探针探查宫颈管,检查宫颈口有无粘连、出血。了解术后情况,观察宫颈结痂脱落,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及宫颈形态,有无复发。
1.4疗效评价
术后3个月做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宫颈光滑,宫颈大小正常、宫颈管光滑无肿物;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宫颈糜烂面改善Ⅰ度以上,宫颈肥大减轻,宫颈管有赘生物残留,但不超过原来的1/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结果
86例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 min,术中出血10-20 ml,术中有部分患者有轻微下腹坠胀感及阴道烧灼感,未行特殊处理。 术后病理结果无一例恶性病变。术后2-15天出现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少于月经量,未做特殊处理,有3例患者脱痂期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酌情给予止血药物治疗止血,1例创面局部感染,予口服抗生素后痊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慢性宫颈炎伴乳头状糜烂53例,宫颈管无蒂肌瘤12例、宫颈管息肉8例,宫颈黏膜炎6例、宫颈管息肉样增生4例、宫颈肥大3例。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宫颈创面修复外观正常,无宫颈管粘连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复发。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
3讨论
随着高新技术的介入,微创观念的升温。宫腔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他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切除子宫等优点,符合患者生理与心理的要求。近年来宫颈疾病如宫颈黏膜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样增生、宫颈息肉、宫颈管内肌瘤的发生率增加,药物治疗无效,宫颈局部用药只能缓解症状,微波、激光、电凝、冷冻等物理治疗能破坏病变组织,使宫颈局部表皮细胞坏死、结痂、脱落,新生上皮覆盖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治疗深度有限,仅能治疗宫颈外口病变,但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送组织学检查,有漏诊宫颈癌的可能,并且对于病变位置较深及颈管内病变,由于病变隐匿无法直视,不能深入宫颈管内切除颈管内的炎性增生组织、息肉及肌瘤,所以往往治疗效果欠佳。宫颈管无蒂肌瘤及宫颈管息肉病变在狭窄的宫颈管内,采用普通的手术方法切除往往操作困难,创面容易出血,缝合止血较困难。宫腔镜电切术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单极电刀对人体组织产生电效应来达到切割、凝固、止血的功能。宫腔镜电切术操作简单,电切环较易伸入宫颈管内,可直视病灶,使手术视野变得清晰,并将组织放大,准确彻底的切除病变组织,不至于遗漏病灶或切除过多的正常宫颈组织。启动混合电流电切同时有止血作用,创面出血少,切除病变组织后宫颈管创面平整光滑,无粘连发生,术后愈合好[1]。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其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治疗,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切除的组织可全部送病理检查,高频电刀切割组织不影响对病理结果的判断,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治疗以减少宫颈癌发病率,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前必须有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术中要掌握电切功率及电切环移动的速度,避免组织烧灼而影响病理诊断[2],手术中应充分切除病灶,切除重度宫颈糜烂病灶在阴道镜图谱及碘染指导下进行,但切除组织不宜过深、过广,移动环形电极切除组织时不能过快,尤其宫颈3点至9点处切除过深容易出血,切除宫颈管内病灶应基底确切、层次清楚、创面平整。是宫腔镜电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脱痂出血,术中创面电凝止血应适可而止,最好用点状电凝,电凝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凝固坏死组织增多,加重术后排液量及延长排液时间,增加感染机会,脱痂出血也会增加。电凝功率以40-50 W为宜。由于我们严格选择病例、注重手术操作要点及技巧、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止血、及时扩张宫颈管、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强调术后随访,所以本组中无一例发生术后脱痂、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总之,对于宫颈良性病变的年轻患者,特别是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宫颈管无蒂肌瘤及宫颈管息肉的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术手术时间短,电切同时电凝止血,不需缝合,创伤小、治愈高率,能保留子宫,还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孔 佳,李 斌.宫腔镜电切术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1):2.
[2]刘雅英.慢性宫颈炎电环宫颈切除术51例治疗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1):113.
(收稿日期2009-06-04)